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业培训网!本站提供优质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 将本站设为首页 |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做大新业务的8条关键举措

乔诺在历年的咨询交付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企业,他们处于行业头部,成立差不多20年,却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公司的老业务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或者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每年做战略的时候,都很希望有第二曲线。但实际上,公司挣钱的只有一个老业务,同时还养了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

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有的业务已经生产并销售,但就是长不大;有的业务已亏损多年,不见起色;有的业务看起来很好,但增长不稳定,总是起起落落……

为什么企业总是一个业务当家,而新业务总是做不大?如何让新业务做出来、卖出去、形成正循环?

一个业务当家成常态的根因

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剖析,我们发现,一个业务当家成常态,新业务不能做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公司高层看不准、决心不够、投入不足

在思考新业务的时候,公司不能确定它是不是未来,到底能不能做出业绩。

就像老皇帝立太子一样,儿子很多,太子却只有一个,到底哪个更合适,看不清楚也看不准,因此决心和投入不够。

1. 投的钱不够;

2. 配套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够。

比如,大量企业会选择调一个中层干部、或从外面挖一个干部去做新业务。

原因二:干部低配、小马拉车

一把手是一个业务能否做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大部分企业给新业务配置的干部基本是中层干部,这就好比让师长当司令。

一方面,他们在团队管理、决策力等方面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另一方面,地位决定影响力。一个中层干部,既不能参加公司级会议,又不能与其他一级主管平起平坐,在公司层面没有影响力,也就无法争取和调动资源。

原因三:孤立圈养、从零开始

大部分公司对新业务的逻辑是,从外面收购一个团队,跟他们做对赌协议,或给一些特殊的激励手段,比如股份。

运行中,新业务跟主营业务关联很少,研发、生产、销售全自己管,跟一个公司区别不大,很难利用主营业务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所有的东西都要从零开始,甚至自己的财务、人力资源体系、薪酬激励方式等都要重新搭建。

原因四:各级干部与人员的技能不足、行动上围观

很多公司认为,老业务的人根本不懂新产品,他们能力不够、水平不行,自己培养是相当慢的,不如从外部招聘团队进来。

而老业务认为,自己挣了钱,奖金应该多分一点,官应该大一点,认为新业务就是低人一等。公司绝大部分的干部(从高层到基层),基本不太参与新业务的事,甚至会将新业务作为茶余饭后的新闻谈资,等着看笑话。

企业的新业务通常分为散养和培养两种模式。企业对新业务是什么样的思路和态度,就会对新业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现在大量企业采用的是散养模式。散养模式的特点是机会点看不准,很多生意都想做,却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这种类似创投或子公司利益捆绑的模式,特点就是广撒网、风险分散、投入不大。面临的问题是一堆孩子没长大,都要喝奶,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压力会很大。

标杆企业对新业务采取的则是优生优育的培养模式,比如孩子生出来就要给他报培训班,就得送他去清华北大读书,读完本科再读研。一旦选择,就抱着必胜的信念,全心投入用心培养。

那么,标杆企业的优生优育,怎么用配套的机制让一个新业务快速成长起来,达到预期呢?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做出来、卖出去、形成正循环激励。

如何让新业务成功做出来?

这里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做什么?谁来做?如何管?

一、做什么?核心是做好业务选择和业务设计

标杆企业在业务选择上主要有三个逻辑:

1. 聚焦主航道。主航道是企业愿景上要追求实现的业务。比如有的企业要在医药行业做受人尊敬的企业,有的企业要在蛋糕或休闲食品上做头部企业,他们选择新业务应该是有利于主航道越做越强,同时能发挥主航道优势。不是主航道不碰,再挣钱也不碰。

2. 空间足够大。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养活足够多的人,才能在砸了大量的资源做出优势以后,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红利,养活一个大企业。

3. 毛利足够高。我们不能拼体力,关键是要构筑技术优势,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这需要大量的、长期的人才投入。只有高毛利,才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选定了一个新业务,怎么把它做起来?业务设计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学习标杆。找到要进入的领域和行业的头部企业,从它的商业模式布局到技术特点,包括怎么开店、怎么销售、跟谁合作、组织阵型、头部客户是谁等,要做全方位的研究。

第二步:引入明白人。明白人是行业里理解深刻的销售、品牌、产品等人才。他们有可能来自标杆企业或头部企业,但这部分人不宜太多,多了会给公司主体产生冲击。他们能在开会讨论时,从对行业的理解的角度为我们答疑解惑。

第三步:群策群力。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有可能是很多企业做得最少的。新业务能不能做起来,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要自己造。标杆企业做新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群策群力。

二、谁来做?组织阵型如何展开?干部和人才如何配置?

1. 任何一个业务都要先讲组织阵型,再选才

公司级战略新业务:“太子”——皇朝的下一个接班人。

这个业务一定是公司直管,直接汇报对象是公司CEO。职级要调高,让他跟老业务的主管有可比性。同时组织必须张开,组织张开就是对标业界标杆企业,他们的组织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先把位置摆好,资源可以分两次到位。

部门级战略新业务:可能是个“王子”或者“王爷”。

有些小产品或有些还不是看得很清的业务,还不能成为“太子”的时候,要在大组织内发育。老业务带新业务,有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专门去看护这个业务,总体上它是放在一个家族里面去养的。

我们看到太多的公司,一个新业务就是一个部门,所有的部门还都挂在公司层面,看起来挺重要,但实际上就像一堆孩子一样,围着一个妈(CEO),但CEO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那么多小业务的。

2. 新业务或新产品的一把手一定来自企业内部,且要高配

新业务一把手,来自企业内部,他在跟老板或高层争取资源、沟通协调的时候更容易,因为有相同的背景和经历。若是外来干部沟通难度就会加大。

胜任的一把手一般会具备这三个特点:

要有影响力。为什么要有影响力?他要调动公司资源,调动财经、人力、生产、销售等资源,这个人必须跟老板或部门一把手能对上话。

有成功的经验。肯定要带过销售或研发团队,并真正把产品和市场做成功了的。

有强烈的成就导向。活干不完就睡不着,天天盘算商业模式的人。

3. N-1层管理者,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大部分来自老业务,少部分外聘

N-1层管理者,标杆企业50-80%是老业务输送,10-30%的外聘明白人。优先从老业务输送,可以保证新业务的文化价值观跟公司整体保持一致,业务和激励可以差异化,但总体架构和文化是拉齐的。

4. 员工队伍配置多少人,取决于公司希望新业务做多快和做多大

希望多长时间把新业务做出来、做多大,就按这个模型把人布下去。一般分两次投入,压强式饱和资源投入,一次投入60%,第二次投入40%,最多两年内分两次到位,资源到位的速度要非常快。

三、怎么管?配套考核、激励等政策
1. 考核方面要符合业务发展规律,重过程管理,考评结合

业务孵化阶段,领导对新业务还没有感知,在对新业务发展规律还没掌握的情况下,就搞一堆的指标去考核,完全是浪费。

应该先让他进去看一看,制定总体的目标,重过程管理。多汇报分析、多研讨,同时公司干部CEO要多去新业务,主动去了解新业务的发展情况。

在新业务的评价方面,不能简单用算法代替管理,一定要用考评结合的方式,用人来评价人和业务,而不是数字评价业绩。

2. 激励规则与公司统一,适度考虑新业务的人才获取

新业务的激励规则总体上跟公司统一,工资机制、奖金机制、长期激励机制、职级机制与公司是拉通的。统一是为了解决新业务和老业务的人才的流动、干部流动。

新业务的奖金由公司授予,总体的奖金跟老业务基本上拉平,比干得好的老业务少,比干的差的老业务多,基本上拿平均奖。可以适度考虑组织绩效。

奖金分配到个人,就要拉开差距。干得好可以拿很高,干得差就拿很少。至于拉开多大的差距,要看每个组织的实际情况。

3. 财务预算单列

标杆公司在新业务的财务预算上单列,同时有战略定力,持续投入。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去识别公司级的战略,即使亏几年也要打出来,要有必胜的信心,持续在人才和财务上投入。

很多公司着急给新业务找到跟管理团队的利益挂钩机制,着急让新业务去减亏,其实是反映战略定力不够。

4. 在公司共同价值观下,允许新业务有差异化的文化氛围

标杆企业认为公司无论新业务和老业务,都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景、使命,应该围绕在公司一个决策中心下统一管理。这也是为什么要往新业务派公司成熟干部的原因,否则沟通的复杂性就会增加很多。

但是,新业务属不同的业务,由于赛道和对标企业不一样,会有差异化的文化氛围。如有些新业务偏互联网,办公室布置可以更简洁、更时尚、更休闲。

这种差异化的文化氛围是可以构建的,但价值观不能变,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下一步,如何让新业务卖出去?

这部分依然从这三个问题思考:做什么?谁来做?如何管?

一、选择标杆客户,打下样板点,快速迭代,构建优势

2B客户是使用标杆和样板来打市场。只要把头部客户拿下,并形成解决方案,再到其他企业销售,难度就大大减少。

首先,打下山头。或者做透一个旗舰店;

其次,建样板点。一个客户的标准打法是怎样,客户的满意度怎么样,是我们要建的样板点;

最后,快速迭代,构建优势。在销售过程中要快速迭代产品,任何实验室的产品都是一个测试产品,一定要客户真正使用了以后,才能发现产品的问题、检验产品质量以及市场上的成本优势。

但是,国内太多企业的研发不对研发产品的商业结果负责,只是对产品的进度负责。若研发只对产品进度负责,第三步就实现不了。

二、设置专门组织,人才组合搭配

公司要有一个组织对新产品和新业务在市场侧负责兜底。

如果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有专门的组织负责销售;如果是一个新产品,要利用公司现有销售平台和现有渠道,也必须有专门组织看护这个产品。在2B是解决方案组织,在2C是GTM操盘组织。

战略市场要先把人派出去,再要业绩。识别出重点市场后,必须把组织阵型布上去。如北上广深都要打战略市场,战略市场就要配战略资源。组织打开,实际上就是把干部阵型排开,要配多少个什么样的干部。一个干部就是一个节点和业务的看护人,比如品牌或渠道。

干部和人才,主要从老业务输送、外部招聘和研发输送这3个渠道来。

50%靠老市场输送,老业务把优秀的人派到新业务去,既能理解文化又能协调。对销售和渠道管理员,只要掌握30%的产品技术,把产品卖点讲清楚,加上老业务具备客户的经验,就能把市场做出去。

30%靠外部招聘,作为外部新鲜血液补充。20%靠研发输送。市场上需要有人懂产品,靠销售三言两语讲是不能深入理解的。研发有对市场拓展有意愿的优秀员工,就要往市场送,这样能力就送过去了。未来他们在市场侧有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在研发内部协调资源。

三、考核指标单列,仗怎么打就怎么考

如果是共用销售平台,用现有的渠道和KA体系来做销售,他们不懂新产品,新产品量又卖不大,销售体系不愿意卖我们的新产品,在KPI设置上,有两个关键做法:

一般新业务会单列一项指标,如果规模维度考三十分,那么新产品新业务考十分或十五分,通过指标单列体现新产品的重要性;

在客户层面的山头目标,要求指哪打哪。有些企业做一个头部客户奖励2-3万,这样的方案只影响钱,起不到指哪打哪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定出指标后,比如A大区要做三个山头项目,做不下来可能影响位置和晋升,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如果是销售平台不共用,需要自己建,这时候考核两个内容:

财务层面,主要是考规模,重在规模拉伸。但也要拿出一部分权重去锁定利润和回款,防止通过降价,通过牺牲毛利去实现规模增长;

山头目标方面,重灯塔项目、能力建设、平台搭建。典型能力如渠道能力、解决方案能力等。山头就是指定工作的指定结果必须非常明确。

实际上我们这样管新业务,对公司的CEO、公司的管理平台和集团提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这对老干部、老领导都是一个很强的考验。

四、4种激励方式激发销售愿意卖新业务

方式1:计算奖金业绩加成。如果销售1万元,计算奖金时按2万甚至5万生成奖金。这种提成加成的方式对团队奖比较有效。

方式2:战略目标悬赏。公司可以拿出一笔钱专门针对新业务的指定客户指定结果进行悬赏,跟年终奖无关,完全是额外的,额外的奖励才能体现对战略的重视性。战略悬赏是按照公司对指定山头和要求指定结果的统一规划,自下而上的梳理、申请和自上而下的悬赏。

方式3:专项奖金。针对新业务设立一个专项激励奖金,谁卖出去奖励给谁,也是独立于年终奖外的一种激励方式。

方式4:以老带新。很多新业务是放在一个老业务里面发育的,就需要老业务和新业务一起分钱,这是我们对新业务在激励上的一个基本逻辑和看法。

五、财务管理对新业务的支撑

好多公司生成奖金,或者给管理层奖励的时候跟利润挂钩,但新业务短期都是亏钱或不能挣钱的,财务上不想一点办法利润亏得更大,可能就有人不愿意去,所以财务上也不能让干新业务的人吃亏。

公司财务在新业务上也可以有一些倾斜手段:

方式1:费用补贴。新业务在拓展中过程中,如做一些品牌、开店,公司可以补贴一部分费用;

方式2:费用穿透。就是你消费我买单。有些费用就不算进新业务,一种方法就补一半,另外就是开店的费用不用管,直接补一部分钱。

方式3:减少分摊。平台费用可以先不分摊,在新业务长大之前不要给它太多负担,让其轻装上阵。

如何让新业务进入正循环激励?

一般来说,有这四个方面吸引员工愿意做好新业务:

1. 广阔空间。新业务有很多广阔空间,未来新业务做起来员工就能当元老,升官发财都可以有;

2. 能力加持。每个人都希望增长自己的能力,接触新东西来激活自己;

3. 公司整体的导向是一定要做出规模,才能升官发财。老业务一定要做大才能升官发财;

4. 激励要有想象空间。没有想象空间,就是做好做坏都算得出来,相差不大。激励要有想象空间,干得差不仅仅是少点钱,干得多干得好不仅仅是多点钱。

所有新业务的配套方案都是围绕“优生优育”。选择新业务,我们就一定要把它做大,要有必胜的信心,我们有四个建议:

1. 做什么——围绕主航道,发挥我们的优势。

2. 做出来——要选个大将军,配齐士兵与粮草。

3. 卖出去——明确要求,轻装上阵,打出标杆。

4. 正激励——激励想象空间要大,正与负。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田野,乔诺组织活力首席专家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22-7-9 21:03:27)
绩效考核暨KPI与BSC实战训练营
版权声明:
1、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企业培训导航
·按培训课题: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生产管理
研发管理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发展
高层研修
标杆学习
认证培训
专业技能
·按培训时间:
一月课程
二月课程
三月课程
四月课程
五月课程
六月课程
七月课程
八月课程
九月课程
十月课程
十一月课
十二月课
·按培训地点:
北京培训
上海培训
广州培训
深圳培训
苏州培训
杭州培训
成都培训
青岛培训
厦门培训
东莞培训
武汉培训
长沙培训
最新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年卡
企业培训专题
爆品战略
国际贸易
股权激励
领导执行
战略规划
学习华为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产品经理
采购管理
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
精益生产
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仓储管理
营销创新
客户服务
谈判技巧
销售技巧
微信营销
电话营销
网络营销
客户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试
劳动法规
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
培训体系
团队建设
内部培训
档案管理
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非财培训
应收账款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产培训
中层经理
商务礼仪
沟通技巧
班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训需求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培训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推动企业进步,助力企业腾飞!
客服电话:010-62258232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