很多企业的中高管觉得,战略是老板思考的事情。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关注战略。但如果中高管层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就接不住老板顶层的想法,也不能把一线的情况进行提炼有效传递给上级,整个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必定大打折扣。
可以思考的是:我们做战略的过程中,卷入了多少人参与?换个方式做战略,可能让结果完全不同。
战略到底应该谁做?
很多企业的战略都是老板制定,或者老板带着高管团队制定。老板和高管做战略有他们的优势,因为站在山顶上能高瞻远瞩。
但同时有两大缺点:
他们并不那么了解实际情况,比如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自身组织能力的理解都可能有偏差。往往上层制定的政策,到山脚下就很容易行不通。
即使老板不官僚,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做出来的战略也得不到保障。因为广大的中基层干部和员工没有参与进来,没有参与就不理解,不理解就不认同,就不可能创造性地把战略执行好。很多战略难以落地,就是因为缺少了执行人员的参与。
我们做战略,不只是为了“把战略做出来”,更是要通过做战略的过程,上下对齐、左右拉通,达成充分的共识。
此外,必须让二等兵参与战略,才能做到上下同欲、英雄“倍”出。微弱的声音往往导向胜利,我们要重视来自一线和组织内部一些“微弱的声音”,其中可能蕴藏着组织的正确方向。
任正非曾提出“三三制”:
最高层司令部的“战略决策”,允许少量新员工参加;
再下一层级叫“战役决策”,如区域性决策、产品决策等,不仅是新员工,低职级员工也要占有一定比例。
华为层层级级都实行“三三制”原则,让一些优秀的“二等兵”早日参与最高决策。
总之,战略要落地,就不能只靠顶层来制定,还要有自下而上(让一线能听到炮火的人将声音传给高层)、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对齐的过程。没有经过“自下而上”的战略,是无法落地的。
因此,要让所有的中高管,以及部分一线优秀的“二等兵”都能够参与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来。
高管如何培养战略意识、战略能力?
战略思考是一种素质,企业里每个部门的主管都应该具备。然而大多企业的干部们并不知道战略重点要思考什么。如何培养各部门中高管的战略思考能力?这时就需要从老板到中高管们都有一个转身的过程。
首先,老板要从日常经营中逐步转身。
从关注具体的业务和管理体系建设,到关注战略的方向和业务指导思想,然后到对人的关注。
比如华为当年要给一位土耳其教授颁奖,任正非为了表达重视,和华为高层集体站立迎接,举行了一次非常盛大的颁奖仪式,任总亲自颁奖,然后去陪人吃饭。
这不是具体的业务行为,但通过这种仪式感的行为,其实激励了整个团队,让他们觉得公司很重视这块业务。
其次,负责产品的高管要转身。
不能单纯从研发和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从整个产业的视角和高度,端到端管理产品的开发、制造、上市,最后能卖出去,卖到多少,利润多少。
同时他还要考虑长远问题,下一代的技术在哪里,下一代的产品和竞争力怎么构筑。
第三,负责营销的高管更要转身。
不能只顾抓销售,要让营销高管慢慢认识到:除了卖出去产品,他还要知道售后服务、最终利润、中间成本,以及财经支持等。
营销高管不能只看见客户订单,还要懂得整个市场的规划、管理、战略。
整个市场容量多少?每块市场怎么细分?客户真实需求是什么?
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在哪里?哪个产品竞争力不行?产品缺陷是什么?
除了本年度任务外,五年计划是什么?每个市场、区域的战略全貌什么样?
在熟悉市场格局、发展态势的过程中,营销高管就会慢慢从“管销售”转到“管市场”。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流程。
比如战略管理流程中,一个高管要去给高层的管理团队汇报,你必须思考和回答清楚:
你的客户是谁?客户有什么需求、痛点?
你的产品对客户有什么价值?你靠什么挣钱?战略控制点是什么?
你的业务范围是什么?有什么风险?如何管理?
每次都逼着高管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把这些问题答清楚了,你所负责这块业务的战略就清楚了。这样一来,高管们都必须做战略转身,因为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被逼的,不转身就会被淘汰。
怎么让职能部门管理者也懂战略?
而像财经、HR这些职能部门的高管,他们关注战略会晚一点,因为要先等业务部门把战略搞明白。但企业大了以后,要求财经、人力资源高管必须懂业务。
企业可以从业务部门调干部到职能部门,再逐渐把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替换成有业务背景的干部;
也可以把管产品的高管,放到某个营销区域去管一段时间,然后又把他拉回公司总部当产品线总裁。
通过不断的岗位轮换,做好干部建设,慢慢地使整个干部团队都有战略思考,也都能实现战略转身。
如此一来,企业的战略就更容易做到上下同欲、左右同频,也能更好落地。
每个部门的战略理解都不一样,怎么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冲锋?
1. 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性。
公司的战略先要说清楚:
哪些产业要优先去做?
哪些产业是要贡献利润、可能会控制投资?
哪些产业要把资源让出来、可能会减少预算?
要从公司整体层面上给一个大的战略方向。
2. 要有战略约束条件。
比如今年我们利润要做到百分之几,倒推费用安排和成本安排,会要求每个业务板块都增长。如果这时你说,我今年要亏损几个亿,等三年以后再挣钱,这样公司能不能受得了?
一个是HR,一个是财经,这是业务的两个大坝,要做好战略资源的宏观管控。
3. 不同部门的协同。
各个业务板块共享的职能,比如:HR的政策,财经管理能力的提升,甚至税务风险管理、法律的遵从、反腐败等;怎么权力下放,怎么监控起来,怎么让组织充满活力等等。这些大的课题肯定是要在整个公司集团层面去研究的。
而我们的BU、MU、FU(业务单元、市场单元、职能单元),这三块分别自己做战略规划。做完后在集团层面上开会协同,不吵架肯定是达不成一致的。大家愿意吵架,吵的时候氛围开放,把你的诉求、你能做什么说出来。其实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慢慢找到共识了。
华为在战略决策机制建立起来后,基本上没出现大的问题,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过程中,不断均衡,就把一些风险释放掉了。
4. 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原来老板一个人决策,效率很高,老板一句话立马执行了。
可能刚开始实行经营管理团队委员会决策时,发现很多事情慢了,效率很低,会发现一个事情老决策不下来。
实际上这种前期的效率降低,可能换来了战略风险的降低。
在大的事情上慎重一点,慢一点,风险释放一些,看起来效率是低了一点,但是从长远来讲,这一点效率的损失还是值得的。如果没考虑清楚,有一个大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有句话说,“善弈者,通盘无妙手。”老板们高瞻远瞩,常常满眼都是机会;但战略如何做厚?如何落地?还是要在一次次上下共识、左右碰撞的“折腾”中实现。走好每一步本手,虽然慢一点,但风险也释放一点,落地也更顺利一点。
来源:乔诺战略与财经产品线
【相关文章】
·战略规划:为企业守住一份中长期的战略定力
·经营战略与销售指标的对接问题
·如何让企业中高管们都具备战略思考能力?
·回味无穷的45条战略思想
·做战略规划前要先澄清的八个问题
·《好战略,坏战略》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历程
·BLM中的战略与执行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