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心理学专家、培训师胡鹏飞老师
“当你正在教室中听课,忽然走过来一个人,对着你的脸就是一巴掌,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与行为呢?“
“我当然感受到愤怒了,并且肯定会站起来,给他一巴掌”
“你同样坐这里听课,也同样挨了一巴掌,但在你挨完一巴掌的瞬间,你朋友告诉你说,这个人是刚从康宁医院跑出来的,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与行为呢?
“嘿嘿,那就感觉有点倒霉了,肯定是离的远远的”
以上是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跟学员互动时的情景,我们的情绪来源于哪里?平常我们都认为是事件导致了情绪,但为什么在同样的事件下,我们却能产生不同的情绪以及行为呢?最重要是我们的主观认知,在第一种情形下,你感觉愤怒,因为你认为人与人应该有基本的尊重,而你打了我,显然是对我不尊重了,我当然感受到愤怒;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却说,对方是一精神不健全的人,打了我,那就有点无奈了。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所以,当我们在对话沟通中有强烈的情绪以至于使我们进入暴力或沉默状态时,不防通过下面的方式检讨一下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1、行为。我现在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行为?
我们必须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自己当下的行为是否足够的理性。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他能清楚地认识当下错误的行为,主动承认并积极寻找改进的办法。
2、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回顾自己的行为原因时,解决问题的高手会马上从审视自己行为的错误转移到探索潜在感受。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因为感觉愤怒,感觉难过等,知人者智,知已者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感受是一种能力。
3、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呢,因为我抱有什么样的认知?这种认知合理吗?这是事实或者仅仅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哪怕这事是我自己亲眼所见,那背后我没有看到的部份又是什么呢?
4、事实。这种想法有什么样的依据?
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