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明明是重点,怎么还一直讲老业务?方向一点儿都不清晰……”老板直言批评道。这是上个月一家公司战略评审时发生的一幕。
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而正在汇报的高管也没有做好关于新业务的准备,老板与高管关于业务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分歧。
高管很苦恼,老板也很头疼。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板抱怨:“业务高管汇报战略,方向总是不对,压根没有我想听的!”
高管却说:“真是摸不清老板究竟想要什么。”
业务战略和公司意志总是对不齐,这确实已经成了很多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战略规划的灯塔
当下,因为环境和竞争的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战略的价值。而战略的起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战略质量。
战略规划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
有四个常见的选项,目标、市场洞察、差距分析和战略指引。您公司的战略规划是从哪里开始的?
我们尝试逐个打开来看——
从目标开始?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例如,公司拍一个目标,各业务部门开始回答:如何分解目标?如何达成目标?
可是,这样容易导致一种现象——目标太低,直接“躺赢”;目标太高,干脆“躺平”。
这也是为什么一到承接目标的时候,业务部门就开始博弈,变成了数字pk游戏。
从机会开始?
一些企业在受过战略思维训练后,明白机会的重要性,“做战略就是要捕捉机会,由机会驱动啊”。
所以不应该从目标开始,而应该由市场洞察开始。
开始做起来之后,就发现了不对劲。
一个吃饱的人,面对再美味的菜肴,也是提不起胃口的。
如果企业本身做得还不错,可能并“不需要”新的机会。
另外,把机会当作唯一的战略起点,战略很可能变成了“可做”(取决于外部环境),而忽视了“想做”(取决于使命和愿景)和“能做”(取决于资源和能力)的有机结合。
从差距开始?
也有的企业从差距分析开始。我们经常说:战略是由不满意或者不满足激发的。机会差距和业绩差距是我们很重要的战略输入。
可是从差距开始也有一个问题,比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过程中,如果让燃油车的团队去做市场洞察、差距分析,看到的其实还是燃油车的领域。
这是因为,业务主管受绩效驱动,眼睛只盯着当前的业务,而无法做到思维的跃迁。
这就要求公司层必须有更高维度的视角去指引。公司要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方向在哪里?
而战略指引,就是综合以上各要素,在业务战略规划开始之前,公司层级经过差距分析和市场洞察,代表着公司最高决策层的意志,从宏观和关键层面把握各业务战略的方向和范围。
这样的业务战略将从一开始就是高度共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以有效保证。
战略指引
什么是战略指引?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包含了公司未来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
1、战略指引是经过公司最高管理团队(一把手+核心高管)批准的;
2、战略指引需要在每年战略规划前,完成共识和发布。
战略指引:经公司最高管理团队批准的,在每年战略规划开始阶段发布的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为:基于对未来的假设和预期,提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面临的关键挑战和问题,相关问题需要各业务单元在战略规划中进行解答。
战略指引,就是一张纸划清战略规划的边界,指引着业务战略的方向和范围。
而很多公司做战略的时候,是没有战略指引的,撸起袖子上来就做,所以才会觉得非常不清晰。
战略指引的生成
战略指引既然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生成呢?一般来说,战略指引有如下四个关键步骤:
1、关键问题的搜集;
2、明确本周期核心战略问题;
3、确定业务指导原则;
4、正式下发战略指引。
第一步,关键问题的搜集。
这项工作一般都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通常关键问题的来源有:
高层和周边访谈、公司战略部的关键洞察、战略健康度审视、上轮战略规划遗留的重要问题等几个方面。
比如公司5月份启动战略,战略规划部在3月底、4月初就开始做访谈了。采访老板、高管,“这次战略周期里,对公司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公司朝哪个方向走?”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形成清单。
这里最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企业只有内部视角,而没有客户视角。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出色,那么你一定离灾难和炮火太远”;同样,如果你的声音不被重视,那一定是你离客户太远。
如果失去了客户视角,问题的关键性一定要打个问号,因为容易导致我们的“自嗨”。
解决办法就是要卷入更多的客户声音,包括客户访谈,甚至我们可以直接请客户来公司内现身说法。
第二步,明确本周期核心战略问题。
我们在搜集的关键问题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排序和筛选,明确本周期最核心的战略问题。
常见的做法是,把高管团队聚集起来,找一个茶馆“喝茶”,在封闭又容易袒露野心的地方,把战略周期的核心问题讨论出来。
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早期发展得非常好,增速很快,规模也很大。他们的战略vp就讲,“只要能拿到地,就能发展,就能赚钱”。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来之后,“房住不炒”,行业寒冬,恒大都顶不住了。这就要求整个公司,怎么才能有特色,怎么才能把房子卖出去。
可是在做战略的时候,发现大家讨论的,还是拿地问题,怎么去拿,去哪儿拿。
于是公司高层及时调整方向,明确了核心战略问题。新的战略指引一发布,所有部门的战略工作风向马上就变了。
战略问题的优先级通常可以通过市场吸引力、竞争地位、财务影响等要素评估,一旦确定,这些核心战略问题也就有了责任人,也是各业务单元必须紧紧围绕回答的命题。
这就保障了我们的战略关切点达成一致,避免本文开始描述的场景。
第三步,确定业务指导原则。
在做战略思考和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很多十字路口。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投资先选a还是先选b?业务结构该怎么选?
其实,怎么选都可以,因为都有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但是必须有一个原则, 否则就会陷入左右的纠结之中。
我们拜访过一家IT公司,主营业务是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除了集成市场产品外,自己的产品也是越做越好。
老板定了一个战略,5年30亿,原来的解决方案10亿,剩下20亿通过自营产品完成,好像非常清晰了。
实际上,大家的分歧很大——
如果做解决方案,市场越聚焦越好,真正地做深做透;
如果做产品,通用性越大越好,覆盖更多的客户群。
研发和市场左右互搏的情况非常严重。
因此,战略指引不仅仅包含核心战略问题,也要包含业务指导原则——
战略方向:比如在各业务单元选择细分市场的原则,是基于自身优势还是基于机会空间,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投资选择:比如我们是走产品方向还是解决方案?哪一种更符合我们的追求?
业务节奏:比如该业务中长期的市场格局会走向何方?什么是合理的发展节奏?
第四步,正式下发战略指引。
在确定了核心战略问题和业务指导原则后,就可以正式下发战略指引。
这里也有几个要注意的原则:
(1)自上而下:从集团开始下发战略指引;
(2)分层制定:各个层级分别制定战略指引;
(3)层层承接:各业务单元承接集团战略指引;
(4)系统回答:各业务单元系统性回答战略指引中的关键问题。
在企业实操中,通常公司战略部门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就开始准备关键问题的搜集了。
形成基本结论后,和公司老板达成初步共识,继而组织公司高层的战略务需会,通过引导和研讨,输出本周期的核心战略问题和业务指导原则。
会后,战略部门进一步整理,形成战略指引,并在战略开工会上进行发布,正式开启本轮战略周期活动。
所以,战略指引如同业务战略的地图,划清了边界。缺少了战略指引这关键一步,战略制定过程中便会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Henry,乔诺战略与财经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