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业培训网!本站提供优质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 将本站设为首页 |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如何通过产品的持续领先,获取业绩增长?

编者按:

通常战略围绕着业绩增长的目标、业绩的空间从哪来,但是战略落地和最终的业绩成长还是要靠有竞争力的产品,摆脱同质化竞争,获得有效增长。

对于华为来说,2020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营收和利润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不单单体现了有效增长,也体现了韧性的增长。

华为终端业务连续几年获得了高速的成长,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名列第一。与2019年相比,2020年在各种打压下,出现了11%的下滑,但是仍然取得了出货量第一的成绩。从整个集团来看,在手机出货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两位数的增长。

这个背后支撑的正是对客户来说难以替代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华为如何保持解决方案的领先性?

2020年3月,英国人民在地铁上开始使用4G。实际上,华为在2012年就具备了4G地铁覆盖的解决方案的交付能力,并且是在2015年前后在欧洲开始部署相应的解决方案。
 
网络上曾有种说法,中国人坐地铁喜欢刷手机不看书,而欧洲人好学习爱读书。其实是他们在地铁里都没信号,在地铁4G覆盖好以后,大家还是乐于享受互联网生活。

华为的解决方案在2012年被英国拒绝以后,伦敦人民又多读了8年书。这说明华为的地铁解决方案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即使现在部署了,业界有分析,因为没有使用华为的方案,导致多支出20亿英镑的费用。

完成地铁覆盖到底有多难?高铁350公里每小时,通话3分钟,就跑了18公里。那如何保证在这个速度下语音不断续?看视频不卡顿?华为最早在实验3G技术的时,就在上海的磁悬浮线上反复验证高速场景下的性能,长期积累,保持持续领先。

华为还持续保持客户创造XX%以上的TCO优势。简单说来是用一套设备去支持3G、4G、5G,通过软件升级就能升级换代。这里面既有海思芯片的贡献,几代制式能装到一颗芯片上。更有软件的优势,背后是几千万行甚至上亿行,多年坚持代码重构,把3G、4G融合到一起。

最早开始干的时候,当时请的E顾问断言我们会失败。但我们最后干成了,就成了断裂的竞争优势。
 
这些优势的构筑,不是一日之功,来自于久久为攻,这就是一直坚持的抢半步之先的创新模式。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条通过创新的突围之路,也是一条颠覆之路。

虚线左边,图左下角是华为1999年左右所处的位置,右上角是当年处在高端市场上的国际友商, 既要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也面临着高端竞争对手打压的问题。虚线的右边是华为当前作为领先的在位企业,也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面临着来自于互联网的竞争压力。

在2016年前后,Facebook、Intel等传统的IT供应商成立了一个联盟,游说运营商要用他们的通用的服务器、通用的开源软件。

到了2018年的时候,不只是互联网的玩家,还有一些大客户,比如说AT&T、中国移动、德国电信,这都是每个国家数一数二的运营商,他们也加入了这个游戏,试图用互联网的玩法来重构通信设备市场。

华为是要积极地拥抱还是抗拒这种颠覆竞争?

这对华为是非常现实非常严峻的挑战,华为如何面临来自于跨界的颠覆式竞争?讨论很激烈,最后共识核心之核心,还是回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上来。给客户的TCO的价值创造,如何能够始终保持XX以上的优势,如何跑得更快。达到这个目标,芯片的技术、软件技术,方方面面的各种新材料、新工艺,都要围绕着这个战略目标去落实、去突破。
 
借用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对于企业来讲,创新之路是永无止境。
 
华为如何做到产品的长期领先,为什么称之为领先半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从更大的层面,来看看业界最新的创新理念。

创新的核心命题一:如何平衡专业性和跨职能协作的矛盾

先来看看创新的标杆——苹果。2020年,苹果是手机领域唯一获得正增长且两位数的增长的业绩。苹果的创新绝对是业界的典范。

去年11月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苹果组织如何支持创新的,什么样的组织更有利于创新?文章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传统的职能性组织更有利于专业性,更有利于打造性能极致的产品。而华为一直强调的流程性组织和项目性组织,苹果却认为这不利于极致性能的打造,分散了专业性的资源。

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这里并不是来直接论证孰是孰非,来反驳他的观点。而是由此引出一个创新的核心命题:如何平衡专业性和跨职能协作的矛盾(创新的核心命题一)。

没有完美的组织,每种模式都有利有弊。文章中也提出了苹果的突出问题,现在有接近100个副总裁负责协调拉通,但是很多矛盾仍然解决不了,还是要靠高层来拍板。选择了职能性组织,那就意味着会面临跨职能协作的矛盾问题。

创新的核心命题二:作为在位的企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如何避免大树底下不长草

第二个命题是对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再思考。颠覆性理论1995就提出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业界对颠覆性理论不断地在检验和反思,提出缺乏预测力的质疑。

首先有发现了这个理论的案例分析就有一定的偏差,在研究的案例里有69%的持续性创新其实并没有做好,并没有真正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更关键的是这些案例都是在位企业的视角,都是对一些失败案例的研究,没有回答作为颠覆者本身怎么样去真正地获取颠覆的成功,路径是什么?

实际上颠覆性的成功率只有6%,这意味着无论对新创企业,还是在位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怎么获取成功,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回答。

这就引出创新的第二个核心命题,作为在位的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已经领先的企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如何避免大树底下不长草?作为某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如何真正的突破瓶颈,获取有效增长的路径到底是什么?

在克里斯顿森的创新者的解答里头,他给出了几条理论性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一看就是一些理论性的推导,所以说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精华之处,在于其对管理短视的警醒。

克里斯滕森作为颠覆理论的创始人,他也认识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的差距。他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比较少,更遗憾的是他没有来研究华为。

创新的核心命题三:集体智慧和个体智慧哪一个更接近真理

这是企业内部创新管理机制的问题,如何从创业期的老板主导到靠组织与机制?如何在大组织、处处讲流程的环境下,又不压抑个人英雄的发挥?这里就不展开了,就引用一下GOOGLE对创新的观点。

如果你的能力与乔布斯不相上下, 如果你也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直觉和洞见, 你就应该大胆去走他的路。但如果你仅仅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那么在这里我们提供了几条别的创新途径供你尝试。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大多数都是从落后向领先进军的路上,人才结构也不可能像苹果、NETFLIX那样都是精英团队。 华为的创新路径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更具借鉴意义。那么华为对于创新的几个核心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华为有自己的一套鲜活的语言,这里罗列一下于创新相关的,这些语言隐含着华为的创新理念。左边是当初作为跟随者时候的一些说法,右边则是到了通信行业领先地位的时候,蕴含着创新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理念的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有哪些没变?没变的是,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可靠向导,来不断地提醒自己管理的短视问题;没变的是,在面向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性的时候,如何用规则和流程的确定性应对;没变的是,在回报激励方面,如何不让雷锋吃亏,保持组织活力。

华为创新核心理念是什么?

理念一:长期主义,以终为始,导向商业成功的创新

第一个核心理念是怎么样保持长期主义,华为的创新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最初的工程商人是这个理念,现在的沿途下单,也是这个理念。创新始终导向商业成功。

领先半步这句话,是在华为的冬天,2002年前后面临互联网泡沫,在困难时期得出的教训, 就是创新要始终面向商业成功,鼓励创新,但要反对盲目的创新。到了领先地位之后的多路径探索沿途下单,意味着要不断地和商业去对标,和市场、客户需求去对标。

华为对创新的理解,不仅是一个想法,关键的是基于技术和商业的结合,让市场、让客户接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 创新的思考要始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只盯着竞争对手,这往往容易陷入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这个核心理念,回答了创新是为了什么,驱动力是什么,由谁来主导的核心问题。
 
理念二:始终秉持开放式创新

之所以用“秉持”而不是用“坚持”,“坚持”代表着不是发自内心,“秉持”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华为强调与客户的联合创新,不必多说。在华为技术创新流程框架里,特别强调供应商的创新建议,体现了全产业链的创新没有边界,与伙伴们合作共赢,深淘滩、低做堰。

到了领先,理论需要进一步突破,需要跟更多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更加开放,一杯咖啡去吸收宇宙能量。不确定性更加巨大,只有把让黑天鹅飞到咖啡杯,把全产业所有顶尖技术点都放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这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解决办法。
 
理念三:创新——基于多元人才环境的发生与发展
 
创新离不开人才,再完美的流程要靠人来执行,需要优秀人才先有创意。 当年在跟随的时候是招不来一流人才的,没有品牌、没有江湖地位。

那时候更多地强调二流人才怎么做一流产品,努力把产品质量/性能打磨好。怎么做个好学生,吸引业界的明白人愿意来。

最近这些年强调炸开金字塔,不仅仅是去吸收宇宙能量,还要能吸引顶尖的人才进来。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天才少年的热点新闻。
 
很多公司招来了业界明白人,但是很难发挥作用,很难呆得久。这是因为没有给予他合适的生存环境,明白人难以和当前的团队形成互补,难以相互激发,只是压榨他们既有的经验,这样明白人当然留不下来。  华为当年在米兰为一个业界的大牛建立了一个研究所,他的想法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迅速转化,超越他之前所有的职业经历——个人智慧可以通过集体智慧,得以十倍、百倍的放大。

华为一直尊重专业性,近期是更加地强调,要梳理好专家在当前业务决策团队中在专业决策方面的责任和权力,这也是不确定性加大的客观必然。

总之,借用谷歌的话:对于真正的有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他需要的不是分配任务是而是给他营造一个空间。

价值评价与回报,华为一直以来坚持不变的是不让雷锋吃亏。在探索不确定性时包容失败,虽然项目没有成功,但是就像哨兵探路一样,也是对公司的贡献,也是值得奖励的。

如何做到领先的同时,控制节奏和资源的投入?
 
华为的三代战略,从战略牵引到路标驱动,到最后的上市。在早年跟随的时候就开始构建预研团队,这就是战略牵引,当然当时的能力也就是在标准的协议上打打补丁,寻找改进的空间。通过预研、技术开发,形成技术货架,再向产品转化,形成产品货架。

以终为始,从右往左看,从最终商业成功的角度强调工程商人,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始终卡住市场的节奏领先半步,资源投入上则是压强原则,而在前端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技术开发和研究领域,强调多路径探索,沿途下单。在资源投入上,则是先打一枪,再放一炮。

这里面蕴含的核心理念始终是商业导向成功,技术要不断去对准战略、对准行业发展,对准客户的业务发展,不断地去对标、去互锁。
 
从治理架构层面相比,华为比苹果更强调流程性的组织,也特别强调非典型的事业部,为什么称之为非典型事业部?
 
相比业界传统的事业部,通用的能力要素都汇聚到公司职能大平台、能力中心去,对产品事业部和销售事业部来讲是调用关系,是“用兵但不拥兵”,具备预算权和奖金的分配权,这样就有助于新产业的资源调动。华为早期的时候也存在总是安排新人做新东西,一些有经验的往往被压在当前主力作战的项目上。这样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短期和长期,专业性和协同性平衡的问题。

虽然产品事业部也承担销售的目标,但是公司对他们的要求更多的是构建黑土地,构建产品竞争力,他们承担了预研一代和开发一代的职责,对销售来说,就是拿着成熟的武器去打市场。
 
那么,怎么样去避免流程性组织和项目性组织损害专业性的问题?

在管理层面,这是一个典型的产品事业部或者称之为产品线的组织。
 
产品事业部是一个流程性的组织,它不只是研发部门,而是包括公司的全流程业务要素,销售、 市场、生产、制造、采购,促进全流程协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运作机制方面也体现了商业决策和专业决策分层。

IPMT是进行商业决策的机构,下面的具体PDT团队负责专业决策。这也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前面苹果所提出的问题,怎么样去避免流程性组织和项目性组织损害专业性的问题。

这些流程型的组织,又是怎么运作的呢?技术开发怎么样向产品有序转化?一些企业进行创新的时候,往往产品开发的时候所需要的技术没有准备好,而提前准备的技术又得不到有效的转化。

针对这些问题,在相应的IPD流程里,它把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进行衔接和互锁。在具体的技术开发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里,进一步体现专业决策和商业决策分层的逻辑。
 
上面的DCP是商业决策点,进行商业的价值判断——是否可以支撑战略目标,是否能支撑未来有效成长。

下面的TR点是技术评审,专业决策交给专业团队,研发、制造、采购各个专业领域负责自己专业领域的评审,发现创新和技术开发当中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地解决。
 
总而言之,创新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需要回答好的三个命题:
 
1. 如何平衡好专业性与协同性的矛盾;
2. 如何平衡好新旧产业;
3. 如何平衡好个人英雄和集体英雄主义的矛盾。
 
华为给出了自己的完美回答:

1.战略牵引,以终为始,导向商业成功。
2.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节奏更关键,领先半步,把握好市场节奏和技术成熟度,避免技术为创新而创新。
3.强调无边界创新,供应商应该是创新的伙伴,而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业界顶尖的研究机构更是应该形成无边界创新的机制。
4.对于人才,要不拘一格选育人才,既吸引得来顶尖人才,也能让本土二等兵成长为将军。给人才创造环境,提供空间,创新才能发生、发展。

更多关于华为增长的揭秘在2021年3月26-27日,翻倍增长战略与组织活力激发:揭秘头部企业逆势高增长的管理机制创新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张默,乔诺商学院研发首席专家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21-3-3 21:18:30)
绩效考核暨KPI与BSC实战训练营
版权声明:
1、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企业培训导航
·按培训课题: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生产管理
研发管理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发展
高层研修
标杆学习
认证培训
专业技能
·按培训时间:
一月课程
二月课程
三月课程
四月课程
五月课程
六月课程
七月课程
八月课程
九月课程
十月课程
十一月课
十二月课
·按培训地点:
北京培训
上海培训
广州培训
深圳培训
苏州培训
杭州培训
成都培训
青岛培训
厦门培训
东莞培训
武汉培训
长沙培训
最新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年卡
企业培训专题
爆品战略
国际贸易
股权激励
领导执行
战略规划
学习华为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产品经理
采购管理
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
精益生产
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仓储管理
营销创新
客户服务
谈判技巧
销售技巧
微信营销
电话营销
网络营销
客户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试
劳动法规
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
培训体系
团队建设
内部培训
档案管理
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非财培训
应收账款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产培训
中层经理
商务礼仪
沟通技巧
班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训需求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培训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推动企业进步,助力企业腾飞!
客服电话:010-62258232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