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气森林2016年横空出世之前,中国传统饮料市场几乎是铁板一块。
被称为“两乐”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牢牢占据碳酸饮料市场;农夫山泉、娃哈哈、华润怡宝,在包装饮用水之外,各有优势特色饮料;康师傅、统一则在称霸方便面市场的同时,饮料板块同样强大。
随着元气森林不断做大,气泡水以及“0糖”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而“两乐”则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元气森林吞噬自己霸占的带汽饮料市场。
据媒体报道,它们都已在内部形成共识,要在2022年“干倒”元气森林。
在气泡水市场,一场刺刀见血的“战争”或许将无法避免。
故事的另一面。
伴随着元气森林“气泡水”的横空出世,赤藓糖醇,一种由葡萄糖发酵得来的天然甜味剂,由于具有不易被吸收、保护牙齿、零热量的特质,也被推到大众眼前,迅速开始走红。
围绕赤藓糖醇,饮料企业推出了诸多新品,各路人马纷纷杀入气泡水领域,可口可乐推出“AH!HA!”,农夫山泉推出无糖气泡水,娃哈哈的生气啵啵气泡水问世,喜茶推出喜小茶,就连青岛啤酒等企业也都推出了气泡水相关产品。
小红书上也出现了一堆用赤藓糖醇做出来的食谱,比如生酮蛋挞、生酮太妃糖、生酮布朗尼蛋糕等,食材千变万化,但生酮配方中的主角不变,即用来调味的赤藓糖醇,因为其几乎完美解决了糖的一切“副作用”,开始疯狂被种草。
用雷军的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022年2月10日,来自山东滨州的三元生物成功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301206.SZ
对于这家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商,资本市场给予了极高期待。
上市当天,三元生物股价扶摇直上,从每股109.3元的发行价一度冲高至146元,总市值一度逼近200亿元。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上市即巅峰”的戏码出现在了三元生物身上。
上市仅短短四个月,三元生物就跌落神坛。
以2022年6月17日收盘价44.36元计算,即便是与发行价109.3元相比,也已大幅缩水60%,距离上市首日巅峰市值更是蒸发了上百亿元。
三元生物,究竟怎么了?
三元生物,其实没怎么。
公开资料显示,三元生物创办于2007年1月26日,掌舵人是聂在建,出生于1951年,今年71岁。(为啥要把成立时间说的这么具体?是因为“1月26日”,对于大象比较特殊:大象“挑战十年连播3653天(2021-2031)”的启动时间正是2021年1月26日)
在媒体报道中,元气森林“捧红”了三元生物,这是事实。
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事实。
因为早在与元气森林合作之前,三元生物就已经在赤藓糖醇市场深耕了超过十年。
根据沙利文数据,2019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产量占国内赤藓糖醇总产量的54.90%,占全球总产量的32.94%,是赤藓糖醇细分市场的全球第一。
不过,作为低调的“隐形冠军”,三元生物的主要客户是海外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
2015年,三元生物在新三板过会的招股书显示,其主要客户包括日本的健康零食企业Saraya,美国主营冰淇淋、餐桌糖企业HFMH等。
事实上,即便在大热大火的2021年,三元生物的赤藓糖醇15.67亿元营收当中,海外市场依然占比超过60%。
所以,元气森林只是帮助三元生物在2020年、2021年打开了国内市场。
事实上,元气森林最开始的合作伙伴也不是三元生物,而是保龄宝(也是A股上市公司,是国内最早做赤藓糖醇的企业),在元气森林的加持下,保龄宝的赤藓糖醇产能从2016年不足6000吨,增长到2020年的近2万吨。
然而,由于市场上只有元气森林一家企业在大规模使用赤藓糖醇,保龄宝不敢再投入新生产线,难以满足元气森林的需求。
三元生物董事长聂在建曾在采访中透露,元气森林之所以会在2020年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正是因为其他家的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求了。
搭上元气森林的快车后,三元生物这家以前主要靠外销为生的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打开了知名度。
2020年,元气森林一跃成为三元生物的第三大客户,采购了5456.25万元的赤藓糖醇。
这一数据比2019年三元生物的全年内销额都要高,使得内销占比从2019年的10.47%跃升至28.14%。
2021年,三元生物内销占比再次升至38.55%,创收6.35亿元,其中元气森林贡献2.54亿元,是稳稳的第一大客户。
同样是在2021年,除了元气森林之外,农夫山泉、可口可乐、喜茶、今麦郎、达利集团、统一等知名企业也陆续成为三元生物在国内市场的重要客户。
截止2020年,全球95%的赤藓糖醇主要依靠5家企业供给,其中3家都来自山东,除了三元生物外,还有德州保龄宝和诸城东晓。
就当前的市场地位看,三元生物依然是赤藓糖醇行业的全球第一。
既然这么牛,三元生物眼前的这波大跌行情,到底咋回事?
从时间点上看,这波大跌似乎与三元生物2022年度一季报息息相关:
2022年4月26日,三元生物披露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微增3.46%;净利润6276.59万元,同比下降9.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82.31万元,同比降幅接近三成。
对比一下上市之前的表现,就不难理解资本市场的“渣男”行为了:
上市之前的2017-2021长达5年时间里,三元生物营收从2017年1.21亿元增长至2021年16.75亿元,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增长超过12倍,而净利润也从2017年净赚0.19亿元到2021年净赚5.35亿元,增长超过27倍!
难道又是一个从“小甜甜”到“牛夫人”的悲惨故事?
非常抱歉,大象不懂股票,大象只懂战略!
大象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三元生物在战略上没有大问题!
在过去十五年时间里,三元生物的战略选择“简单、清晰、不复杂”:
严格遵循定战略的第一性原理,通过专注聚焦做好赤藓糖醇,专注聚焦海外市场,不仅找到了第一曲线破局点、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而且在2019-2021期间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
当然,战略选择的大方向没问题,并不代表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事实上,真正值得警惕的,正是这个引以为傲的全球第一!
啥意思?难道大象又要忽悠企业寻找第二曲线了?
非也!非也!非也!恰恰相反!
大象想要提醒聂在建和三元生物的是:
虽然三元生物第一曲线核心业务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在战略上,三元生物当前最核心的挑战:不是如何寻找第二曲线,而是如何夯实第一曲线!
很多同学也许会觉得奇怪:
三元生物第一曲线核心业务都已经做到全球第一了,难道不应该去寻找并开启第二曲线吗?
对的!
至少不是现在!
为什么?
因为三元生物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的三枚金牌,含金量略显不足!属于“自己正确+对手犯错”同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运气成分偏大!
怎么理解呢?
所谓“自己正确”,就是指:
三元生物在战略上选择了单点突破,只做赤藓糖醇,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符合定战略的第一性原理,做到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谓“对手犯错”,就是指:
竞争对手们在战略上选择了多元布局,赤藓糖醇只是它们的众多产品之一,它们对赤藓糖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想想看:
一边是三元生物的“毕其功于一役”,一边是竞争对手的“做不好没关系”!
两相比较,在赤藓糖醇这个细分领域,三元生物胜出的可能性当然更大!
因此,三元生物“全球第一”的三连冠,从某种意义上看,是竞争对手的“不在意”或“不够强”让出来的,而不是自己以命相博“打出来的”!
事实上,如果运用第二曲线战略理论对市场竞争水平的分类看
至少在2022年之前,赤藓糖醇细分领域的竞争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看,依然属于业余水平的市场竞争!(关于市场竞争水平的阐述,请参看:大象谈战略:美年健康(002044.SZ))
业余水平的冠军当然也是冠军
BUT,含金量如何,你懂的!
因此,如果客观看待2021年净利润的大幅飙升,我们就会发现,并不是因为三元生物在2021年多做了比2020年、2019年不得了的事,而是在赤藓糖醇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整体供不应求”状况引发的:
从2021年2月起,赤藓糖醇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到2021年5月赤藓糖醇的价格一度增长至3.8万元/吨,较2月涨幅超过80%,而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里,价格也一直维持在3万元以上的高位。
也就是说:三元生物在2021年很赚钱,主要是“市场太好了”,而不是“真的很厉害”!
只有主要竞争对手们都已经变得“很厉害”,只有很厉害的对手们都开始“很重视”的时候,你还能坐稳全球第一,那才是“真本事”!
这就好比是:你初中三年,连续三年都是校运会一百米冠军!甚至,你初一参加比赛就已经碾压了初三!你也不能说你一百米水平真的很高一样!
据三元生物总经理程保华介绍,目前赤藓糖醇的市场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吨1.4万—1.6万元。随着行业竞争逐渐激烈,赤藓糖醇的价格回落是必然的事。
“坏消息”是:2022年,还将有更多赤藓糖醇产能投产。公告显示,三元生物在原有8.5万吨产能基础上扩产的5万吨赤藓糖醇产能将于2022年陆续投产;同期,保龄宝也将自身3万吨的赤藓糖醇扩充一倍,而新产能也将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A股上市公司华康股份在业绩会上也透露,其投建的3万吨赤藓糖醇的产能也将在2022年5月底开始量产;此外,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锋集团等非上市公司也曾对外公布新建赤藓糖醇项目的计划。
根据中国赤藓糖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主要赤藓糖醇生产厂家合计产能约为18.5万吨,计划新增产能26万吨,未来3-5年内我国赤藓糖醇产能将达到44.5万吨。
赤藓糖醇是三元生物“赖以起家、得以成名”的第一曲线核心业务,赤藓糖醇也是三元生物至少未来3-5年的基本盘,能否夯实基本盘,成为能打胜硬仗的全球第一,就在2022、2023、2024、2025!
加油,三元生物!加油,聂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