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人才战略目标实现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十分为重要。社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不同阶段的经济及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技术经济社会的特点,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新一代跨世纪科技人才。为了实现生产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尽快提升促进人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人才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尤以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最为重要。全社会人才资源的构成和发展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低技术经济结构社会,由于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各产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对人才的热望和渴求,再加上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以致于知识贬值和脑体倒挂等不合理的现象屡屡产生,从而造成全社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无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
当人类社会逐渐进入高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人才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及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由于各产业部门的集约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各类产业所包含的科技成份的比重明显加大,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全社会的劳动力层次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各产业部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逐渐从简单劳动型向复杂劳动型发展,高层次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规模持续增长,从而为刺激人才资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使得全社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为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打下了牢固基础。
高技术经济所具有的社会革命功能,使其能够以强大的力量影响和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不同领域,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通过技术和产业的桥梁,形成科学—技术—产业—社会结构链,人才是保证该结构链维持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产业部门,并以大批高科技项目带动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支撑发达国家高技术经济的有力后盾正是他们的人才战略。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引进人才获得的利益累计已达到一千亿美元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却多达数十万之众。为了进一步吸引国外人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推行新移民法,着力强化人才优先色彩,不断提升国际人才竞争的力度。
人才是支撑高技术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相较于传统产业经济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高技术经济需要人才介入的程度非常高,高技术产品中凝结的高附加值饱含着高比例的人才智力价值。因此在制定高技术经济战略时,人才总是被摆在优先的位置。一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丰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正比关系。经济要求人才不断发展,人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科学越发达,现代生产力的每一要素所包含的物化了的人才智力成份就越高。
从社会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的最终效益,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受到经济系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影响。科学与经济的“接口”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依靠人才智力的高度参与。在高技术经济环境下,产业部门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开发能力大大加强,因此技术成果具有强大的买方市场潜力,由此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及其所带来的高效益,使得人才价值不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成为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催化剂。
高技术经济的发展促使产业部门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但是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却与社会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多少有关,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是与经济因素紧密相联的。客观上,大规模的时代型人才往往产出于社会的需求之后,因此政府决策部门为了克服实际中存在的人才产出的滞后性,在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时十分注重和强调超前意识,要求社会教育系统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跟上或超前于社会经济前进的步伐。
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才资源明显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要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全国全民的一件大事来抓。只有借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为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援,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打下牢固基础。
在高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事业和智力开发越来越成为头等重要的事情。高技术经济要求加强有利于提升技术进步后续发展能力的各类教育设施及公共事业,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和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以保证全民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力争人人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水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已远远超出个人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速度,由此对全社会的专业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从而形成不断激励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高技术经济对科学发展形成的激励作用,必然导致更多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从而使得相应的人才结构和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新兴学科的不断产生,必然引起知识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科技知识利用的时间尺度趋向于缩短,进而促使教育系统的超前行为日益加大,人才产出的频率加快,从而为加速培养和造就新一代跨世纪科技人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由于高技术经济加快社会生产从外延向内涵发展,因此导致各产业部门的分工结构更加严密,不但要求对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而且要求更高度的社会协调和更充分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些都对人才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人才管理工作在研究和解决面临的新课题过程中不断发展,并不断提升人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技人才的智力劳动已远非个人的自由学术活动,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智力产出效率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科技人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市场调节人才资源配置的功能还不够强,所以这些都成为影响人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现实情况来说,目前并不是对人才的重视不够,而是未能真正建立起大面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有利环境,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科技人才管理体制不合理,人才管理工作者数量不足,而且素质偏低。为了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努力加强人才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从多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和谐环境,使“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科学的是否成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管理科学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普遍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只是一种潜在能力,若要使之真正转变为现实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尚需要一定的管理环境,除了需要加强人才管理制度科学化的软环境建设外,还需要加强人才管理手段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等硬环境建设。反之,在重视和做好硬技术和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同样需要重视形成良好的软环境,惟此才能确保管理科学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作者:袁兆亿,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专家组专家、广东省管理创新和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委会副会长。研究领域:管理创新工程、人才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人才激活方案设计之内部竞争机制建设
·企业进行人才盘点的方法
·各地人才储备计划与人才补贴政策汇总
·人才只有两个方向:“人财”或“人裁”
·人才盘点之360度评估
·HR困境:人才测评不配合、人才培养没效果?
·疫情之下——做好人才盘点 推动全面人才管理
·我们的彷徨:如何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