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企业都存在着一个比较典型和共性的问题,就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前端:战略出来之后,公司战略怎么跟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相衔接?产品怎么立项,做出爆款?后端:产品做出来之后怎么上市和上量?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IPD变革,解决前后端问题
其实,国内企业的执行力是非常优秀的,如果没有执行力的话,也到不了细分市场的前列。但是国内企业都存在着一个比较典型和共性的问题,就是在前端的问题比较多。
第一个问题,战略出来之后,公司战略怎么跟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相衔接?我们接触很多企业之后发现,公司战略跟产品战略衔接方面是有问题的,产品战略具体承载在路标上是不够清晰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需求管理。公司需求管理缺乏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需求阶段,需求的收集、需求的分析、需求的分发等。这些事情很多公司没有做好,怎么为需求做贡献,服务企业,跟客户打交道,怎么优化和改善客户的抱怨和要求。
第三个问题,就是立项的质量。很多项目做了之后,定位并不清晰,做了很多的产品但都很普通,没有希望达到爆款,一些偶然因素可能会有爆款,但是很多产品是客户定制就做一下,爆款是没有的,研发效率比较低。
这些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后端的,产品做出来之后怎么上市和上量?工业品还好一些,产品周期比较长;而消费品的产品周期比较短,产品做出来之后怎么快速上量?
此外,还有其他的技术水平不够,很多技术的突破放在产品开发中做,产品的进度、质量的命运交给了谁?
其实,华为公司当年也有这些问题,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到后面导入IPD后,就慢慢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导入IPD,诊断四大问题
华为在1998年正式引入IPD,IBM顾问在公司做了十个月调研。当时公司全面开放业务让他们调查,主要诊断出了四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路标方面没有清晰的指引,缺乏一点洞察,很多事情预测上有一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需求方面做得不够好。其中很典型的就是市场参与产品研发不够,研发的需求来源有限,公司有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竞争力不足就抱怨公司的产品不行。
第三个问题是流程没有打通。研发部做好之后交给下面的部门,制造部说制造不行,研发的时候说设备、工艺并不懂,因为当时的人都很年轻,这个流程是一段段的。
第四个问题是依赖于员工本人的能动性,员工本人的投入。这是当时华为1万人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它变得不是一种组织能力,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公司管理要依赖于人的话,它的不确定性太大了,这是IBM顾问诊断的问题。
后来,IPD变革成为华为公司最大的变革,甚至它还驱动了公司其他方面的进步。比如说IPD导入之后,马上就有集成供应链,供应体系跟着进步;此外,通过导入项目式的运作方式,导入IFFS(集成财务体系),财务体系也跟着进步……总的来说,IPD带来的不是流程,而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为什么选择IPD?
我们先回顾一下华为的发展历程:华为1987年成立,早期是做互用交换机的代理。
那时候,深圳做代理的公司非常多,有40多家,但能把代理的收入用来做研发的却不多。但是任总就愿意把代理的收入用来做研发,所以就做了空分交换机(模拟交换机)。
数字交换机技术到来之后,华为把所有的投入都给了A型机。A型机出来之后,华为公司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而原来一些玩家赚钱之后没有做再投入,市场产生的收益没有构造,所以慢慢地全部都被甩到了后面。
到数字交换机出来之后,华为可以和业界领先企业相提并论,公司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然而,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量质量上的压力,用户质量出现批量的问题。那时候技术没有现在成熟,公司发展太快,人员年轻、管理体系跟不上,这时候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公司就在寻求变革,想找到更系统的管理方法,怎么样在支撑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管控公司的发展。
随后,任总带着公司的高管到美国进行了拜访,比如说IBM公司、惠普公司等。拜访回来之后,发现有一些公司做得很好,是华为的标杆,但是它没有对外服务业务;而IBM既做产品,又有服务,所以华为和IBM达成了战略合作,1998年正式引入IPD。
引入IPD之后,真正做现状调查就是10个月。到1999年11月,上文所说的第一份现状调查报告才正式发布。
IPD,构建企业竞争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竞争力构建有两个要素:
一是市场要打准客户的需求。所有的一切都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把口袋的钱掏给你,为什么要掏给你?你要给他提供服务。所以,我们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做好产品。竞争力的来源,最终源泉是产品。虽然产品只是竞争力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产品竞争力,市场的营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要完成产业洞察。对技术趋势的方向和节奏进行准确的把握,构建技术上的准备度。产品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本身,技术必须要在产品启动之前提前类比。
这两点是IPD体系贯穿的核心思想,通过洞察来完成,怎么样把产品做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当中技术是很重要的支撑,IPD两个关键的要素就在这里。
技术和市场的话题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但技术和市场同样重要。
以30年前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系统为例,当时摩托罗拉很有梦想的,希望通过77颗卫星组成全球的通讯市场,而且在海洋,在渔船上、在沙漠里也有通讯。所以,它就做了“铱星”系统。
但这个系统也有问题,摩托罗拉有一个重大的偏差,就是只关注了技术,对于商业上的事情、对用户的需求做得是不够的,不知道这上面投入多少,什么时候收回收益。
后来,摩托罗拉的财务状况,被这个“铱星”系统拖得比较差,后面就卖掉了。所以,这里面很典型的,就是有技术情结,但是没有商业上的思考。
现在,很多优秀企业也在努力创新做一些事情,但如果跟摩托罗拉一样做重投入,不考虑市场,这会拖垮公司。这就说明了需求和技术两者是要兼顾的。
管理上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才能真正地成为领导者
完成企业的IPD转型,主要完成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弄清楚为什么我们选择IPD、为什么IPD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
第二件事,我们导入IPD之后,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跨部门的重量级团队。
第三件事,目标规划,就是怎么样承接公司的战略,它的重要载体就是目标。
做好以上三件事,我们就迈出了IPD变革的第一步。只有一步步坚实的走下去,才能从偶然成功走向必然成功。在管理上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才能真正地成为领导者。
来源:乔诺研发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