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遭遇过以下几个困惑:
之前成功过的经验,复制到新的品类,效果却极其不理想?
竞争对手复制了我们的产品,非要纠缠打价格战,但我们除了降价别无方法……
我们已经到增长天花板了,低增长是常态,但市场份额似乎没有绝对领先?
每年整个公司都铆足劲在快速反应上,在追赶对手上,根本没时间停下来去想未来……
孙子兵法云:凡明君出战必先有道,而后谋、段,再配以人才事,则天下可定。
兵书如珠玑散落,拾起一颗,往往受益无穷。现今,我们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崇尚“战略”、“战略思维”,但我们真的会做战略吗?我们到底想通过战略达到什么目的?
近年来,通过和几十家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家交流,笔者深刻感知到一点,增长100%,比增长10%更容易。
战略规划核心有两个价值:
1.不错失机会,就是未来的机会我都能看到。
2.不迷惑方向,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没做。
能否达到这个状态,更多的是取决于企业对未来方向的判断;但是,在日常的实践中,企业更多是常常看不见、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而采取错误的举措。
下文将首先打开四个典型的战略误区,供诸位作自我检视;
最后我们来谈谈,乌卡时代*下,我们如何跨越战略误区,迈向长期生存?做好市场洞察,先看清世界,再决定我们要去哪。
乌卡时代(VUCA ),是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4个单词分别是易变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意思。乌卡时代是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是指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
肉搏价格战、增长天花板、每天跟在对手后面跑,四处救火……
场景一:不理解差异,盲目复制过往成功的经验
我们常说,要将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的成功。但有时候,我们已在原先领域很成熟了,却在做产品延伸中发现,难以复制过往的成功经验,导致市场结果不理想。
如某快时尚服装企业,女装子品类连续三年增速超70%,当企业尝到甜头后想快速抢占另一品类时,却反响平平,销量惨淡,企业自身也想不明白明明是用同样的打法,为什么差距甚远?
我们应该警惕,同样的市场成功只是简单的Ctrl+C吗?我们意识到不同品类的差异了吗?前期未进行深度的市场洞察,往往会导致方向看错。
场景二:除了价格,找不到有效制敌的武器
大浪淘沙,很多企业已在成熟行业中经历过历史的优胜劣汰,但常常被后来者居上。
新的竞争对手奋起反击,造成产品同质化,逐步上升开始肉搏打价格战,难以拉开真正差距,错失市场份额。
如某自动化行业的头部企业,做战略时放眼行业内部,觉得高枕无忧。但近几年,突然冒出了一个跨行业的竞争对手。刚出现没多久,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威胁。
聊到这里时,董事长叹了口气:“他们把我们的技术进行消化并且模仿出来后,以低价进入市场,一开始市场上大家不相信它。后来,一些对价格敏感的小客户开始选择他,用着用着发现,好像也挺好的?”
“大公司的客户就跑来问我们,他们1万块,我们凭什么卖到2万?我们没办法,就跟着调价到1万;一调价,竞争对手又降价到5000,持续反复,现在变成X500块……他们就是要把我们打败。”
所以,如何提前看清趋势和方向,是企业需要一直研究的专题。
场景三:看不到市场的变化,延误战机
很多企业会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增速会越慢,自以为遇到了增长的天花板;但一看实际的市场份额,仍然没有在行业里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如某两轮电动车头部企业,在2019年3月面临内外部的双重调整,在百亿基础上认为困难重重,因为,外部面临政策的变化;行业内竞争对手在三四线城市拓店崛起,企业市场份额根本没达到绝对碾压地位;内部公司核心经营班子大换血,上下士气低落。
其实,更多的是没有真正看清行业的空间和机会。后来,经过长时间市场洞察,找准了增长的路径和实现突破,才开始实现波澜壮阔的快速增长之路,成为营收超百亿企业里面为数不多每年依旧翻倍增长的标杆企业。
场景四:走一步看一步,看不清全局和终局
疲于奔命,急于应付,没有整体、长期策略;
对客户所处的行业的不理解,难于判断客户的长期价值,对后续的资源投放造成误判;
同时喜欢片面地借鉴头部企业的打法,但往往效果不理想,仍然只能作为跟随者,而无法引领行业走势,依旧被动卷入战场。
如某办公家具企业,高管团队只做一年的战略规划,在辅导过程中董事长和我们说到:
“每年整个公司都铆足劲在快速反应上,在追赶对手上,根本没时间停下来去想未来,整个企业一年下来非常疲惫且业绩也没有显著增长,知道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但也无可奈何….”
市场洞察五看:先看清世界,再决定去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如上问题?核心是缺乏一套看见、看清、看对市场方向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市场洞察。
其实有些企业早有洞察的意识,但更多的结局是出具一份市场里的“调查报告”。我们说洞察应该是什么?洞察=调查+研究,市场洞察的本质是先见,看到行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趋势。为什么是我赢?您赢,是因为您的眼睛与众不同。
在大家所熟悉的BLM模型中,就有一套系统的成熟的市场洞察方法,即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看”模型,将在下文展开讲解。
市场洞察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看到面向未来的机会。
标杆企业真正用这套方法论实现了商业成功,其每年在市场洞察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做战略规划的6个月的过程中,其中有3个月在做洞察,需要写1000页以上的材料。
为什么要这么久?因为没有洞察,基本就没有战略。
为什么要这么干?或者为什么99%的企业都需要这么干?目前我们正处于乌卡时代。
乌卡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意味着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
在美国有一个标准普尔指数,只有大公司才能进去。在100年之前的今天,标普指数的公司的平均在榜时间是65年,就说你一旦上榜了以后,60多年都在上面。但是,2000年时,这个数字剧烈缩水成了10年,也就是说每一年都会淘汰10%的企业。
企业的生命周期就越来越短,可想而知产品生命周期更短,一般我们认为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有7年,现在大概就是2~3年。
我们甚至还认识到有一个趋势:小企业大概的平均生命周期就是7年,大企业的平均的生命周期大概是30年,为什么?因为小企业跨越的是产品生命周期,大企业跨越的是产业生命周期。
所以,一个公司如果真正要走得远,走得高,走得长活得长,一定要有洞察。可以这么讲,没有市场洞察基本上谈不上战略。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在乌卡时代我们到底观察什么?怎么去理解市场上的变迁?
01、看行业
我们看清行业的未来趋势,特别是价值转移趋势;同时看行业的细分,看行业的技术转移趋势。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一定要找到高价值高潜力的目标细分市场。
例如我们辅导的某鞋服企业,在2021年时,通过新一轮市场洞察发现市面上成人跑鞋并不太适合中考学生穿着;且国内在青少年体考比赛/训练鞋领域相对空白,青少年发育期及塑胶跑道训练使用场景,对跑鞋的包裹性、支撑性、抓地性都区别于普通路跑鞋的要求。
所以,在洞察捕捉到青少年运动场景和对应人群的身体差异后,针对性设计推出了“中长跑专用鞋”,预上市即成为爆款,目前已成为高值、抢手且常断货的明星爆品。
02、看客户
过去10年及未来,我们的客户有没有变化?比如说自行车厂原先的客户都是个人,但是目前自行车厂商的客户既有个人,还有共享单车的运营商/美团等。同时除了客户在发生变化,我们客户的需求有没有在发生变化?
最近特斯拉的马斯克又出来一个大新闻,他一直倡导买车要趁早。为什么买车要趁早?因为他认为客户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今后迈向电动网联智能汽车时代以后,他要做的是一个汽车的运营服务提供商。
03、看竞争
竞争对手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有一种现象叫边界模糊,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供应商会变成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客户会变成你的竞争对手,有一些公司总在上下游产业做延伸。
还有一些潜在的竞争者,生态合作伙伴的演变,你不知道哪些公司会进到你这个领域里面来。
因此,我们筛选竞争对手的范围,不再能只局限于行业、产业链,而是要加上一项“潜在对手”,是目前潜藏水底、看不见,但一旦出现极有可能成为强大威胁的企业。
04、看自己
最关键的是看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看清自己不容易,特别是看清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优势有时间性,虽然长期来说一切都有可能,但短期能建立起来的优势,才有竞争上的意义。
举个标杆案例。标杆企业在明确了手机作为战略重点后,目标就是成为行业老大。他们做了以下几个动作:
第一步,对标行业老大苹果
在全面学习苹果后,他们发现苹果真的非常先进,它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定位上没人能赶上苹果,这来自乔布斯的伟大定位。
第二步,寻找突破口
当时该企业的最大优势是硬件和芯片,这是原先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能力,而“鲜花插在牛粪上”就是指,要将核心能力发挥到极致。所以他们首先选择在硬件和芯片上超过苹果,这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步,其他突破口。
比如手机的拍照功能,这方面标杆企业选择和拍照行业的龙头合作;
该企业的一个战略成功要素是,它在把自己的优劣势分析清楚后,再决定干什么和不干什么。
05、看机会
这里指看细分市场的机会。这里有两个重点。
1.细分市场要足够大、可持续。
2.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绝对第一。
企业应在纵向上把一个点彻底打穿,然后再做横向扩张。纵向打通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拿到细分领域的绝大部分利润,只有做到第一才能拿到真正的利润。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细分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会做得很辛苦。
二是做到第一的这个过程会让组织能力出现飞跃式的提升,当真正做到老大以后,整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会远远优于一般的公司。企业在有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后再进入关联领域进行扩张,就会比较轻松。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谭想想、艾洪羽,乔诺战略与财经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