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过去的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战略规划得很好,但却总不能顺利落地执行。
战略敲定时热火朝天,离开会议室就“毫无声息”。枪声一响,战略废了一半,规划文件成了一张锁在保险柜里的空纸。
内部反馈时,提到战略往往会听到这些声音:
员工:“战略跟我没关系,老板说啥就是啥,我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中高层:“战略讨论清楚了,但是各部门都各司其职,谁也拉不动谁......”
老板:“公司员工的执行力太差了,很多事情如果不盯,效率根本提不上去......”
为什么战略执行这么难?
战略执行的两大检查
战略执行,是将公司战略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战略管理整个过程的行动阶段。比起战略的制定和规划,如何将战略真正落地并有效执行,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小的时候,老板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一眼看穿所有层级和业务,强力执行战略动作;
当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人多了,事杂了,老板常年不在一线,如果仍是老板事事说了算,不说方向是否会一直正确,老板自己都会累垮。
很多企业除了老板和高管外,各业务负责人也会卷入到规划当中,他们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推动。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并不是简单地把所有人“凑”在一起制定战略,就能保障最后的顺利落地。企业战略的落地执行,就像要打一场胜仗,所有武器都需要检查是否合适得当。
检查一、战略任务责任主体
战略无法落地,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能力和执行力问题,而是责任主体并不清晰。
举个例子,一个公司的老板瞄准了电商赛道,开始拓展电商业务板块。
根据经验,老板直接派线下销售去做。但后面发现,原来的销售体系完全使不上劲,为什么呢?
打开分析,我们发现——
传统的线下销售,只需要解决卖出的问题;
但线上的电商销售,不但要解决卖出的问题,还要解决卖什么、怎么卖、卖给谁、卖好了怎么办、卖不好要怎么办等一个全过程的难题,其中还要涉及精准的线上营销,活动形式设计等等一系列技能。
所以,如果没有了解好电商的属性,明确任务责任主体,并赋予一定的营销职能,只是一股脑地把任务交给传统销售团队,那这个战略任务就无法真正有效地落地。
战略任务,需要有一个适配的责任主体去承接。
检查二、部门KPI是否承接战略
战略规划好后,老板批准实施,但没过多久发现,各个部门都照着原本的KPI去做,并没有将战略真正拆分到各项工作的KPI里,战略规划最终变成了“锁在柜子里的文件”。
按照部门的KPI开展工作,到底是不是对的?其实是肯定没问题的,如果不按KPI去做,公司便无法管理。
所以,核心的问题应该是:部门KPI是否承接了战略,怎么承接战略。
战略不能只限于停留于纸面上的内容。
很多公司做战略的时候,把目标、机会点和商业计划规划清楚之后,缺少了非常关键的环节——战略解码。就是将战略内容与实际部门工作挂钩,要各部门明白,到底做哪几件事,才能保证战略能落地。
很多公司没有做战略解码,导致战略没有具体的指标、重点工作或项目,自然也就无法管理,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战略执行的关键四要素
战略执行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过程。
“自上而下”是指,战略目标在公司高层达成一致后,向下逐层传达,并分解、落实在各项工作中;
“动态”则是指,执行过程中,需要在“分析-决策-执行-复盘-再分析-再决策-再执行”的不断循环中达成战略目标。
要做好这一过程,除了产出关键任务,还需要有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
一、关键任务和依赖关系
战略解码过程中,识别出了非常多支撑战略落地的关键任务。但这些关键任务,都需要被管理起来吗?
并不一定。
企业要清楚哪些任务需要自己完成,哪些任务可以由合作伙伴完成,并依此进行业务设计。而各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有效的业务设计的基础。
关键任务和依赖关系的梳理,目的有四个:
支撑业务设计的实现;
整合关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落实;
建立战略与执行的链接轴心;
建立执行模块的基础。
在对商业本质、关键矛盾及成功路径有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定义出关键任务。企业要将战略逐层分解,把这些任务纳入到管理当中,监控它的落地。
SP阶段,战略可分解为“关键战略举措+战略衡量指标”、关键成功因素、三年目标、里程碑;
BP阶段,进一步分解到对应部门组织的KPI里,再进一步拆分到PBC(个人绩效承诺)。
对于PBC,每个人要跟主管签个人业务承诺,任务一定要落实到下属。签完之后,对员工进行教练式辅导。
这时候,部门的KPI才真正地与战略挂钩,关键任务才落到全公司每一个人的身上。
二、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为了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的有效执行,而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考核标准。其中,包括人员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职业规划、人员和活动的物理位置,以便于经理知道、控制和激励个人与集体,去完成团队的关键任务。
对于分解出来的关键任务,要考虑现有的团队是否能承接。如果不能,需不需要设立新的组织来完成这个任务。
举个例子,华为每年会有一个两天的会议,来研究现在的组织结构是否合适。讨论的重点是,未来业务的变化会如何影响组织。
华为的组织原则是:面向未来三年建设,组织不能不变,但也不能变得太快,保持比现在略微超前,然后不断迭代更新。
华为对创新团队和成熟业务团队的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创新团队承担着公司成长与发展的重任,任务往往是开辟更多的“无人区”,要投入充足的资源,进行饱和攻击。
对于成熟业务,公司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投入培养。因此,要实现卓越运营,提高效率。
不要谋求在一个组织里,采用完全相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人才
人才指的是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力及竞争力。要想战略能被有效执行,员工必须能力达标,动力十足并付出行动来实施关键任务。
当面对关键人才不足的情况时,企业需要斟酌是否花长时间自己培养。若短期急需解决的关键任务,人力资源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挖掘人才,不要犹豫。
虽然挖来的人,大多数不会长期留下,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若能留下也能保证价值观一致的,就可以继续委以重任。
不必指望所有的人都是同路人。
四、氛围与文化
一个企业有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能激发人们创造出色的成绩,使他们更努力完成关键任务,并且在危急时刻鼓舞他们,不轻易放弃。
《华为基本法》里,就表达过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对于团队而言,企业需奖惩到位,并坚持末位淘汰,促使执行力的提高。比如华为针对干部的末位淘汰,包括最高职位干部,每年的指标是10%。
组织、氛围、人才本质上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部门要运营好企业的人力资本。
企业的战略承载着现在的出发点和未来的目的地,而战略执行,是要企业把内部能力和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整个运营系统脱节,成为一纸空谈。
只有通过从战略规划到执行的总体策划,再落实到系统、严谨和实际的行动,才有可能让战略成功落地,最后形成每个企业独有的战略管理体系。
来源/ 乔诺咨询;撰稿/ Criss;编辑/ Jeff,Cr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