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黎帆老师,总经理出身的经验萃取专家,与培训岗位出身的经验萃取老师们有很大不同。多年只专注研究一个课题——创新与经验萃取,原创研发《科学研究式 经验萃取与创新©》微咨询培训项目。
道,即理念。理念指导行为,好的理念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这一节分享的理念是: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很多培训部小伙伴,在企业内开展经验萃取项目之前,其实自己并没有用过,只是耳朵听过一些经验萃取的课、只是眼睛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只是心里觉得经验萃取有价值,虽然发心是好的,但是如果这就开始搞经验萃取项目了,那是对业务部门、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假如培训部自己,先用经验萃取改进了培训部的工作,事实证明经验萃取对自己很有帮助,之后对业务部门才更有说服力,而且那种自信心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盲从外面培训老师,被天花乱坠的宣传给忽悠了(何况大多数老师出于销售目的会过度包装,其实兑现不了自己的宣传文案)
此外,培训部小伙伴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肃的问题——经验萃取比培训上课难多了——罗老师切身体会是:不论是访谈式经验萃取,还是工作坊式经验萃取,难度是培训的至少3倍以上!
为什么这么说?容我帮大家分析一下:
培训,说穿了,绝大多数时间是一个老师的独角戏,老师只需要尽心尽力把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提前准备到滚瓜烂熟就可以了。最差最差的结果,无非是台下的人不听老师讲课罢了。培训结束后填反馈问卷时,学员碍于都是同事,大部分人不会对培训打特别低的分。
经验萃取,不是独角戏,是双人舞(一对一访谈式萃取)、或是交响乐(工作坊萃取时,老师是指挥家,但是美妙的声音需要下面的绩优专家们配合发出)。所以第一个难度是业务部门的配合,第二个难度是还要大家主动把最核心的看家本领分享出来,第三个难度是工作坊结束后,评价这个工作坊好坏的标准不再是“培训反馈打分表”了,而是“萃取的成果质量”!业务部门领导可不傻,你说好了要把我手下最牛员工的核心打法萃取出来,那我就等着看萃取成果的质量。
难归难,怎么破局?还是那句话: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罗老师分享三个参考的实操做法:
第一个参考做法:
培训部的小伙伴,可以先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做一次经验萃取。比如工作中做成功的、自豪的项目,或者生活当中的优点、生活当中自豪的地方,也可以做萃取。比如自己做饭做得很好吃、比如说自己处理家庭关系很好、夫妻关系很和睦,亲子关系,都可以做萃取。再比如教育孩子,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有什么心得?再比如说减肥,数据上统计只有7%的人能够真正实现减肥而且不反弹,假如你成功减肥了,这都是很有价值的萃取主题。再比如说你游泳很厉害?或者打羽毛球很厉害?或者登山很厉害?只要比一般的水平高一点点,就都值得做萃取。
不仅自己,也可以尝试对爱人做一次萃取?比如另一半在某个单位,咱就可以拿另一半“练手”做小白鼠。可以萃取他工作当中为什么做得好?
经验萃取好就好在对公/对私都有价值,从私人的角度,对伴侣工作中某方面做了一次萃取,对于提升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有帮助的。(经验萃取的“罗氏四级评估”:传承、复制、精进、创新),对于他以后在公司内部不论是做表达做presentation还是做别的展示,都是有好处的,萃取完了以后,他自己心中更有数了。哪怕以后换工作的时候也有价值,猎头面试的时候,具象化的材料往桌上一摆,都不用开口,材料的重量时刻透露着一个讯息——我就是专家,我就是水平高。还有什么价值呢?万一以后不在公司里工作了,离开职场以后,水平这么高,也可以在同行圈子里做一些分享,做培训老师或者咨询师,萃取的材料就是“现成的产品”
不仅对伴侣,其实对孩子,也可以做经验萃取,比如他某一个学科为什么成绩好?可以做萃取啊!这样做的话,孩子会极大增加自信,心情也开心,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欣赏和认可,所有人都需要“自我效能感”,孩子则更需要这样的鼓励——人都是在说自己得意的地方,会越说越得意,未来也会越来越强化,越来越深化优势——做为家长,可以把萃取小孩优点/成功事件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固化强化自己的优势。
有位知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话:你是在有意识的复制,还是在无意识的重复?
假如孩子某一个学科成绩好,帮他萃取出来了以后,孩子自己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成绩好,那么他在未来就可以继续有意识的复制和增强。如果只是无意识的重复,那么未来换个老师,或换一个环境,成绩就下去了。这个就属于无意识的重复、不稳定的。甚至孩子打游戏打得好,父母都可以做萃取,会化被动为主动,问他为什么这个游戏打得好,让他说出几个原因来,会让孩子养成一个学会做复盘和思考的习惯。(玩游戏上瘾是不好,但是如果能引导孩子往“游戏设计”角度思考,何尝不是一种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游戏公司里都有一个岗位叫“游戏策划”,收入还挺高挺热门......)
第二个参考的做法:可以先从培训部内部入手
先不要在别的部门宣传经验萃取,也不要一兴奋就大张旗鼓引入公司,咱可以先干再说嘛。
比如学完了罗老师的经验萃取线上微课之后,先在培训内部入手,萃取一下某一门课程为什么开发的好?
萃取一下培训部某一个培训项目为什么做的成功?
萃取一下某几位内训师为什么授课那么受欢迎?
萃取一下某个同事为什么成长快?
萃取一下培训部内部某个同事为什么出了本书?怎么就能那么快出了本书?
这是第二个参考做法,先从培训部内部入手。己所不用,勿施于人,咱们只有用了以后才知道水深水浅
根据脑科学的理论,人们亲身实践之后,有了“认知---情感---行为”三合一之后,再去跟业务部门接触,浑身上下都会散发由内而外的信心、心中有数的把握度也更高。
第三个参考做法:培训部自己学会萃取技术之后,先从人力资源部练手
去萃取负责薪酬的同事,公司薪酬是怎么设计的?萃取出来了以后,可以作为今后新同事入职的学习材料啊。(所以并不是纯粹练手,而是的确有实用价值的)
去萃取招聘的同事,为什么同样的几个同事在做招聘,为什么你做的就是比其他的人要好呢?为什么你招来的人稳定度、绩效都更高?
人力资源部里面六大模块也好,三支柱也好,各个不同岗位,都可以做一些小的萃取项目,哪怕是一个做成的小事,都可以萃取——以小见大嘛
综上所述,先在自己身上、自己部门内部做了一次,把整个流程都走一遍, 知道经验萃取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走出培训部,走出人力资源部,再去跟业务部门做经验萃取,成功率会大增、自信心也大增,把握度各方面都已经心中有数了。
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作者:罗黎帆老师,总经理出身的经验萃取专家,与培训岗位出身的经验萃取老师们有很大不同。多年只专注研究一个课题——创新与经验萃取,原创研发《科学研究式 经验萃取与创新©》微咨询培训项目,如需预约罗老师讲课,请致电13718601312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