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XXX会员,您的会员即将到期,我们将通过XX宝为您自动续费……”
每个月,隔三差五就会收到固定来源的神秘短信或邮件。——提醒你,该续费了。
出于对广告的深恶痛绝,在各大视频平台的会员信息中,从腾讯视频、爱奇艺,乃至优酷等等,都有我的账号。
大多数时间我不常看电视剧,但只要一条、哪怕是一条仅仅40秒的广告,都让人难以忍受,让我心甘情愿地续费账号。
读过《故事经济学》后意识到,我们对广告的厌恶是集体性、历史性的。
广告营销的历史,长久以来都是营销与消费者之间的拉锯战,原因有二。
第一,媒体要活下去。在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初生”阶段,昂贵的油墨、与之不相匹配的微薄收入,致使它们不得不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计。
第二,广告破坏体验。营销者发现,最有效的广告战略是“打断读者”:消费者在阅览报刊/视频的最投入之际,如果突然出现一个广告打断了他们的注意力,消费者更容易记住这个广告。
因此,媒体为了赚广告商的钱,将顾客体验抛之脑后,广告的版面疯狂在报纸上扩张,甚至在电视节目最精彩的瞬间,画面定格,弹出一句“广告之后,精彩继续”。
然而,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一旦有足够的需要,就一定会有相应的产品出现。
随着大家都开始厌恶广告,一款订阅去广告服务产品的出现(即现在大众视频平台的运作模式),很快带起了一阵新的风潮,并且欣欣向荣地成长起来了。
一类媒体仍坚持赚广告商的钱,一类媒体转而开始赚消费者的钱,这两条主线此起彼伏,而后一条终究为大势所趋,逐渐超越了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
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回顾,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新风向的兴起,传统的、疯狂的电视营销者不仅毫无察觉,甚至逆潮而上,开始压缩每一集的正剧时间……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跌倒在数码相机时代。微软率先将自己赖以生存的Office改为租赁服务,开启新的风潮。
谁被沉没成本拖垮了?
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爬下一座山的沉重包袱。舍不得革自己的命,只能被别人革命。
这个故事引发了三点思考。
我们的“上帝”到底是谁?
两条主线,分岔在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从谁的口袋里掏出钱来?
1. 表面来看,传统媒体赚广告商的钱,新兴媒体赚顾客的钱。
2. 进一步思考,广告之所以愿意让传统媒体活下去,是为了获取观众的支持。传统媒体的根本价值,并不是为广告提供一方空间,而是有大量的读者、观众愿意阅览。
3. 但前者本身并不是自洽的,传统媒体手里拿着一根杠杆,一头是广告,一头是顾客,广告吞噬着顾客,每一份过度的收益都在损伤客户,形成的不是生态,而是一潭死水。
因此,随着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少,广告的效益也越来越弱。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电视上的广告是我们能接触到的仅有几个品牌,广告能快速变现,因此商家心甘情愿付钱给媒体。
然而现如今,我们每天接触无数的品牌广告,任何一个好评或者差评都有可能传递到千万人手上。
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流之下,所有修饰、夸张的外壳都会被冲走,所有杠杆都会被冲垮,只有最中心那块礁石、那份真诚屹立不倒。——“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购买的不是“去广告”,而是供应商的生存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购买的不是“去广告”,而是供应商的生存。
什么是一个良好的生态?不是一高一低的杠杆,而是用真诚将杠杆柔化,化为首尾相衔的正循环。
在看某脱口秀节目时,广告植入十分明显,但完全可以接受,为什么?
从个人角度分析,一方面是这些广告的植入时间较恰当,和节目本身的风格一致,甚至成为了内容节奏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由于节目组较为真诚,种草程度较深,他们直接在节目中调侃接广告是为了“吃饭”。我们愿意为了看到下一期节目,而接受不那么令人厌恶的广告。
哎,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
抢夺心智、夸张的宣传,已经被验证行之无效。
这是一个“体验为王”的年代,也是一个“真诚为王”的年代,建立和谐相处的生态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1. 媒体用心提供大众喜欢的内容;
2. 广告商使用更潜移默化、更深程度的种草手段,将营销寓于有趣的内容之中;
3. 大众享受内容的同时,提供一些对“吃饭”的包容。
看,这不就是一个三赢的生态吗?
有趣的故事,是最佳的进攻武器
那么,广告商应该如何做出有商业价值的广告?
讲故事,获取经济回报。
《故事经济学》讲了一个故事:
追溯到人类诞生的历史,在挣扎生死的过程中,一个个部落抱团取暖,集体的智慧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我们”的概念出现了。
吃饱了,就开始思考哲学。
“我们”到底是谁?茫茫宇宙啊,前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后不知死亡后会去哪。
未知带来了庞大的恐惧。人死了以后,难道就是无限的恐怖吗?会不会有轮回、天堂来接纳我们这些迷茫的灵魂?
因此,人类开始讲故事,想要寻求一种因果逻辑上的自洽和闭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讲故事”是人类的一种底层思维习惯。
文字有限,但我们在看故事时,故事的前因后果会自动在脑海里发酵,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我们共同完成这件事。
“种花效应”是指,我们总是格外怜惜自己种的花。当消费者下意识参与故事的形成后,我们的品牌就建立起强大而深层的链接。
正如华为所讲述的奋斗故事、梦想故事,我们通过自身经历的共鸣和想象,参与了故事的创造。
因此,这个故事不仅仅在讲他们,更是在讲我们。多么高级的种草啊。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C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