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与明规则 文/叶东
“潜规则”这个词在中国土地上可谓被广泛传播与熟知,但不同的人对之态度则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人非常反感,大呼潜规则带来的不公正与不公平,誓与潜规则作战到底;有的人满不在乎,是对是错是自己无关,有时当为谈资与笑话来看;有的人则顺应潜规则,拿捏到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潜规则是相对明规则而言的,隐藏在明规则下但有时发挥着比明规则更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为何会有潜规则?一方掌握着资源与机会,而这种资源与机会具有广泛的市场。想获得资源的多方凭什么能够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拿下这个资源与机会?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明规则来完善自己竞标的资格与能力,另外一个方面还要考虑资源使用决定者的口味与爱好并把其作为公关的对象。资源的拥有者除了按照明规则的标准进行筛选外,更多的要看想获得资源的各方满足其口味与爱好的能力以及公关的力度,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潜规则。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潜规则是在所难免的。在现代这个环境下,有群体的地方就有潜规则,有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有潜规则。所以大家发现无论在官场、商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潜规则。
对于资源的拥有者来说,采用潜规则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与实惠,尽管有时会面临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但在操作巧妙的掩盖下可以避免很大的法律风险,而在价值观缺失的当代中国道德风险对于很多人可有可无,根本就没有约束力而言。对于资源的竞争者来说,如果自身的竞争能力很强而没有对资源使用决定者进行适当公关的话,可能并不能够拿下资源;如果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不是很强而对资源使用决定者进行公关满足其所好所需,就很有可能拿下资源。在商业规则还不是很完善、法律还很不健全的中国,忽视潜规则则有可能被比自己差的竞争对手击败。
潜规则在中国官场则显得更加突出。中国是高度的集权社会,一把手可谓一言九鼎。官员如果想要升迁,首先要跟对人,与此同时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以及了解一把手的所需所求!这些东西在官员考核体系中都是没有的,如果你政绩好但没有做好对上级的公关工作,则可能原地踏步;即使你的政绩一般能力一般,但会拍马屁,拍的很到位,拍的让对方很舒服,拍的与众不同,则有可能平步青云。可能你不喜欢,但这就是中国的官场生态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环境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很小。而对想利用政府资源的企业来说,了解这种游戏规则,顺应这种游戏规则,则有可能获得政府的支持与关照。
对于很多来中国发展的外企来说,不能把握这种潜规则则有可能在吃亏。不过现在我发现,很多外企已经学的很精在某些方面做的比国内企业还要到位。最近几年众多的外企被因为涉嫌贿赂中国政府官员而被调查。其实这也是没法办法的办法,正所谓“入乡随俗”嘛!明规则与潜规则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明规则在发展过程中会演变出众多的潜规则,当一个潜规则被公众熟知后可能会促进明规则的制定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潜规则不完全是坏事。话说回来,无论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都是有规则的,最怕的是没有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