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的混乱乃至断裂,这一切都在考验着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但在考虑降本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一点:研发。
我们自认为优秀的“产品性能”,很可能是成本管控的劲敌:“过设计”。
什么是“过设计”?客户的需求已经满足了,或是随着变化而消失的需求,我们还在投入大量财力研发、制造。这些溢出的水,都是“血淋淋”的成本代价。
下面将打开两个案例,谈谈如何从研发的角度降本。
案例一:为了确保质量,我们的成本比对手高了30%
一家著名轮胎厂商,有一款旗舰产品,专门用于长途货运的重卡,五年前一直位于行业冠军,却在近三年跌出了前十名,核心原因是成本比竞争对手高了30%,内部做了多次降本行动,但一直没有好的效果。
供应链的老大被逼急了,甚至拿出采购的发票来证明真的没有空间,再降就要出质量和交付问题了。
为什么成本降不下来?当我们打开与竞品的分析后发现,为了让这款产品寿命更长和更承重,该企业用了更高质量的橡胶和钢圈,这两个原材料的成本就高了竞争对手30%以上。
按道理来说寿命更长、更承重的轮胎应该打遍市场无敌手,为何会跌落前十呢?原因有三:
第一,近5年,道路质量提升,坑洼的烂路慢慢消失,对轮胎的质量要求没那么高了;
第二,2016年9月21日起,国家颁布了新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严惩超载;
第三,卡车司机更注重短期性价比,这门生意不会做太久,很可能跑了一段时间就不跑了。
客户的需求、轮胎使用的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跑得更久、更耐磨、更能载重这些都不存在了,这些外部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洞察到了。
该企业没有发现需求变化,这款轮胎实际上就是“过设计”了。
更好的质量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但这一部分溢出的质量,就像从水缸里溢出的水,客户不管差距,没有需求,更不在意;血淋淋的成本,就从这里悄然流失……
如果研发不为产品注入降本的DNA,后面的采购、生产制造、物流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案例二:砍去充电器和耳机后,苹果“赚”了多少利润?
2022年1月,苹果的市值突破3万亿美金,约等于2.5个特斯拉、5.3个腾讯、7.3个茅台或24个中国移动的市值,约合人民币19.06万亿元。
同时,据2021年《财富》发布,苹果是最赚钱的公司,利润达到574.1亿美元,以26%的净利润率计算,也就是每天净赚2.6亿美金。
这背后,站着一款真正的爆品手机,IPhone。
苹果刚进手机领域时,就带着颠覆性的成本理念。在IPhone之前,手机的包装是一个大箱子,而苹果的包装特别轻薄,说明书只有薄薄的一张折页。
2020年推出iPhone 12系列时,苹果CEO库克打着“环保”的旗号,一刀切掉了苹果手机的配件,充电器、耳机,经过此次调整,包装盒的厚度几乎又减少了一半。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大量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的节省。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将充电器和耳机取消后,每年节省了至少65亿美元的成本,相当于416亿元人民币。
再看华为,最近发布的HUAWEI P50 Pocket,标价8988,配件中也不再含有耳机、充电线。
很多时候,我们想着降本就是采购部门的事情,让采购去压价供应商,或者通过制造降本,去优化工艺、流程。但这些都是从100到90的过程,而且压缩总是意味着艰难与对抗。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不妨跳脱出来固定的思维,考虑从研发着手,让一部分成本直接消失,毕竟从1到0的降本更简单。
所以,研发是核心竞争力的源头,也可能是高成本的始作俑者。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乔诺首席专家团队
【相关专题】研发管理培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