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战略目标如何合理制定是一个难点。在管理比较粗放的发展前期,很多企业都是老板自己制定战略和经营目标。随着公司的壮大,也会利用一些方法论,由中高管集体进行战略目标的讨论和规划。这个时候,往往需要销售团队和产品团队互锁目标。
但目标互锁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双方打架、互不服气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互锁一次,目标就降低一点的怪状,老板只能苦叹:“再这样锁就没底线了!”
目标互锁,难在哪里?
一、左右互锁难
产品线BU(业务团队)和市场一线(销售团队)定的目标常常会有较大差异。
一方面,产品线要争取到内部资源的投资,所以目标会定得比较激进;而市场销售团队经常面临一线的客户和竞争压力,考虑到目标可实现、可落地性,往往会选择保守。
另一方面,市场团队面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和客户类型,往往对产品会提出很多个性化或者竞争力的诉求,而产品团队则要考虑到技术可行性或产品投资收益的约束,对重点做哪些产品更能实现商业目标也常常各执一词。
这就导致产品团队和销售团队的目标,总是无法互锁。
二、前后互锁难
前方作战部门和后台职能部门无法互锁。业务团队提出目标后,人力部门承接不了业务目标的支撑诉求,供应部门跟不上业务交付的节奏。
举个例子,好多公司现在都意识到,也决定了要做直播电商,但发现原来的销售体系使不上劲了。
但销售模式从原来的线下实体店,转变为线上,需要精通电商渠道与平台玩法的新媒体销售团队。而原来的营销部门,并没有提前布局和及时补充这样的专业人才,新业务新渠道的目标无法达成共识。
三、上下互锁难
老板能够高瞻远瞩,定的目标一般比较远大宏伟,但下面经营团队对高目标常常表示怀疑。老板看到的都是机会,下面看到的都是困难,导致上下博弈目标。
最后,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就会发现,目标互锁变成了文字与数字游戏,谁也说服不了谁。
平衡雄心与现实,实现目标互锁
如何才能达成高质量的共识,实现有效的战略目标互锁?
一、市场洞察,统一认知
销售团队与产品团队在讨论目标的时候,不应该只是讨论数据本身,而应该通过深度的市场洞察,统一对战场的认知。
比如在讨论目标时,首先要讨论:
选择哪个市场?为什么选择这些市场?这些市场的空间有多大?
哪些市场是我们的重点区域?目标客户群体量化为机会点是多少?
哪些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哪些优势我们能学习?
我们能打击他们的哪些弱势区域/产品/渠道?学完和打击完,量化为机会点有多少?
哪些新产品、哪些新客户群可以突破,未来在新产品和新客户群上会有哪些新机会?
……
所以,要实现对目标的互锁,就需要产品团队和销售团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局限于战略规划周期内)都要做市场洞察的工作。
产品团队的视角更全面、更长远,对产品、技术有理解;而销售团队贴近客户,对市场、对区域、对客户需求有更直观的感知。
通过对市场洞察信息结论的同频与研讨互锁,统一对行业发展态势、客户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认知,会议也不会再是对着目标数字空谈。
在认知统一、信息同频后,各个部门开始背靠背做自下而上的目标卷积。各个区域、各个产品线各自分别从下到上测算机会点,形成各组织内部的总目标。
当各个组织已经背靠背测算出机会点的大小,接下来便进入到目标对齐。
目标对齐流程有三步——
1、建立统一的数据基础
在讨论目标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市场团队认为目前市占率40%已经很高了,没有增长空间了;但是研发却认为市占率明明只有2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因为大家虽然都在讨论份额,但数据基础不一样。市场部门40%的市占率是指已经在售的特定客户群(目标市场空间),而研发的20%市占率是指产品可以销售的所有客户群(可参与空间)。
因此,互锁前要保证数据基础的统一。
2、诉求与承诺
有了统一的数据基础后,还需要相互之间提要求和承诺。
比如市场团队承诺:可以把目标调高,但是研发要保证产品在哪一年必须要出来,并且竞争力必须要做到多少;
研发也要去承诺:可以研发新产品,但市场要保证哪些行业必须要突破,哪些关键客户要突破,哪些格局项目一定要打下来。
目标确定之后,要全部签字化发布,大家才会有敬畏感,才会认真执行。
3、分歧决策
如果还是有分歧怎么办?把问题再拿出来,有导向、有原则地决策。
区域组织,经常会更关注眼前,很难关注长远。但是,中长期战略恰恰是要进行超前投资,需要长期视角。所以,中长期的战略以产品线的意见为准,保证投资性。如果是年度的目标则以市场为准,保证准确性、可落地性。
因此,当我们有分歧的时候,以原则来决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整个目标的有效互锁。
当然,除开操作层面的互锁还不够,还需涉及到长期机制中。
二、中长期结合的绩效激励机制
企业仅仅考核当期绩效,会导致全员只关注当下的利益,不敢挑战高目标;而通过中长期的绩效激励机制设计,企业可以给干部形成关注未来的导向和约束力。
因此,激励机制要从只考核当期绩效,转变为当期绩效与中长期绩效的结合。
例如,高层绩效要结合当期绩效、三年投资收益和任期制定——
当期绩效指对本年度经营情况的评价;
三年投资收益,即评估新机会的投资情况;
而任期是指每位干部在当前所在的岗位都有期限——3年或者5年。
假如某产品线总裁在考虑未来发展的时候,由于本位主义,想要放弃某些投资,但不投入的话,又可能会导致某块市场无法开拓。在中长期结合的绩效激励机制下,这个产品线总裁才愿意去做一些洗盐碱地的投资决策,尽管不符合他的当期利益。
在这些机制和制度的约束和牵引下,干部就会整体考虑,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投资组合管理
企业要从线性预算机制,转向投资组合管理。
在线性预算制度下,假如现有某一业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今年在批预算的时候就授予70%的预算,明年业务若增长10%,预算便增长10%,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新业务投资不足。
因为新业务前期的成长,常常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获得市场份额,赶超竞争对手。但是,如果只按照线性预算方式,公司给的资源很少(新业务所占收入比重低,获得预算就少),几乎就很难做起来。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透支未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标杆企业的投资组合管理,会根据业务成熟度分类分配资源与预算——
成长业务:成长业务承担着公司成长与发展的重任,要投入充足的资源,进行饱和攻击。对于成长业务,主要关注规模、市场格局,对利润则基本不做要求。
成熟业务:对于成熟业务,公司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投入培养。因此,成熟业务要贡献利润、贡献现金流。同时,要实现卓越运营,提高效率。
比如,当运营效率需要提高10%,业务负责人就要考虑,要么砍掉10%的人员,要么就要思考如何找到新机会,把业务越做越大,保持高增长。
战略目标互锁的工作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
通过科学的战略洞察与研讨互锁机制,合理的绩效考核、平衡的投资机制加上正确的决策导向,把战略目标调至最佳状态,让企业内部上下同欲,集体共识,手拉着手共同前进。
来源:乔诺之声;作者:吴筝,乔诺战略首席专家,13年知名跨国公司工作经验,历任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