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刘晓博
10月16日,《华夏时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金微”的关于粮价问题的深度报道,题为“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农民收入恐损千亿”,看后令人震惊。
这篇报道提供了以下几个新闻事实,值得我们这些远离农村的人关心一下:
1、近期国内市场上出现了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同步下跌的局面,近年来极为罕见。其中玉米跌幅较大,超过20%;小麦价格跌幅在8%左右;水稻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收购价的小幅下跌。
2、粮价下跌可能让全国农民今年减收1000亿元,对GDP的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3、农民耕种一亩小麦,2014年的平均利润是87块钱,今年只有33块钱。
4、虽然国家采取了托市政策,但无奈全球通缩,国内粮食库存较高,今年粮食丰收。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
通过上述事实,我们大概可以明白以下几个件事:
第一、当前国内粮价的异常走低,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美元加息背景下全球通缩造成的。不仅全球粮价走低,大宗商品价格也都走低。中国通过关税和补贴等政策,对国内农民、粮价有一定的保护。但鉴于WTO 的条款,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大。
第二、农民在丰年减收,显然会影响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但全球通缩同样打击了中国制造业,加上房地产出现拐点,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在减少。在这样的年份里,国家应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否则,就不仅仅是降低农民消费意愿,拉低GDP的问题。对策可以是,增加农村社保的保障力度等。
第三,中国粮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如果中国加入美国、日本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零关税,则中国农业面临的冲击将更为巨大。事实上,日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所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农业转型。
第四,中国粮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粮价,是因为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粮食生产的“小农经济”,成本太高。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因为我们的实体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不够,社保体系不健全,必须把耕地保留给农民充当他们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为他们的生活“兜底”。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农民工可能会大量失业,这样可以给他们预留一个去处,一个饭碗。但这种制度设计,随着新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已经很难维持下去。
第五,今年的粮价危局再次提醒我们,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农民之所以穷,尤其是最近10多年跑不赢通胀,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印钞票的时代”,农民很难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地价红利、房价红利(城中村和郊区的农民例外)。目前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预定的设计方案。但问题是,一方面推进迟缓,另一方面改革力度还有待加强。
第六,农村问题的解决,绝对不能只从农村、农业上想办法。最关键问题,还是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管住权力,这样全社会才能有活力、创造力,农村问题的困局才能自然而然解决。说白了,中国只有全面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就业,农村的“小农经济”才能结束其历史使命。
个股方面,跟玉米、小麦、水稻有关的概念股主要有:大北农、丰乐种业、敦煌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万向德农、新研股份、西王食品、农发种业、顺鑫农业、北大荒、新希望、金健米业、史丹利。投资者需要密切注意粮价下跌,对这些企业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