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配,几乎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诸多挑战,比如:企业应该拿出多少钱用于分配?是由老板拍脑袋决定的,还是具有科学性?如何利益分配,让全员上下一条心使劲往前冲锋?
很多激励方式,在企业发展的前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产品/客户需求的变化,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甚至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提成制”。
让人又爱又恨的“提成制”
目前,提成制是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主要激励机制,尤其是在销售部门,业绩提成制更是不可或缺的激励方式。
提成制为什么会盛行?
因为提成的原理是,公司将员工为企业销售产品产生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励员工“多劳多得”。
2019年,我们开始服务一家以提成制为主的消费品公司。
这家企业主要采用的是经销商销售模式,在每一个城市设置一个区域经理,每一个省设置大区经理,几个大区设置一个副总,从业务经理到营销副总都是提成制,按销量提成。
具体的方式是,公司设置三个销量指标:存量数、基本目标A和挑战目标B——
销量在存量之下无提成;
销量在存量到基本目标A之间,按a%提成;
销量在基本目标A到挑战目标B之间,按b%提成;
销量在挑战目标B以上,按c%提成。
这种方案在他们公司沿用多年。作为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提成制最大的优势就是:个人业绩与个人回报清晰可算,有利于个人的冲锋。
在市场红利和发展大于一切的背景下,这家企业一度做到了行业第一。可以说,提成制功不可没。
虽然在过程中,公司存在着很多问题,员工也多有抱怨,但是公司高层并没有真正地重视。
到了2019年上半年,因为市场竞争、国家政策、产品供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各种问题全面爆发。
这个时候公司发现,全员只关注销量。
只要能把当下的销量提高,其他一切可以让路,比如产品结构、利润、客户开发和客户关系统统不在考虑范围内,更别说公司的长期经营。
公司的营销团队,从营销副总到业务经理,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全员提成制,给公司带来了各种隐疾,马上就要积重难返。
而且,采用目标奖金提成制,分阶梯设置提成单价,原意是为了高度牵引业绩增长。
但当实际业绩达成率低于目标值A时,奖金同比大幅下降。员工士气低落,要么干脆放弃目标“躺平”,要么直接跟公司博弈,要调整激励方案……
提成制的“原罪”
在国内,过去企业成长的机会比较多,打一米深的井就能有水。在经济发展的红利期,大部分企业处于上行通道,这一机制确实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在市场环境多变、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企业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提成制不但不能救企业,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果。
上周,我们跟一个家具企业的销售总监聊天,他说现在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要在两年内拿下偏远地区新疆市场。
于是,他召集团队开会,问谁愿意去开发新疆市场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原因就是,按照现在提成制的算法,新市场的提成几乎没有,谁都愿意呆在老市场,拿着稳定的奖金,不愿意冒险。
同时,也没有人关心,公司如果不开发新的市场,未来将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消灭的困难局面。
提成机制为什么效果越来越差?又有哪些弊端呢?
1、提成制让企业无法开拓新的市场,销售平台丧失指挥权
在销售提成制下,销售往往只做跟提成有关的事情,要是跟钱没有关系就不做,自然不愿意开拓新市场。
老市场毕竟是存量市场,存量市场有非常可观的奖金,并且更加安全,更加轻松。在这样的机制下,公司的新市场就很难突破。
对企业来说,经营一个市场就像经营一个果园一样,要想果园收成好,一定要有分工,有人要去种树,有人要去锄草,有人要去施肥,有人要去摘果。
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只去摘果子,没有人去种树和锄草,这个果园今年可能有果子,明年就不一定了,明年很可能减产甚至破产。
因此,提成方案如果只导向做当年的收割,没有导向增加土地肥力,那这个方案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来说却可能会透支市场。
而且,销售的收入只跟自己的业绩强相关,自然也不用听从公司、销售平台或上级的指挥。看上去,提成制好像对销售的冲劲很大,但从长期来说,对销售平台能力的建设,包括对于客户长期的经营其实是不利的。
2、提成制会导致士气低落,团队不稳定
当企业业绩快速增长的时候,销售提成制确实能让销售员工有很大的积极性。但是,从发展规律来看,企业是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的。
当企业增长没有以前那么快时,对于员工来说,直观感受就是收入降低,积极性自然会受到打击,士气也会低落。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艰难转型导致业务波动很大,这时候提成制会导致销售团队的收入不稳定、波动大,员工也会对业务没有信心、对公司没信心。
3、提成制会导致客户私有化
在销售提成制下,几年之后,客户资源容易变成销售人员的个人财产,公司要再“拿回来”非常难,派一个人接手他的业务也非常难。
销售人员会将客户资源捂在自己手里,不会公开给公司,即使是公司管理层,也很难接触客户。
客户资源的私有化,还会导致销售人员不愿开拓新的客户,或者销售人员手里积累太多的客户,管理层根本无法有效管理,从而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
4、提成制导致销售人员不能有效流动,销售团队不愿意培养新人
老销售为什么不愿意培养新人?就是因为新人成长起来,对老销售会有威胁。那我为什么要自找麻烦?不如花精力再多卖出几单业绩。
优秀的销售除了不愿意开拓新业务外,也不愿意升职做管理、带团队。因为管理就意味着,必须交出客户资源,团队业绩不如自己做业绩来的更踏实,更有安全感。
因此,提成机制让销售人员很难流动起来。
5、提成制往往导致客户结构恶化,产品价格恶化
常规情况下,中小客户的开发要比大客户容易的多。那么销售人员自然会去找容易做的中小客户、对价格敏感的低端客户,而不会花力气开发大客户。
因为相对于小客户来说,大客户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短期订单也不一定大。为了完成业绩,销售人员还可能会合伙给公司施压,要求降低价格,这样销售人员更容易完成销售任务。
所以,销售提成经常导致的结果是“富了和尚穷了庙”。
很多企业现在销售额在增长,但毛利下降得很厉害,就是因为,销售成本费用增长更快。
总的来说,提成制在企业发展快速的阶段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也能给公司带来清晰的利益回报。
但同样,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员工内部流动性差,新的销售力量培养不出来,新市场也突破不了。
最终的结果是,提成制只能培养出来“雇佣军”,却很难打造“铁军”。
提成制的“升级”
既然提成制有种种弊端,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激发员工主动性,又能让员工集体奋斗,更能长期有效“经营果园”的分钱机制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思考一个前提:设置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什么?
提成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快速攻占了某些市场,也让员工从中获得了比较多的利益,但是因为其局限性,也容易变成为了激励而激励。
因此,激励机制首先还是要导向业务增长,即销售额、利润、回款等经营指标要有增长。
要特别注重导向战略和长期价值贡献。很多企业的激励机制,不由自主地落到了存量激励的陷阱,只关注短期,导致企业业务发展受阻却浑然不觉。
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能够把握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始终让组织充满活力。
这就要求,在设置企业的激励方式时,必须要考虑两点:
一、无论哪种方式,对公司来说,都要有利于集成作战,同时也能让员工主动挑战高目标,实现高增长。
如果作战阵型和作战意愿都解决不了,那这个激励方案必然是失效的。作为企业家,要始终思考——
激励机制是牵引个人绩效,还是牵引组织绩效;
激励机制是牵引局部(部门)最优,还是牵引全局(公司)最优;
激励机制是导向目标PK,还是导向主动挑战高目标。
二、无论哪种方式,对员工来说,都要有利于牵引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薪酬待遇和发展。
物质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员工只有看到“多劳多得”的机会,才会充满干劲。但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发展和精神激励。
基层、中层和高层除了钱之外,还看重什么?公司是否有提供?只有这样,员工才可以发自内心地认为,“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而不是表面兢兢业业,实际根本不信公司的“画饼”。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为上文中提到的消费品公司,制定了新的激励方式——获取分享制。
在此,浅浅分享一个奖金设置的变化:
获取分享制将原来的个人提成变成组织提成,组织业绩越好,团队能分到的奖金就越多;
分配方式原来直接通过公式计算,变成考评结合,领导有评议权和调节权,通过机制来综合评估员工真正的价值贡献,短期内没产粮但为组织能力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也能获得好的回报,不让雷锋吃亏;
奖金原来全部来自于销量,调整之后,奖金70%来源于销量,30%来源于考核,考核包括产品结构(决定利润)+客户开发,牵引打下当期粮食,同时也能增强土地肥力。
企业在利益分享过程中,导向一定要正确,要导向业务增长,导向组织活力,更要导向员工内在的激励,自我的激励,不能导向处处谈钱——不谈钱,不干活。
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文化价值观来影响,通过目标来牵引,通过成就来认可,通过成长来驱动,将员工塑造为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千里马”。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欧阳小兰,乔诺组织活力项目总监,15年人力资源管理及咨询经验,参与辅导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变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