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金错刀,作者江源
月薪1万,连水果也吃不起了?最近,有人在网上吐槽,去百果园因为用了优惠券,被服务员冷眼相待。
一直以来,国产高价水果,都背负着“水果刺客”的标签。
与其说是标签,不如说更像骂名。从价格上说,一个苹果四五块,一个西瓜动辄上百,的确是水果中的贵族。
但之所以是刺客,就是因为人们被刺了一刀,并不想买。
在这些水果刺客里,有一个国外品牌却能心甘情愿的让人掏钱。
价格高出同行好几倍,还能年入500亿,成为超市钉子户,它就是都乐。
旗下的超甜蕉、菠萝,都是网上的流量密码,卖一个火一个。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品牌,但其实它早已潜移默化的“席卷”整个中国。
无论是外国巨头山姆、家乐福,还是本土的盒马、华润万家,都乐产品都是随处可见。
实际上,中国的香蕉原产地并不少,但出口量还远小于进口量,2021年中国香蕉进口186万吨,而出口数量只有2万吨。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香蕉的高端市场还在被国外巨头称霸。
作为水果刺客,还能成为中国超市钉子户,都乐才是最大的狠人。
卖不动的土特产,2次贱卖找活路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称霸全球高端水果市场的都乐,前半生却活得相当憋屈:
不是像踢皮球一样被贱卖,就是差点被放弃。
都乐最初就是夏威夷一个小菠萝摊,当时的生意不好,被创始人詹姆斯都乐卖给了更大的卡库公司。
大鱼吃小鱼的淘汰法则还在继续,20年后,夏威夷的农业走上下坡路,卡库公司艰难求生,一度不想做了。
好在遇到了美国退伍军人大卫默多克,出手把卡库公司买下,都乐这才得以保命。
不过当时的都乐公司,也并非专注卖果蔬,而是有两个业务,一个是地产,第二个才是果蔬。
生不逢时,可见都乐从出生开始,就没什么好运气。
当时香蕉、菠萝都是大家常见的水果,在当地也多以小摊位形式售卖,各家同质化严重,没啥品牌可言。
最开始都乐也不例外,就算它特意把名字放在水果的显眼位置,但因为品质跟别家没啥两样,人们根本不会留意,都乐还是个小透明。
到了2012年,都乐的果蔬业务,还被打包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好在只隔一年,都乐董事长默多克又把它买回来了。
按这个节奏,人们本以为都乐迟早会销声匿迹,然而谁都没想到,没人看好的它,居然在几十年后逆天改命了!
不光垄断了美国的水果高端市场,还在全球刷爆了存在感。
如今,在中国,人们去沃尔玛,大润发,还是华润万家、盒马,基本都逃不开都乐的水果。
曾经差点死掉的都乐,怎么就彻底逆天改命了?
当时在水果市场,因为运输技术还比较有限,困于时间,很多水果商最后卖的水果都很容易腐烂,也让人们苦烂水果已久。
相比价格,人们更在乎的是品质,在强烈的消费升级需求之下,都乐也看到了这点,所以它盯上了当时鲜有人做的路:走高端。
在这个思路下,都乐开始狠抓一个卖点,甜!
水果甜度一般分为3-20级,一般的香蕉也就是十几度,而都乐最甜的超甜蕉,直接干到23度。
在这背后,都乐的人直接跑到菲律宾找种子,抢到很多水果商找不到的好产地,这才有了超甜蕉。
现实证明,都乐的超甜蕉,也成了爆品,一推出就被当地人疯抢。不光是香蕉,都乐的菠萝、啤梨等,也都继承了甜的特点。
靠着比同行更鲜更甜的产品,让都乐越来越有名气,也在各地逐渐站稳脚跟。
有人以为这已经是都乐的巅峰,殊不知,这才是都乐逆袭的开始。
最爽翻身仗:一根香蕉卖18块,还让人抢着买
这几年,都乐在全球创造了不少传奇:
一根香蕉的价格,比一公斤香蕉的收购价还贵。
一天可以卖出十万多根香蕉,每个月输出的根数,相当于日本一个国的人口数。
在北美、日本,都乐香蕉都是市占率第一,妥妥的称霸。
都乐之所以能“统治”全世界,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胆大心细。
1.一根香蕉,差点毁了一个产业
其实过去相当长的时间,称霸日本的一直是台湾的香蕉。
巅峰时期,每年出口到日本达40多万吨,占整个日本市场的82%,然而到了2015年,直接大缩水到0.61%。
答案是,喜新厌旧的日本人有了更好的替代物,都乐。
之所以买都乐,是因为都乐一个看似奇葩的打法:按个卖。
当时,都乐发现很多日本人很少购买整挂香蕉,而是小包装,原因是怕烂掉,不光按个卖,大胆的都乐,还敢标价18元!
既然要走高端,肯定要贯彻到底了。都乐对香蕉也有变态的选品要求,选果如选美,颜色、重量都有严格标准,质量精确到克。说白了,就是用做快消品的模式,做香蕉。
别的香蕉很难控制品质,买回去要么生涩要么烂,买水果像买盲盒,而都乐的香蕉,直接和生鲜食品共用配送体系,也就意味着全程不会被环境影响,干净又卫生。
这一招吃准了注重细节的日本人,一举取代了台湾香蕉在日本的地位。
2.大胆整活,疯狂刷存在感
在中国,联名一向都属于网红奶茶们的风头,而都乐的存在,却给很多默默无名的水果商上了一课:
原来水果也是可以真的有存在感。
过去都乐是个小透明,而这些年都乐的胆子是越来越大。
比如大步一跨,拿下了迪士尼。迪士尼在中国的两座主题酒店,都有以都乐金菠萝为主题的餐品。
还跟国内不少马拉松赛事合作,在日本赛事曾造出一个香蕉笔,只要买一根都乐香蕉,就能免费送,以此积累了不少人气。
都乐甚至还敢抢迪士尼的风头,造过乐园,在夏威夷建了一个12000多平方的迷宫景点,拿下世界吉尼斯记录。
因为独特的外形,可晒性高,都乐也成了很多人的流量密码。
3.满世界建厂,坐稳超市“钉子户”
很多人不知道,你买到的都乐,很有可能就是在中国加工的。
一般的水果,都是受季节和地域限定的,然而都乐,却能做到365天不断货。
在这背后,都乐的心很细,每到一个国家之前,先砸钱建厂,在90多个国家都建立采购、加工中心,在中国更是一口气造出12个加工中心。
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水果随时供应,南半球供应紧缺的时候,就可以拿北半球的产品过去,不会有空窗期。
这一操作,让都乐成了超市、便利店的心头好。
想成为中国都乐,国产水果还得学什么?
仅用了20年,都乐从一个小透明,逆袭到牢牢把控着水果高端市场的“军火商”。
其实在中国,各个玩家对高端水果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以香蕉出名的佳农,先后也在全球建立了几十个采购中心,也没忘了在都乐的福地菲律宾砸钱建厂。
百果园里的高端品类更是几十种,凑齐了各种大牌,标价是一般水果的两到三倍,被公认为“水果刺客”的代表。
中国其实也不缺出名的品牌,佳农、佳沃,都是这几年跑出来的网红,也被不少人捧红。
但有一个数据依然很扎心:中国香蕉目前的进口量,依然远大于出口量。
想成为中国都乐,国产水果还需要学什么?
首先,拼价格不如拼科技。
水果看似是拼体力的低门槛行业,其实做出网红水果的难度并不小。
从养种子到售卖,都需要拼科技。
都乐的香蕉,要专门拿到生物技术实验室里培养,在实验室里,每个香蕉根部都会被切成片,就怕感染疾病。
有的人不爱吃甜,都乐就发明出糖度低的香蕉。
连水果采摘以后,都乐都有专门的电脑控制配送过程,计算好时间以后,才能保证让用户最后选到成熟度最好的产品。
其次,把鄙视链搬到水果圈。
比起什么都做的同行,都乐的品类其实不算多,几乎不超过20个。
但都乐狠就狠在,它只做的几种品类,同行都很难抄走。
比如光一个菠萝,就研究出不下5种:金、黄金、金钻.......颜色不同,口感和身价也不一样。
一般的菠萝为了口感更好,都要用盐水浸泡,也难去掉酸涩味,只有都乐的菠萝不用泡水,直接切块吃也完全不涩。
在这背后,都乐每年的研发费就是几亿,大部分都会用在研发新品以及流水线系统,不断提升产品的口感、稳定性,每个水果的品质都能保证90分以上,也就能让人“闭眼入”。
这几年,都乐的金钻菠萝、超甜蕉......都成为博主们的流量密码,连对手的宣传,都是拿都乐当对标。
水果圈从来不缺拼基建、拼品质,但能做成天花板,都乐值得很多国产品牌学习。
结语:
都乐的董事长默多克,也是个妥妥的狠人。都90多岁了,精力却很旺盛,发疯一样的钻研医学和饮食,甚至专门砸钱造了个几千平米的巨型暖房,就用来养果蔬。
同样,他对水果的需求也很旺盛:每天要吃20多种水果。原因是,健康的饮食能让他活到125岁。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庞大的水果需求,14亿人一年能吃掉全球大约73%的柿子、68%的梨、67%的西瓜。这是都乐的机会,更是国产水果们的机会。
在都乐身上不难看出,让用户反感的,从来不是价格有多贵,而是产品力不够强。
没有产品力就撑不起品牌溢价,只有把水果当科技产业来做,才能干出中国的佳沛、都乐。
拼价格不如拼品质,水果刺客才能给自己“正名”。
【课程推荐】爆品战略导师金错刀带领大家模拟案例实战,重点分享如何通过用户精准画像,发现用户一级痛点,发掘产品尖叫点,并运用爆点营销法则,强化和扩大用户参与感,打造流量产品引爆用户口碑,从而打造爆品引爆市场!
【课程链接】金错刀《爆品战略》总裁营:产品为王,爆品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