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管理上很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可专门解释“人性”是什么的就很少。如果人性是什么都说不明白,那人性化的管理怎么做都是不完善的了。我这里谈谈我们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人性”。以供管理界的精英们一起参悟吧!
在解释“人性”之前,先说明几点,一是,如果单单的说几个概念,还是不好理解,所以还是拿到现实的实例中来说,二是,既然是“人性”,那么,人性在人的身上时刻都存在的,不会这里有人性,换个地方就没人性了。所以,以下的例子是用身体养生的角度来说明人性的规律的,其它的地方人性怎么表现的,要自己会运用。就像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吃了一个苹果又吃一个苹果,那么共是吃了两个苹果。等你回家了,吃了一碗饭又吃一碗饭,就应该知道,也是吃了两碗饭。如果你说是吃了三碗或四碗饭,那是不对的。
下面就来说人性吧~!按照管子《内业》的说法,人的基本成长规律,是:守善---正形----摄德---敬守勿失---万物果得(就是成功了的意思),按照当今社会的状况,这么说能理解的恐怕万分之一的人都没有。所以在解释这些概念的时候,还是用实例讲解。以下在养生,养身体这方面用这个规律来说明。
现在的人工作都很忙,很难有专门的锻炼身体的机会,要么懒得去锻炼。有没有方法,让锻炼身体和工作同时进行呢。一边工作一边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来锻炼身体,而且工作做的好,身体也锻炼的完美。可以说;有。
为了说明这件事情,先引用一句谚语来过渡解释一下。有句话说“饭吃八分饱,到老胃口好”,知道这句话的效果,自己在一日三餐中有意的去做到,也许这辈子真的胃口就好。那么能不能找到一句话,只要做到了,身体各部都会好,都协调健康呢!而且在日常活动中能去完成呢。能!这句话就是:
敬守忽失
下面就来介绍怎么做到这句话;
这句话,取自管子的《内业》,内业意思就是锻炼心里的功夫。内业的价值,可以和后来的道德经,和释家思想相并论。具体的信息可以查看敬守注内业详解。
按照内业的观点,人的结构是一层一层的,每一层次,都象一座坚固的城防,不能被任何物质精神的东西突破,突破了就要处理,不处理就要生病。怎样来维护这坐城防,怎样处理问题呢,就是敬守忽失。意思是讲,遇到了问题,要恭敬的对待,不论什么问题都要恭敬,然后守住它,不要让它跑掉了,再一步步的想办法去消化它。随着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认识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大,到一定的时候就把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得当,这样来达到心静气理的效果。
为什么“敬守忽失”这样做到了,就可以健身、养心、增长智慧呢!不放心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要做到敬守忽失,也要有方法的,比如说要处理问题,处理得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简单的说就是善。内业里面说“守善勿舍”,就是说,要守住一口善气不变。因为善的东西就是有生气的东西,任何问题你处理的都有生气,身体的素质就会好。通常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说,人的情绪还是守住一个善字最好。还有一个字“敬”,做到恭敬,人的神气会稳定。就是情绪能自己控制得住。人往往都是想东想西的,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在反反复复的,要是恭敬的对待,就精神专注,就能把遇到的问题抓住不跑掉,这样才有可能再去慢慢解决它。
善和恭敬做到了,还只是心情和待度的事情,接下来,形式也重要,就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做事情,来处理事情。内业里面形态要求做到端“正”。就是说不要用骑牛的方式来骑马,不要用养猪的方式来养鸭。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对于一个人来讲,端正是不歪头歪脑的,着装都对称等等,工作中的端正,是使用的工具、物品等放在合适的位置,对人对事都要认识清楚,要得体等等。环境事情不同,处理的形式不同,“正”就有不同的理解,要求什么样的事情对照什么样的形态;“形”端正了,还有个好处,内业里面说“正形摄德”“形不正德不来”,意思是说形态端正了,就有收货。就是说骑马的方式都有了,会有马来供你骑的,养鸭的东西都备的妥当,自然有鸭养。如果你只会骑牛,有马你也骑不了;如果你只有养猪的设备,有鸭也养不好。
所以,敬守忽失的做法,是抱住一颗善心不动不变,遇到问题事情都恭恭敬敬的,把形态端正好,再去把碰见的问题一个个的都解决掉{包括眼见、耳闻、鼻嗅、口尝、身触到的等等的任何一个感觉都看明白再放开它}。使得自己的身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
如果再简单点说,就是要做到一天至少要把一个问题搞明白。
始终保持一个自己的原有心,这样做到了,按照内业的意思就会“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就是讲人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是会自然生长好的。
敬守忽失,还有个作用,按照内业上说,“道者所以充形也”,是说道可以充实人的形体。敬守忽失的过程,也是神气运动的过程,就是内业上说的道。这么做下来,人的形体就会坚固。也就是心的坚固。心坚固了,就不会被侵扰。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消亡?为什么运动身体好?为什么脑子动的多就聪明?就是,“道者所以充形也”,道动了,形体就坚固,越来越强健。道不动形体就得不到发展,就停止。
要是再从理论上来理解这句话,他和道家的“无为无不为”也符合,无为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规律做事情,敬守勿失,也要求把遇到的每件事情都理解清楚不相互混淆。该咋样就咋样;与佛家的思想也不违背,佛家思想要平等、不妄想、不执着。要明心见性。敬守勿失的做法要求心不被干扰污染,就没有执着于哪一个的事情了,保持本有的自己的心,就是和见性的意思相当。
综上所叙,要想身体好,就是心不被干扰不被污染。怎么来做到,就是一句话:
敬守忽失
如果扩充为几句话,就是(心如铁城,喜怒不侵。勿烦勿乱,宜安宜宁。守善勿舍,依德依道。正形摄德,能君万物。)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首先,就难抓的住。要是自己想一下自己近几分钟想的事情,有几个是仔细解决过的呢!再一点,人难经得起诱惑的,一受到诱惑就偏心了。就不是自己原有的心态了。所以要做到敬守忽失,也是慢慢来,做到多少是多少吧。
如果在工作中来做这一点,有个好处,事情不处理,事情还在那,所以不得不做。自然把一个个问题处理好,这是借工作来养成敬守忽失的习惯了。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很多违背人的本性规律的,我们正在推行《内业与企业管理》的课程。但愿将来人人都能在一个敬守忽失的环境下来工作。这样做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员工都恭恭敬敬的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得当,那从工作上来说,不正是企业所需求的吗。
如果人积久成习,就是说心里受到干扰太多太严重,怎么办?内业上也有解决的办法。这里就不详细讲叙了,。
这么解释一番,对人性的规律理解就清楚的多吧。或者用这个方式来顺导员工的工作态度也是合适的--就是工作要端正心态,恭敬的把事情都处理得当。
那么怎样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这个规律?想想看,想了之后。再看看我们敬守德育培训班的另一篇文章“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用事例说明的。讲的还是这些规律,不过是管理上的事例而已。
如果掌握了真正的人性规律,岂止是工作和养生上有益,应该是处处受益,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就象上面提到的一加一处处都等于二一样。所以我们力主推行《内业与企业管理》制度,希望能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完美!企业的制度会得到更好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