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王涛 (一)文化基础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即使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洗礼,但是由于长达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庸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尽管在表面上可以作出“很西方”、“很洋人”的样子,但是在骨髓里却无法抹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力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庸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建立在中庸和谐文化的基础上,避免了从头做起的艰难,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种疏通和对接的工作,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的主张是取中讲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极左,又反对极右;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极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以偏概全,又反对一好百好;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老于世故,又反对逢迎潮流;既反对大而化之,又反对事无巨细;既返对急功近利,又反对无所作为;既反对一言堂,又反对各唱各的调;既反对随声附和,又反对固执己见等等。从哲学的高度来考量,它确实称得上是辨正的科学之道、经商之道。 (二)现实需要 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应对当前和今后白酒市场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中国白酒市场的形势和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1)白酒的总量下降幅度很大,从1998年的8000多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3600多万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洋酒、红酒、啤酒的冲击等因素外,主要是白酒的营销观念滞后所致。突出的表现是除了狂轰滥炸的广告,就是不惜血本的终端促销,别无他法。促销手段的严重同质化,致使白酒行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白酒行业进入微利或亏损时代,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2)白酒消费已从盲目跟风消费转变到有选择的理性化消费,广告认知的效应大大下降,继之而来的是心理认知时代的开始,即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具有鲜明区隔特点(即认知理由)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是这样的区隔特点并非哪个厂家都拥有,需要明确的定位和漫长时间的积淀。(3)白酒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区域分割局面,品牌数量庞杂繁多,良莠不齐,以高返利为特征的价格竞争异常惨烈。为了获取利润,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问题的实质取决于谁能先入为主,谁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做。(4)实践证明,品牌链条越长,品牌的影响力越弱,越不利于做成强势品牌和战略性品牌。急功近利的频繁更换新品牌和卖断品牌经销权,会对企业的无形资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得不偿失。如何度过市场转型期的阵痛,极需要在中庸和谐文化的内核上建立新的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模式。 因此,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目前的大势,从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给企业和品牌以正确的定位。有利于建立团结稳定的员工团队,弘扬至诚、至醇、至远的企业理念;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政企关系、工商关系、银企关系等等。总之,有利于缓解由市场竞争导致的各种利益冲突,建立包容性、亲和力、融合功能很强的XX企业文化。 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符合白酒的特性和饮酒文化,有利于彰显企业文化。白酒的特性及其饮用文化本身就包含了中庸之道。好酒的标准就是中庸和谐,就是柔中寓刚,就是水的外表,火的性格。细品慢咂绵甜柔顺,而三杯落肚又激情澎湃。这就是白酒的魅力。在饮用上,人们历来反对浅尝辄止和过量饮酒。浅尝不足以表情达意,过量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倡健康饮酒,赋予人文关怀的理念,对于强化企业的亲和力、影响力是不无益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