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国际EPC(Engom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项目承包模式。对于国际EPC工程项目而言,采购是项目实施期间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现工程设计意图、顺利实施项目的基本保证。对于大多数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采购占整个合同的费用比例高达40~60%,甚至更高,且待购设备种类型号极多,品质和价格各异,因此采购过程的失误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甚至会导致承包商严重亏损。由此可见,采购既是整个工程进度的支撑,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国际EPC工程承包模式下,合同双方签订合同时只是完成很少量的工作,项目采购所面临的采购范围数量,具体技术要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承包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大风险。本文以国际EPC工程项目采购生命周期为主线,根据以往所承建的国际工程项目的经验,研究项目货物采购不同阶段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课程提纲】 一、建立符合国际管理环境的全过程管理流程 1.首先制定出ER文件,进行投标邀请。 2.对参与投标供货商进行登记。 3.开标、评标。 4.发送授标函件,通知其投标结果,签订PO(采购订单)草案,PO正式签订 5.物项图纸、物项数据、质量等信息进行报批 6.检验 7.将检验结果报送QA(质量评价)/QC(质量控制)部门审批。 8.装船验收 9.海关将根据免税证进行物项通关操作。 10目的地卸货检验,货物运抵项目的相关仓库。 11.确定到货物项是否合格。 12物项保养 13.根据施工进度,制定相应的物项领料单据,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后,根据领料单据对物项进行出库操作。 二、以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为目标的采购业务管理 三、全过程的采购成本控制 1.开标和评标期间供货商的总价、FOB(离岸价)价格、CFR(到岸价)价格、备件报价、报价上限、币种等。 2.PO中的多个币种维护 3.保单的投保金额。 4.运单涉及到的保险单、形式发票及其形式发票的金额、币种等。 5.通关中的免税金额、币种等。 6.卸货验收时根据验收结果开具的短、溢、损报告。 7.物项接收时,仓库人员发现到货物项与运单物项不一致所开具的短、溢、损报告。 8.制定的库存补缺报告。 9.盘点中系统生成相应的盘盈盘亏单据。 10.施工中领用出错或施工多余物项的退库。
【授课对象】 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高级项目经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