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东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让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维稳压力。可以说维稳成了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但令政府失望的是维稳陷入了越维越不稳的怪圈。政府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物力、财力,但换来的不是稳定而是公众对维稳的质疑与否定。如何破解维稳的怪圈成了政府执政者的难题之一。在我看来,维稳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在于我们的维稳思路错了。维稳不是事后维稳而是事前维稳、不是刚性维稳而是柔性维稳、不是动用警力维稳而是服务维稳、不是强制性维稳而是积极倾听维稳、不是运动式维稳而是制度性维稳。维稳的思路不变,再高明的维稳手段都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政府只会在维稳的怪圈中越陷越深,从而失去更多的公信力以及政权的合法性。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过程的话,“气”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字。一个社会产生“气”是常态,就像一个人,没有“气”几乎是不可能的,生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客观地讲,“气”是好事,能够让我们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法与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气”社会就不会进步。因此面对“气”的不同态度与行为,决定了不同的结果。一个合格的社会管理者,当他发现社会中有“气”的时候,就会积极地去了解“气”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多种措施让这个原因消除以及建立一个疏解“气”的通道。如果这个原因不消除,即使“气”得到了排解,但还会不断产生,治标不治本;如果这个“气”不能得到及时排解,能量就不能释放,被压抑的个体或者群体便成了高压锅,持续的时间越久,爆炸就越猛烈,社会破坏力就越强。
这就像煮粥,当蒸汽往上走的时候,如果不掀开锅盖或者不调小火力的话,锅盖就会被蒸汽掀翻。掀开锅盖或者调小火力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掀开锅盖是直面问题,拿勺子去搅几下是深入群众。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小火力是降压的方法,直接关掉火也是一种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也最为彻底。绝不能选择的是调高火力继续加压,加压只能让问题更为严重。目前的维稳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不断的加压,这种加压让原本就很高的怨气继续升级,变得越发不可控制。拦截上访人员、销号、跟班、垄断律师、办学习班等,这些地方政府常用的维稳的方法都没有把问题解决掉,只是延后了,矛盾依然存在,而这些矛盾会在之后某一个特定的场合或者特定的时刻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平衡性被打破并逐渐拉大。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获得利益的群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利益受损群体。而现在频发的突发事件更多的是以这种利益冲突的形式爆发出来。当利益产生冲突时,利益受损群体就会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为自身的利益讨要说法或者讨要公平。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除了建立一套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及秩序之外,还需要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政府应当是裁判员而不是参与者。政府一旦是参与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与资本站在一起,公平性就再难保证。除了要在机制上做出调整以外,政府在面对矛盾时,要直面问题,要积极倾听广大群众的想法,随时掌握社情民意,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能尽快解决的就尽快解决,不要拖、捂、躲、推。我想只有转变维稳的思路,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出矛盾的漩涡以及维稳的困局,别无他法。
附:叶东,危机管理专家,鹏远(北京)咨询公司CEO,道德经研究者,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客座教授。鹏远咨询,中国领先的危机管理咨询及培训服务提供商,中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第一品牌。鹏远咨询先后为可口可乐、法国威立雅、中国移动、海南航空、统一(中国)在内的3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危机公关、媒体应对、公共关系等咨询及培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