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文摘>成功故事>正文 |
韩信弃楚投汉的启示 |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13-1-15 11:31:16 |
|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因出身贫寒从小倍受地痞欺辱,投靠项羽后一直得不到合理使用,“官不过侍郞,位不过执戟”, 说白了就是个扛着长枪看大门的。一心想施展抱负的韩信好几次都在项羽面前献计献策。可惜的是,项羽却不予采纳。 无奈之下,只能弃楚投汉,幸先后得夏侯婴与萧何的赏识与不遗余力的举荐,终使刘邦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然后“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平三秦,俘魏王,夺代国,打赵国,胁燕国,占齐国,灭楚国,终奠定了刘邦的帝王基业。 提起这个险些被历史浪潮淹没的战神,不禁为其出名之前的经历感到悲叹不已。这旷世奇才险些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他为什么在项羽集团里会不受重视,而转投到刘邦军队的最初也不受关注呢? 细细看来,不外乎两点: 一、与项羽能力重合。项羽骨子里的贵族气使他自高自傲,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凡事喜欢亲力亲为,他对人的喜欢是站在自己立场上,是情绪化的。所以才有他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正如韩信所说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比起刘邦只能算匹夫之勇。对于酷爱以武艺会友的大力士项羽来说,打仗对其来说是看家本领和拿手好戏。而韩信最擅长的也是带兵打仗且他打仗的本领比起项羽来说还是有距离的。加之韩信在投项梁之前并没有什么作为,又不具备“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体魄,这就好比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一样。如此说来做为面试官司的项羽对韩信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所以其以后的任何意见都会像的他人一样在项羽那里显得微不足道,不足以信。 稀缺的就是最好的。当他投奔刘邦时,刘邦集团正确少一个大将军人选,当时和刘邦一起从沛县出来的兄弟中并没有特别适合的人选。这就给了韩信展露拳脚的机会,经过一波三折的起伏,韩信这颗金子总算从沙子里被淘出来开始发光发亮了。 二、情商不高,是韩信不受项羽重视的第二点。《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出生于贫穷家庭,且无经商谋生之道,需要依靠别人接济糊口度日。从一饭千金典故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其成长过程受到白眼、嘲笑再所难免。一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情商较高者会圆滑隐忍善变,情商较少者会隐忍偏执敏感。而后的历史恰恰也印证了韩信的低情商:当韩信轻鄙地辱骂樊哙是屠狗辈时得罪了的又岂只是当时为数不少出身不好的实权派;当韩信向被困在荥阳的刘邦讨要“齐王”封号时他忘记了职场潜规则是不能绑架老板的;当韩信收钟离昧于账下时也就闯入了职业经理人最不该闯的“老板心腹式管理”误区。还有更多举不胜举的过往事实都足以说明韩信确定是一个多智商,少情商的人。 韩信的成功取决于他把自已的高智商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才被大家公认为天下第一名将,用兵如鬼神翻覆,人皆不能测。而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还有许多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著名成语:一饭千金,胯下之辱,月下追信,国士无双,妇人之仁,筑坛拜将,解衣推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推陈出新,传檄而定,大张旗鼓,背水一战,威震天下,拔帜易帜,各自为战,先声后实,为民请命,置之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人心难测,肝胆涂地,肝胆照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他的低情商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功名利禄虽如过眼云烟,但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又有几个英雄可以看的开呢?有多少世人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做到“胜不骄”然后主动放弃自已辛苦打拼的劳动成果呢?但事实却十分惨酷:当一个人越是得意时越容易显露自已的缺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下安定之后,倘若韩信有吏员出身的萧何一半的八面玲珑与深谙世故或者张良的洞悉世事规则的能力或许会有更好的结局。 也许一千五百年后的明朝开国大将汤和在功成名就时,及时向朱元璋交出兵权示以归野游逸之志,终生不再入官场的启迪是缘于韩信的功劳吧。那么韩信又带给三千多年以后的我们什么启发呢? 以我看来,韩信的事迹给正在窘境中奋斗的人以下启示:目前的窘迫和对未来的茫然对于在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的职场人士来说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始终抱有不甘屈服于现实的意志,且在这种意志未消退前就找到处理人生道路上不可预知的变数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有努力向命运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的机会。 对于正在职场上实展抱负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做人,做秀,做事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缺一不可的能力。职业经理人要以忠诚导航,认清自己在公司里永远只能是老二,我是辅佐老板(董事长)的,不是跟他分江山的。同时更要适时做秀,脱引而出,得到重视与赏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事上下功夫合理把握上有公司董事长、后台老板,下有团队员工的“逢上迎下”局面。精修职场技能,提升战略眼光、勇于创新与变革、适时果断决策,想老板之想所,急老板之所急,做老板之所需。在功成名就时看淡权力,甚至放弃权力。 我们给创业成功后的企业做咨询时,如何管理创业元老的问题已成为创业成功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说现在不像以前一样: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脑袋搬家,但是成就别人后勇于放下或退居二线会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心灵的安逸。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老板来说任何一个人物只会在某一个阶段发挥他价值的最大化,时过境迁后带给我们的也许更多是“过河多年,桥已老矣,是修还是拆?”的纠结。 所以,以儒雅之风度来笑对人生,全力去开创属于自已的生活局面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 |
|
版权声明: |
1.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 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 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