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小彤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匆匆》感觉是很美的,现在读来却非常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老大徒伤悲的悲哀。像周日晚上这样假期快结束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却又很没价值,既有对明天上班的焦虑也又对假期结束的遗憾,惶惶中时间也就浪费了。似乎我们总是这样,对于过去的时间懊恼多于欣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总在浪费完时间之后狠狠的用来教训下自己,真是奇怪,人就是这么容易找借口,也这么容易后悔的动物。真是担心,有一天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会因为迟疑和虚度岁月而后悔的难以合上双眼,如果将这个人人都熟知的场景扩大到企业,有又多少企业在大厦将倾时悲哀地满脸茫然或者顿足捶胸?
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培训课程都是讲时间管理的,据说现在已经是第5还是第6代的时间管理了,也有很多的原则和方法、比如行事历、日程表、时间矩阵、帕累托原则、SMART原则、GDT等等,也有更新的理论认为时间管理不重要,重要的是精力、能量管理或是个人管理,但这些时间管理都是针对个人工作的,并非针对企业!难道企业作为一种存在的组织形式,不需要时间管理吗?我想并非如此吧,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比他内部的个体员工而言,更需要时间管理,所以我想提一个新的管理概念叫“企业时间管理”。
企业时间管理与个人时间管理不同,因为对于个人而言时间管理的出发点是效率效益与舒服的平衡,而对企业而言,时间是一种管理资源。管理在我个人的理解中是对资源价值的识别、架构、制造、交换的过程,所以,时间于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可供管理的资源,如同惯常我们常说的人、财、物、信息一样存在的资源,只是这种资源是先天赋予的,并不需要额外的制造或交换,这样也就容易让人习以为常了,其实,最是让我们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资源才是最宝贵的,比如氧气、比如阳光、也比如时间。这并不是我个人臆造的概念,早在1988年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就有人提出了TBC的概念,基于时间的竞争,后面还有“零时间企业”的概念,企业时间管理的概念虽然没有系统的提出过,但却分散在经济、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等很多领域中,比如TABC对于ABC成本作业法的改善,EVA绩效的提出、TOC中作为约束条件出现等都是例证。通俗点讲,我们的企业也被灌输了不少的“快”的概念,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生命”等等,可见我们并不缺将时间作为管理资源的意识和尝试,缺的是系统而完整的企业角度的认知。
既然企业的时间管理是管理资源的角度来看的,那首先需要对于资源价值和属性有所认识。很显然时间作为资源出现,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特征:1、不可逆;2、时机性;3、时序;4、节奏。而惯常我们只是过多的关注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要节约时间,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产出,在我们管理领域从这一思路出发的工具和方法是最多的,并行工程、柔性理论、模块化产品、流程优化、零库存、协同、精益等等,在这种资源特征下我们要做到的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当然在质量保证前提下,不然返工和浪费必然浪费时间。 从时机性特征出发,时间资源的价值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已经熟知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即在同样的时间资源条件下,如何获得最佳的收益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只有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产生出具有说服力的工具和方法,可行的一条思路是逆推的方式,比如以客户为中心;另一方面时间资源的时机性也说明机会窗的重要,或者说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在时机性上企业是符合公交车原理的,你可以提前20分钟就等着也可以气喘吁吁的在最后一刻上车,不管你是先发的还是恰好赶上,既然都上车了,那大家又都在同一资源台阶上了,要准备的是下一站的不掉队了。时序是要企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既不要是大跃进也不是骑蜗牛赛车,别做先驱也别落后到掉队。同时,有些事情是有时间资源独占要求的,是必须尊重的,比如产品验证之后才能生产一样,这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节奏是要企业踩对步子,因为企业拥有的众多资源之间如果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协同的价值,那么单个的资源价值也是会受到影响的,整体当然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时间资源,节奏感的把握就是要把握好内部资源协调的波形与市场、需求波形一致,如果企业对于管理数据有积累时,这是很容易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大致的,这会解决一些很常见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老板一定要求某种物料的采购周期必须是7天?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在春节前出货?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自己的企业有淡旺季?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资源的竞争,而资源也绝对不局限在我们认识中的人财物上,可以说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我们的企业拥有人、财、物、信息、环境、时间这样6种资源,可能您的企业与处于同一街道上的竞争对手只需要在人、财、物层面竞争就可以,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纳入更广阔的竞争舞台时,就会发现不但需要在人财物竞争还需要在其他资源上充分竞争才行,而我们的企业显然并不能完全认识这些道理,这是妨碍中国产生全球性大企业的根源之一。
世界从未改变,但只有我们自己不断改变,才能走的更远,贴的更近,才能被称之为与时俱进!
作者袁小彤,欢迎互相探讨学习!本年度我也发愿为100家企业提供免费的管理内训服务,有需要的企业/机构朋友可以联系我!
微信公众账号:袁小彤的管理思考 微信号:yxtt76 欢迎关注!
祝开心、顺意!您的朋友袁小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