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张政斌
在经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次转型后,由生产大国转向消费大国的第二次转型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基层审计人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积极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审计模式,在强监督、重服务、创特色上下功夫,来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审计模式转变。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突出前瞻性,由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参谋转变;
二是在思维模式上突出整体性,由避实就虚、就事论事的监督型思维向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服务型思维转变;
三是在审计理念上突出源头性,由注重结果、“扬汤止沸”式治标向注重过程、“釜底抽薪”式治本转变;
四是在审计职能上突出双重性,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
五是在审计目标上突出管理性,由查错纠弊向内控制度评价转变;
六是在审计评价上突出效益性,由侧重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向促进增收节支、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转变;
七是在审计内容上突出控制性,由审查财务收支会计资料为主向审查内控制度和经营风险管理为主转变;
八是在审计形式上突出全程性,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
九是在审计建议上突出实用性,由无操作性的“万金油式”的原则性意见向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实用性意见转变;
十是在审计形象上突出服务性,由简单“挑刺型”向复合的“育花型”转变;
十一是在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突出相依性,由“猫和鼠”的对立关系向“鱼和水”相依关系转变;
十二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突出精益性,由项目量的扩张向项目质的提升转变;
十三是在审计期间上突出时期性(比如一至二个五年计划),由过去偏重于时点、局部、阶段性的静态事后监督向注重于时期、整体、全程性的动态事前、事中跟踪审计转变(因为公正的过程比公开的结果更重要、更有意义);
十四是在审计手段上突出网络性,由过去翻账本手工操作为主向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转变。
十五是在审计境界上突出“无为”性,由为审计而审计向“今天审计揭问题背后的‘家丑’是为了明天再审计无‘家丑’可揭露”转变。
这十五个转变不仅有助于从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非正常小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看出了大问题,从不足挂齿的行为细节中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有助于解决了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科研务虚与查账务实的两张皮分离问题,形成了“科研在实践中扎根,实践在科研中创新”的工作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动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