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业培训网!本站提供优质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 将本站设为首页 |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质量的5个盲区和真相

企业经营了十多年,依旧要靠各种营销来发展客户,而不是老客户转介绍,一定有“妖怪”。经验告诉我们,当客户购买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很多人其实是不会说的,只会残酷地默默离开你。

因此,质量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妖怪”之一。本文将分享,质量这只“妖怪”的5个盲区和真相。

盲区一:“我们的质量是最好的”

很多人认为,自家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即使不是Top 1,最少也在前三。放眼同行,质量领先,客户反馈,也是“好评满满”。但,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贝恩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80%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和体验的,但实际上只有8%的客户如此认为。两者之间,存在10倍的落差。

10倍,一个惊人的差距,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因为我们总是开着“十级美颜”看自己的质量。

在产品的客观使用场景中,一般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大量的客户都是沉默的。所以看起来,好像客户抱怨不多,质量数据也不错。

举个例子,我们购买服装的时候,往往会冲着一个品牌去下单,因为“知名企业”代表着质量的保证。

然而实际上,却经常会发现剪裁不到位、码数不精准、甚至脱色掉色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服装行业是很“卷”的,从业人员和企业家都很拼命很努力,但是这种质量现象却经常发生。

所以,很多公司根本没有认识到质量问题在恶化,只是看起来,对客户的需求把握得很好,响应速度很快。

在实际场景中,很多客户的抱怨,都会被就地解决,就地闭环。大量的问题,都被一线业务团队或质量团队就地消化,并没有上升。

企业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导致客户用脚投票,就是因为质量的度量体系,没有对准客户真正的需求,而且也没有客户声音的反馈渠道。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质量的度量体系是否盯住了客户的感受和体验,是否和客户感知一致?质量反馈的信息通道是否顺畅,是否能无阻碍地传递给管理层?

质量真相:质量标准一定要对准客户的应用场景、感知和体验。

质量要始终围绕客户,不要根据自己的视角定义。关于质量评价,标杆企业是怎么做的呢?

1、用户大会

通过用户大会,直接听到客户的声音、渠道的声音,甚至邀请最终用户一起来参会,一起来吐槽公司,当这些动作变成标准动作,就可以听到客户的真实声音。

2、VOC调研

公司每年会做一次广泛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比如了解最满意/最不满意的TOP3是什么?

VOC调研会覆盖3000多个样本,覆盖客户的主流角色,拿到广泛数据,如硬件质量、软件质量、服务质量等,用这些数据做公司自身时间轴的比较,看是变好还是变坏。

同时,也会和行业内友商做比较,看看是什么水平。这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来做调查,非常客观,调查报告的宣导会覆盖全公司,从最高层到全员。

3、度量体系

最后的呈现,就是标杆企业度量体系的设计,其中包含了三个层次:用户感知(NPS、客户满意度等)、结果质量(事故数、返还率等)和过程质量(发现缺陷密度、设计变更次数等)。

标杆企业参照业界标准,构建了一套规范性、完备性、科学性、和业界标杆具有可比性的TL9000体系。

盲区二:质量部为质量兜底

多数企业对质量问题最关心的是:批次问题。2019年,某制造企业一批次产品召回率高达20%,这么高的召回率,问题出现在哪里?

追责时各部门互相推诿。研发部抱怨,采购部对供应商管控不够;采购部抱怨,设计容量不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终的结果是,质量部“背锅”,责令质量部加强质检。

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建立质量部不是为了评估质量,而是为了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部真的能对质量问题兜底负责吗?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公司的一把手说:“质量部,你要把质量抓一抓。”

实际上,质量部抓质量,只能加强检验,达到防止残次品流出的效果。但真正的质量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解决。

就像感冒了拿冷毛巾敷,看似快速有效,实际上“体质问题”没解决,病因没解决。

受到专业度的限制,质量部权利上可用的资源有限,就像“压在山下的猴子”,从能力和授权角度,都无法对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所以,让质量部门兜底质量问题,相当于天方夜谭。那么,谁为质量负责?

从质量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角度来说,谁最懂业务,就应该谁对质量问题负责。

质量问题产生在哪里,谁就该为质量兜底。因为业务(研发)最清楚,质量产生的源头在哪里。所以,真正该为质量负责的是研发团队。

具体怎么做?来看一家企业的变化。

去年,我开始服务于一家零售企业,当供应商出了问题后,是这么解决的:

首先,公司知道单凭采购部门一家,是搞不定根本问题的。导入IPD后,成立了跨部门重量级团队,由产品线牵头,拉通采购、研发、制造一起努力,采购指导供应商、研发负责优化设计、制造负责优化测试参数,三方努力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还优化了自己的产品,做了一些容性容差类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工艺参数窗口。

质量真相:业务(研发)一把手是质量第一责任人,质量部构建的是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能力平台。

如果某一个产品质量不好,一定是对应的产品责任没有拉通,项目组要对此负责;

如果整个公司的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部要对此负责。

盲区三:质量标准可以让步

如果公司的标准合格率是99.9%,一批产品合格率是98.9%,仅仅低0.1pct,该怎么处理?

这个时候,可能市场部会要求发货,仓库觉得库存越来越大,你会怎么办?

首先来说,标准是怎么确定的?是否合理?我们要从客户视角来定标准,既然已经制定了标准合格率是99.9%,那么98.9%就意味着,残次品的增加,即货物无形隐患也会增加,质量问题也会增加。

如果我们迫于市场压力、库存压力发货,我们将亲手击穿自己的质量标准。

标准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定义的。降落伞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没有达到100%的合格率,就会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生命)。所以质量标准一定要严格,不能降低。

质量标准降低,不仅会引发已发货的质量隐患,此外,还会使公司质量文化发生问题,每次降低一点、每次降低一点,最后就会发现降低很多。

质量真相:对质量标准的坚守是我们的自尊心,任何侥幸在海量发货面前都是必然。

拿我自己做个例子。

之前开发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工程师们做同行评审。这个动作什么时候才算完成,才能往下走呢?是最后一轮评审,发现问题数为零的时候。很多公司的同行评审,只评一两次,最多三次就差不多了,这是不够的。

在日常工作中,把每个动作做到无缺陷,才是我们说的高质量。所以,质量标准不要轻易打破,只要打破一次,后续的变化会非常明显。

盲区四:质量与成本不可兼得
很多人说,质量和成本是一对矛盾:做好质量牺牲成本,做好成本牺牲质量。“提高质量水平,那就要提高成本;不是要降本嘛,降低一点质量喽。”

这其实是一个偷懒的想法,没有用创新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火箭的成本够高吧,马斯克是怎么在1/10成本下做到质量的极致?

Space X通过创新做到:

1、10次回收,以前没人敢做,Space X首创了回收,降低了成本。

2、设计上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采用“7+2”个发动机,即使2个有异常,火箭依旧正常使用,而且多发动机方案下,单个发动机功率变小,制造简单而且成本低。

3、用商用级器件替代航天级器件,但通过三套并行工作,运行时三选二即可。同时,每个芯片做“1+1”备用,确保可用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4、航天研发的批量应用少,所以研发分摊很高,用敏捷迭代的开发过程,快速反应问题、快速改进,研发的成熟度快速实现。

通过以上典型的设计,Space X极大降低了成本。

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身和瓶盖也做了结构优化,瓶身材料比较薄,但罐装可以加压,瓶盖也优化,一样保证了运输条件和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都是靠创新的设计做到了:质量和成本兼得。

因此,研发、制造、采购、供应的伙伴,都要创造性地找到质量和成本兼得的方案,二者不可得的结论,我们称之为“思想上的懒惰”。

质量真相:所有征战全球的企业,都做到了极致质量和成本。

盲区五: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很多公司高管、质量主管遇到质量问题时,都会下意识让加强检验,因为见效最快。虽然大家都知道,质量能力真正提高不是这样的,但在行动部署上还是会这样做。比如手机的跌落测试,高度从1米变1.2米,次数从1次变3次。

检验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针对于质量的源头,有些车企的高质量喷漆,做得就比较好。对于用户来说,车身漆的任何气泡都无法接受。

所以在车身漆的质量工作上,研发阶段就做大量的 DOE实验设计,五层漆,用什么样的配方、烘烤时间、温度曲线等,做了大量实验,最终找到最优方案,基本实现0缺陷。

因此,设计保证质量,而不是检验保证质量。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真相:设计决定了质量的基因,后道环节再努力,都是打补丁。

认知质量真相,才能走出质量盲区。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好质量管理?三个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个建议是,做事情要贵在坚持。我们有相当多的企业,从质量工作的第一阶段问题驱动式,走到第二阶段过程规范性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困惑期。

如果在做过程预防,做流程建设、标准建设时,效果不太明显,要保持定力,要长期主义。

因为标杆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几年以后就会见到效果,效果是长期性的,且是恒定的。

第二个建议是,管质量要抓好度量。为什么我们的感知会跟客户不一致?是因为没有做好度量。度量是质量管理的作战地图,是评估自身质量水平,找到质量改进机会、工作优先方向的利器。

度量工作一定要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另一方面是数据获取通道的建设。

第三个建议是,建立质量管理机制。从管到理,明确奖惩导向,解决驱动力问题。要让大家重视质量,并且敢在过程中暴露质量问题,而不是藏着掖着,到最后产生巨大的不良后果。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质量工作,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应该做什么?”就是去抓质量管理的机制,特别是抓奖惩机制,并且亲自身体力行。
质量机制的建设,是企业一把手不可让渡的责任。

品质消费浪潮之下,对标国际、国内标杆企业,中国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而质量管理的高水平,并非一日“炼”成,对于自身企业来说,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旧任重道远。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成思听,乔诺研发投资管理首席专家,知名跨国公司21年工作经验、产品线CTO、研发体系质量总监

【相关文章】

·质量,请给客服部留点尊严
·牺牲质量的降本是最高成本
·九大著名质量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质量,市场隐形的手
·质量管理的落地关键
·为什么华为始终坚持“大质量管理”?
·做到100分的质量管理溢价能力有多强?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22-10-9 16:28:29)
绩效考核暨KPI与BSC实战训练营
版权声明:
1、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企业培训导航
·按培训课题: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生产管理
研发管理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发展
高层研修
标杆学习
认证培训
专业技能
·按培训时间:
一月课程
二月课程
三月课程
四月课程
五月课程
六月课程
七月课程
八月课程
九月课程
十月课程
十一月课
十二月课
·按培训地点:
北京培训
上海培训
广州培训
深圳培训
苏州培训
杭州培训
成都培训
青岛培训
厦门培训
东莞培训
武汉培训
长沙培训
最新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年卡
企业培训专题
爆品战略
国际贸易
股权激励
领导执行
战略规划
学习华为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产品经理
采购管理
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
精益生产
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仓储管理
营销创新
客户服务
谈判技巧
销售技巧
微信营销
电话营销
网络营销
客户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试
劳动法规
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
培训体系
团队建设
内部培训
档案管理
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非财培训
应收账款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产培训
中层经理
商务礼仪
沟通技巧
班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训需求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培训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推动企业进步,助力企业腾飞!
客服电话:010-62258232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