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明路
我现在是一个退休的人,已经OUT了。然则今天的主题又很潮流,叫“互联网+”之下的创新。就算我曾经有过创业和创新,也没有在“互联网+”时代。所以,让我做这个发言,真是有点儿勉为其难。 我想,任何改变都是和过去相关联的。 历史长河里有一种东西,它基本上是不变的,然后它就不断改变。在不变和变之间,有一个东西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怎么能使改变和以前我们历史当中的基本的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不变的东西,给连接起来? 实现改变和延续这两者之间平衡的就是创新。创新不是革命,不是战争,不是运动,不是造成割断历史的一种社会发展的断层。因为大家都知道,但凡用革命、战争、运动这种手段想要促使社会经济往前发展的,最后往往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包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和人才的损失。 德鲁克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怎样有效地规避这种损失,实现社会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今天,我还是要讲一些历史。至于未来与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还是留给那些现在还在战场上的人来讲比较合适,我已经退休了,是一名退休老兵。 今天我讲的题目就是:WHY Drucker?(德鲁克的英文名为PeterDrucker),Drucker创立了管理学,所以,翻译过来也可以说成:“WHY management?(为什么需要管理?)”我们为什么需要德鲁克认为的、真正的管理? 因为“同情”,德鲁克转而研究管理 德鲁克本来是一名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者,在他年轻的时候,已经在这两方面崭露头角,并引起了业界的注意。可是在这个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术生涯当中已经很顺利的那个阶梯,却去研究管理? 这是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同情”。英文叫Sympathy,佛教里叫“慈悲”,在儒学里,中国的国学里面叫“恻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德鲁克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09年,成长于从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之间,两次世界大战是他的出生和成长时期。这就是德鲁克的成长背景。 也正因为此,德鲁克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以及各种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包括当时在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所带来的动荡不安,以及造成的社会断层,人、生命、财产、知识的损失。
彼得德鲁克很有同情心,他一生无论做学问,还是咨询,都基于这一点——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种痛苦,以及我能做些什么? 他的出生和成长的背景让他看到了、体验了这些人生的不幸,然后他才有这种动机和热情去做学问。然则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到这些苦痛,那时候需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呢?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政治学。所以,德鲁克很快就成为一个教法律的、政治法的教授。 因为希特勒的兴起,德鲁克的学术著作被列为禁书,他感到了生命危险,然后就去了美国。当时一大批欧洲学者纷纷离开了欧洲,因为希特勒很快要发动战争占领欧洲。 到了美国以后,德鲁克意外地发现,美国有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社会在组织化,有很多企业诞生,企业代替了之前的乡村社区,成为人们寻找工作机会、找存在感、能够得到身份的认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新场所。 那时候的美国乡村,就跟今天中国的城镇化差不多,农民纷纷从农村走到城市。当时的美国,那些大工业都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城市,比如说底特律汽车工业。德鲁克看到了这一点——社会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社区,而这个新的社区就是工作社区,也即我们所说的企业。 德鲁克还看到了什么? 有些社会组织(企业)办的很成功,而成功背后的原因则是:有些人在承担组织、协调、统筹的工作,也就是我们称之谓的“管理”。 管理作为一种能够使企业和社会组织有效的新生事物,引起了德鲁克的好奇。 工作中能有所成就 他的好奇点在哪儿呢?每个人一天有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以外,大概有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工作。过去的工作,可能是在乡村,现在的工作是在工厂。工厂对人们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不但是他的经济收入来源,也使得他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代替了过去的乡村。在这个地方,他有成就,他的一生就有成就;如果他在这个地方感觉到沮丧,或者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让他很没有安全感,差不多就等于是他的生命,或者他的生活整个就黯淡无光。 24小时,人们醒着的时间,不算做梦的时间,一多半时间会在组织里面,会在企业里面。德鲁克就觉得,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某种程度上就解决了人生的痛苦。 彼得德鲁克从来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他不认为,我们人生的成长阶段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不会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社会,只是一个较少痛苦、可以容忍的社会。人生的目标也是一个较少痛苦、没有那么多不幸、相对来说有意义、有成就、有贡献、有自由的人生。这是德鲁克所认为的社会与人生,差不多就是这样。 德鲁克创建管理学的目的 咱们接着说,创新就出来了。什么叫创新?德鲁克建立现代管理学,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在他以前,尽管有人研究管理,有人研究组织理论、经营理论等等,但是没有构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到了德鲁克手里,他添加了缺失的部分,把每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到,把它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可传授、可学习的学科。这就是德鲁克的创新。 管理学的创新是基于两个方面的结合,一个是创新者本人,也就是德鲁克先生本人的价值观。“我看重什么?”“我想要做什么?”德鲁克基于深刻的同情,他想要减轻人生的苦难,这是他的价值观。没有这个价值观,德鲁克不会选择做管理学,他会选择做别的,做一个经济学者、政治学者,继续教书。 另一种就是外界环境出现了某种需求,我们将它称之谓“市场机会”。外界环境出现了需求,一个是人的内心深处的向往、想做的事情、他的价值观,如果这两者能够吻合的话,就是business(商业),就是innovation(创新)。在德鲁克来看,他不是做生意的,所以,他就是在创新。德鲁克不但是一个创新者,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改变世界创新项目的实践者。 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德鲁克管理学,或者德鲁克投身管理学的创建和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刚才我已经讲过了,现在我将它归纳一下。它的目的,或者说它的原因就是在人处于工作,或者职场超过二分之一的生命过程中,去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去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人生找到意义。这是管理的目的,也是德鲁克研究管理的目的。 这两个目的是吻合的。管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管理出现,人们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能带来这些好处。研究和创建管理学的人,正好也是这么认为的。 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这样,企业主或者创办企业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能够和企业本身的目的一致的话,那就委实太好了。 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句话他没有说完,其实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所需要的价值。顾客有时候说不出来他需要什么,但是他能说出来的,他能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不满意什么,他不满意的东西,就是潜在他所需要的价值。 苹果iPhone手机出来之前,你问顾客需要什么,他是说不出来的,他只会告诉你,现在的手机,有什么地方是我所不满意的。乔布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然后他就把苹果手机做出来,放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纷纷惊叹:“哎呀太好了,这就是我想要的。”如果当初你去问顾客,顾客是绝对描绘不出一个尚未产生的苹果手机的。 这个工作是谁的责任?谁来告诉我们,顾客的价值是什么?这不是顾客的责任,而是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责任。 回过头来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它不是一个主观个体,尽管它叫法人,我们只知道办企业的人有什么目的,说企业的目的好像有点说不通也?又不是它主观上有什么想法。 其实,企业的目的,就是社会需要这家企业,愿意支持它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企业本身没有目的,企业的目的,就是它的受众的目的。 如果企业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钱赚的越多越好,我这个企业是生产鞋的,但是我生产鞋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那么,持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家迟早是要被淘汰的。但是很显然,企业家虽然不明白企业的目的,可是他被动的,他想赚钱,他想赚钱就得有人给他钱,他就得想想,怎么样别人才能给他钱,他自己需要生产什么样的鞋子,他也就在被动的创造顾客价值。但是这种被动的创造不如主动来的好,也不会那么精益求精、可持续。所以,创业者创业的目的,如果能和企业的目的如果能协调一致,这就是最好的。 管理是激发和释放人的善意 怎样才能让管理真正达成它的目的?德鲁克讲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就是要有一个有功能健全的社会。所谓功能健全的社会,其意思是说,人在其中,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里,能够有尊严、有身份、有地位、能贡献,同时他必须在社会里承担他的责任。 第二方面,组成社会的细胞,也即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是一个有效的工作团体,是一个有效的工作社区。 第三方面,个人,也就是工作者,必须是负责任的工作者。 当这三个事情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德鲁克的着手点。入手点在哪里?他要达到这三个目标,他的入手点就是有效的组织,有效的企业,也就是管理。 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解决了管理的目的:让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人都承担起他对公众的责任。也因为他承担了这个责任,他才有发挥成长的自由和空间,这就是责任和自由,因此他才享有尊严。 德鲁克讲过这样的话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负责任的管理,是取代专治和对抗集权主义的唯一选择。从我做起,从我领导、我管理的小小的社区开始。”你不是政府官员,你不能解决政府是否专制,但你可以解决你所领导的组织。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它是面对人性的善与恶,它激发和释放人的善意,以及他们创造与建设的潜能。正确的管理都是这样的,真正的管理都是这样的,而不是利用人的弱点操控和控制他们,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知识工作者的崛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正在失效。 德鲁克在他的著作里有一句话,这句话淹没在许许多多的名言当中,不被人注意。他说:“知识工作者的崛起揭示了上述管理的本质。” 在劳动人口与就业人口中,那些受过教育、有知识、有专长的知识工作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领,也包括一部分高级蓝领、蓝领、技术工人,他们占劳动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多,将来可能超过一半,甚至变成60%,变成70%了,那么,整个劳动人口的本质就变了。 为什么知识工作者的崛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呢?怎么来验证德鲁克这句话呢? 只要我们看一看周围,过去那些习以为常而且相当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现在对知识工作者越来越不奏效了。 胡萝卜是收买、利用,大棒是威胁。如果说蓝领工作者面对强大的工厂、组织,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他不能离开这家工厂,一旦他离开这家工厂,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而且他需要靠这份工资养家糊口,所以你对他是可以威胁的,也是可以引诱和利用的。 但是,知识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期望,超越了其最基本的经济收入。知识工作者有很多很多的期望。富士康为什么有一些大专以上文化的工人也会去跳楼?过去,我们以为富士康跳楼的是一些没有文化的初中生、高中生,他们一时想不开,就跳楼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以为富士康是血汗工厂,结果你走进去一看,富士康的待遇不差,福利保险也很好。你去富士康的员工食堂去吃个饭,到富士康的员工宿舍走一圈,你就会真相是什么? 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跳楼呢?今天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每年700多万毕业的大学生,一多半都找不到工作,另外,还有很多的工作找不到工人。所以用简单的供求关系去理解,是解释不去通顺的。 真相就存在这些工人对工作的期望。马斯洛说,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工人看不到前景,看不到有前景的工作,不能得到自我发展的工作,这令他们沮丧。所以说,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正在失效。 互联网:找准你自己的位置,创造新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每一个知识工作者提供了机会。能够帮助他们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承担某种责任。在这个责任下,他能够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善意去自由发挥,从而获得个人的身份和尊严,以及前所未有的机会。 互联网的意义在这儿,互联网的美德在这儿。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和创业,必须牢牢地抓住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才能避免成为泡沫。我们总是看到,每一次浪潮的最后,都会出现泡沫,我相信互联网也不例外。我刚刚到北京中关村创业一条街去体验一下,去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我发现,它们看起来都一样,但是它们其实不一样。 有些人的创业是这样的:先写一个商业计划书,然后融资,今天是合伙人轮,明天是天使轮,后天又是什么轮。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制造点击率和流量,卖的是流量。因为流量冲击,有很多人来,也产生很多数据。那你怎么利用流量呢?这是买的人、投资人的事,创业者在那做什么?创业者在那做流量。 等到第二轮、第三轮,钱快烧完的时候,创业者本人已经落袋为安了。这种故事天天在上演,而且似乎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经营模式。 还有一种模式,它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它的商业计划书就已经有了盈利的模式。它不是圈人家的钱,也用不着达到多少流量,只要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只要有人上我的网,我就已经有财务来源,我就有我收入的一些具体方式了,而且在第一轮,就要验证,就得产生收入。然后进一步,让收入超越成本,赢取利润。 我们的投资人要对第一种抱有怀疑,对第二种,我们的投资人,要用我们的投资行为去鼓励他们。 这些东西都没有超出古老和悠久的传统。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不同的价值,它不是转移别人创造出来的价值。 德鲁克对自身的定位:我是社会生态学家 人人都说德鲁克是管理学家,人人都说他是大师,但是德鲁克自己说,他是社会生态学家。 社会生态学是什么意思?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企业,在市场当中,你要找到最能发挥你优势的、适当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特定的顾客的需求。顾客想要的价值没有被满足,而且被别人忽略了,或者还没有人去满足的。这就是你能发挥优势的地方,你做的、出的力没那么多,但是你得到的成果比别人大,这就是你找到位置了。找不到位置的企业,或者跟别人竞争你的位置,这种的企业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今天的时代,已经颠覆过去说的商业是一个战场和竞争的时代。不错,它还是战场,但是它是你自己和你自己的斗争,而不是你和所谓竞争对手的竞争。我们往往判断错了,谁是你的竞争对手。很可能环境一改变,你和竞争对手都出局了。 所以,还是回到最根本的本源,哪里有客户潜在需求没有被满足,哪里就是需要你去研究,看看自己能否匹配、创造价值的地方。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互联网它今天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是新技术,新东西,其实就是把过去很困难的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变成比较容易的能够解决。 企业和个体,到底如何求生存? 我们德鲁克管理学院也是一个很传统的机构,最主要就是做培训。我这里有德鲁克的管理培训,也有创业培训。管理培训我们做了十几年。创业培训前几年开始做,是一个慈善事业,通过和慈善机构合作在做。现在一年培训4万多人。 这4万多人分成两类。大部分是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出来就面临谋生的问题。尽管他学了一门职业所长,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未必就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职业学校的学生占了3万多人。 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监狱的囚犯。这些囚犯从监狱里出来以后,很难被社会接纳,人们总是认为他是有黑底的,所以这部分人就得想一想,能否自己创业呢。 我们的课程本意是好的,关怀弱势群体。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我们用免费赠送的方法去培训他们,而且这种培训都是线下的。 我们做了很多年培训,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 第一个问题,培训有效没效?我们是不是培育了更多的创业者?是不是真的出现了更多的新创企业?或者甚至小微企业都可以。答案肯定是“有了”,不能说“没有”,但是没有办法比较。 我曾经问过:这4万多人,有百分之几,都是些什么人,创办了什么企业?我的同事告诉我说,“这很困难,因为数据不全。他们一毕业就各奔东西了,你想去追踪,很难。”现在,互联网最起码可以解决这个数据问题,统计起来非常容易,立马就解决了。 第二,他们的创业的比例和创业以后的成功率,是不是比不接受培训要多?这是实实在在要检验的成果。但是呢,事实是,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是禁不起推敲的,变成很多人是自娱自乐的。我们一说很骄傲,每年增加多少了多少培训教师,多培训了多少学生?然后我们还得到了很多的社会认可。我们是四星级(最高级)的慈善基金会。我们的创业项目还都是明星项目。 我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我遇到了阻力。这种阻力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我们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说,我们做的已经很好了,还改什么?创业培训,全世界哪个能够精确地跟踪创业成功率有多高? 我就下定了一个决心,说:“明年,不给钱了。”因为你不创新,那就意味着淘汰出局。然后,高管们就说:“你太不对了。这么高尚的事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只有你唯利是图,现在居然不给钱了。”我遭致非常多的不理解。 但是事实上呢?在我们这儿工作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这儿干了7、8年以后,没有创业和创新能力的人了,变得不追求最终的成果,变得他一离开我这儿,就没有生存和竞争能力了。我们害了这些年轻人。 我说:“今天,我让你离职,是出于我对你的关心。我今天将你放在这儿,你仍然在我这里工作,你是很感激我,但是将来呢?你会埋怨我。今天,你出去才30多岁,再过几年,你再出去,就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将来你更没有了市场。” 汤喝完了就是好,汤剩下就是不好 人总归是要死的,这点谁也改变不了。但是读懂德鲁克,以及德鲁克的管理,确实能够帮助人们在他活着的时候,对他自己以及他所生存的外界环境有更多的了解。 人类的一切知识,以及人所追求知识的一切努力,最后终将通向光明的源头和终极,这是德鲁克先生引用基督教的一个圣徒的话。德鲁克相信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说:人虽然会死,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不死的,这些不死的东西,就是人的同情心和我们平常说的“价值”两个字。价值,其实是我们为别人带来的好处,在别人眼里才有价值。 因为你为他人创造了价值,他人才愿意购买,才愿意给你价格。人人都追求自我实现,或者叫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有自我价值吗?离开了别人,你没有价值。这是社会的意义。只有你为他人创造了价值,这样你才增加了自己的价值。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你开发了你的“好心”,开发了你的知识和能力,开发了你的智慧,这就是人的发展历程,而且这种发展最终是通向灵性的。 德鲁克先生说,其实人的存在,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存在,不是说你活着就叫存在,人的这种精神或者灵性,无论生和死都有意义。我们平时做的事有的很平常,甚至很琐碎,但是你做这件事的态度,你的发心却不平常。其实,就算我们做的再好,做的像马云那样“伟大”,他在整个世界的历史长河里,占据的位置也还是微不足道的。 一个厨师也能做的很好。我刚从台湾回来。台湾的风气没有我们大陆浮躁,无论你碰到的出租车司机,还是酒店的服务员,随便去吃一个饭,一家餐馆的老板,你可以感觉到他不是为了赚钱,他做很多很多事情,就是要把那件事情做好。 台东有一家60多年的馄饨店,今天还是那么名声在外,牌子很响,也没有做成麦当劳。我进去那里吃一碗馄饨,感觉味道就是不一样。我旁边有一位老人家在那里吃了20年,每周都要去吃两三次。店面布置的不奢华,但是很有味道,干净,尤其是厕所特别干净。 每次,我都要将它的汤喝完,我这个人平生最怕味精,有没有味精,我一尝就知道。我知道它是没有味精的,但是它的汤很鲜美。我就问这个老板:“你这汤怎么做的?” 他说:“这个汤,我已经改进了20多年,每年和每年都不一样。”他已经是第二代了。他放了苹果汁在里面,以前他放过很多东西来调。他就会观察,汤会不会被每一个客人喝完?顾客是什么都不会跟老板和店员说的。但是有一点,汤剩下就是不好,汤喝完了就是好。 我听了之后,很受感动。 我说:“你还开过别的店吗?” 他说:“有,就在这条街的街尾。” 我问为什么?为什么两家店要开在同一条街? 他说:“有很多客人要来吃,我只能最多一天开12小时,另外那12小时怎么办?为了让他们能吃到我的馄饨,于是我开了另外一家店。”另外那家店是他的侄子在开。 他做生意真的不是为了赚钱。这个老板对自己很满意,他说:“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车,孩子们又都读了大学,我很满意,很知足。钱是用来用的,不是放在那里看的。” 这个馄饨店的老板,50多岁的人,他这种精神,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精神,让我们很是感动。他看到别人把汤喝完了,他就很高兴,这就是企业家的精神,就是创造价值的精神。你能创造价值,你在别人眼里就有价值,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就是赚快钱和赚大钱的时代,但是我觉得互联网时代,最后谁能胜出?一定是那个关注永恒不变的、替他人创造价值,才能够最后胜出。这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不要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不要为了虚荣去做互联网,为了创造新的不同的更多的更好的客户价值而去拥抱互联网。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