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理的常识;作者:稻盛和夫
放眼“理论市场”,对于什么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领导资质的标准,可谓众说不一。
有人是“体验派”,认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成为领导是底层基础;不过也有人认为,不是非得从底层上来,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学院或企业的专业训练具备领导者的过硬技能;当然,还有一些人主张,对于领导者来说,天赋的聪明才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相比上述种种,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观点则让人倍感清奇。他认为,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以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
本文分享的便是稻盛和夫认为的领导者必不可少的5项资质。
从2010年起,我就开始努力,希望将自己在长达半个世纪经营实践中体悟到的经营思想和方法,系统地告诉中国企业家。
但不管揭示了多么高尚的经营哲学,构建了多么精致的管理系统,这样的哲学和系统能不能正确运用,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企业的领导者。
因此,我今天的演讲题目就定为“领导者的资质”。我想讲一讲站在企业活动最前线、努力奋斗的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理想状态。
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具备使命感。
第二,明确地描述并实现目标。
第三,不断地挑战新事物。
第四,能够获取集团所有人的信任和尊敬。
第五,抱有关爱之心。
第一项资质:具备使命感
具备使命感也就是具备所谓的“mission”。
在现代的商业世界,以企业经营者为代表的各种集团的领导者,都心怀强烈的愿望。
然而重要的是,如果这种强烈愿望中充满私利私欲,结果会怎样呢?
我想,恐怕领导者将得不到周围人的协助,团队会四分五裂,结果不可能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高度。
要率领团队前进,开始只是强烈的愿望也无妨。但我认为,同时大义名分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果没有“我们是为着如此崇高的目的而工作”这样的大义名分,也就是没有使命的话,要把众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京瓷最初是以“将稻盛和夫的技术问世”为目的而创立的公司。当时创办企业的动机,是我作为技术工作者的强烈愿望。
但在创业的第三年,前一年录用的新员工向我提出集体交涉,要我承诺他们提出的待遇方面的要求,“连续多年,每年工资涨多少、奖金发多少”。
经过三天三夜的交涉,他们最终撤回了那些要求,留在了公司。但是,由于员工的这次交涉,“将我的技术问世”这一京瓷公司最初的创办目的,在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就是说,企业的存在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经营者个人的愿望或欲望,而是为了保证员工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我从内心深处理解了这一点。
实现技术工作者的理想,这一公司目的被击碎了,公司的目的变成了保障员工的生活。这样的转变让我感觉到一丝失落和寂寞,但这却是我一整夜苦苦思索的结果。
这样,我就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
同时,仅仅这一条,还不能体现企业作为社会公器的功能,因此我又加上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这一条。
这样的企业目的,员工都能从内心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团结一致,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同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光明正大的目的和使命,作为领导者的我,也可以问心无愧,不受任何牵制,一方面鞭策自己,一方面激励部下,不断将事业向前推进。
像这样,揭示出每个人都能从内心认可的、无论谁都可以共同拥有的目的,团队的全体人员就能够团结一致,为共同实现这一卓越的理念而努力奋斗。
让自己具备使命感,并让这种使命感为整个团队所共有,这就是领导者首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件或者说资质。
第二项资质:明确地描述并实现目标
“明确目标,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实现目标”,这是企业领导者也必须具备的资质。
在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究竟该设定怎样的目标。
提出的目标过高,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完成,就不会真挚地付出努力;
相反,提出的目标过低,很容易就能达成,大家又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被低估了,因而会漠视这样的目标。很难指望这样的团队获得更好的成长发展。
在设定目标时,首先,领导者要找出一个在全体成员都能接受范围内的最高的具体数字,把它作为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让团队成员都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大家共同拥有这个目标。
为此,这个目标不是一个总的抽象数字,而是必须分解到每一个组织。每个最小单位的组织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数字,目标必须非常具体,必须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指针。
另外,不仅要设定整年的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这样,自然就能看清每一天的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清每个月以及每一天的目标,并切实完成,那么整个团队的年度目标也就能够达成。
这样做,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照这一目标,现在自己进展到什么进度”。如果进度落后,自己就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还有,领导者不仅要揭示目标,而且要让大家相信目标一定能实现,不,目标非实现不可。
再进一步,该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领导者必须就具体方法做出指导。
就是说,目标一旦确定,这个目标数字意味着什么,实现这一目标意义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该目标的方法论,都必须彻底地向部下交代清楚。
换句话说,自己对事业的思考,自己有关达成目标的想法,都要满腔热情地向部下诉说,倾注心血,谆谆相告,直到职场的每一位成员都激情燃烧。
这一作业过程,我称为“能量转移”。
事实上,我从年轻时开始,每当设定目标、追求目标实现时,都会就该事业的前景、如何具体展开,乃至实现目标的社会意义,向部下彻底讲明白。
话要讲到听者全部接受,我常常感觉筋疲力尽。这好比通过话语我的能量转移到了对方身上,我自己倒像空壳似的虚脱了。
有人或许会想:“无论我怎么讲,部下没有一个人理解,都是些不可理喻的家伙。”
对于这么想的人,我要求他们再一次自问自答:
为了让对方理解、接受你的主张,你自己的思考到位了吗?
你的话说到对方心里了吗?
还有,你究竟倾注了多大的热情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思想?
不管领导者揭示了怎样的高目标,这个目标越高、越困难,就越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
领导者满怀热情地向部下诉说事业的意义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将部下的士气提升到与自己相同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集聚全员的力量。
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目标都能达成,成功也就能唾手可得。
部下接受工作指令,回答一声“好,知道了”,如果部下的热情是这种程度,那么事情成功的可能性约为30%;
如果部下用强有力的口吻说“我们一定尽力干”,那么成功的可能性约为50%;
如果领导者将自己的能量注入给部下,让他们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90%的概率获得成功。
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还有一点,为了实现已经设定的高目标,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
在企业经营中,预料之外的课题和障碍会接踵而来,这时候,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就容易以些许的环境变化为借口,很随意地放弃应该达成的目标。
我曾经将下面这句话作为京瓷的经营口号,“以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热情,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我认为,这个口号表明,团队的领导者不管遭遇何种障碍,都要以坚定的意志朝着达成目标的方向奋勇前进,绝不妥协,绝不停顿。
然而,在经营者当中,有这样的人:当目标看来难以实现时,他们立即寻找理由和借口,将目标数字向下调整,甚至将目标全盘取消。
已经制订的经营计划,本来就意味着对员工、股东以及社会做出了承诺。既然是已经承诺的事,却有人毫不犹豫地以预料之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为理由,轻易地撤销计划,或者将计划中的目标数字向下调整。
我认为,应该立即撤换这种没有意志、盲目跟着外部环境转悠的经营者和领导者。
将经营去“凑合”无法预料的经济变动等外界状况的变化,那么,一时向下调整的目标,与接着到来的新的经济变动又不切合,就不得不再次将目标向下调整。
如果持续这么做,不仅目标变得有名无实,而且领导者自己也将丧失集团对他的信任。
同刚才所讲的一样,也许有人认为:“不管作为领导者的自己意志有多么坚强,但部下却总是跟不上,所以也只好把目标向下调整。”
那么,我又想问一句:
作为领导者,在部下面前,你坚强的意志真的由态度和行动表达出来了吗?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换句话说,我要问的是:作为领导者,你自己是不是“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至于让部下觉得“我们的领导那么拼命地干,我也得助他一臂之力”。
京瓷创业后不久,我常常对员工讲这样的话:“在工作上,我对大家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在时间的长度还是在工作的密度上,我工作的努力程度不亚于你们中的任何一位。”
在职场里,最辛苦的就是领导者。如果每位部下都目睹他努力工作的状态,那么部下一定会追随这位领导者。
朝着目标达成的方向,怀着坚强的意志,领导者发挥出献身的工作精神,勇于“自我牺牲”,那么不管处于何种严峻的环境之下,整个团队都能团结一致,朝着目标大步迈进。
“明确地描述目标并实现目标”,这是团队领导者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第三项资质:不断地挑战新事物
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动、技术革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领导者缺乏独创性,缺乏挑战精神,不能把创造和挑战的精神贯彻到集团中去,那么集团的进步发展是难以指望的。
甘于现状就意味着已经开始退步。
领导者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行变革和创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将会决定集团的命运。这么讲并不过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我们参考的范例,或许稍微偏早了一点,我想就是通用电气(GE)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
大家都知道,GE现在(2012年)的年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纯利润为142亿美元,员工超过28万人,是值得夸耀的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巨型企业。应该说,韦尔奇先生正是给GE带来当今繁荣的“中兴之祖”。
1981年,他在44岁时出任GE总裁,他最初的举措就是向当时在GE蔓延的保守风气开战。
GE属于爱迪生流派,是创建百年以上富于创新传统的公司,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挑战新事物的精神逐渐丧失,公司内充满着恐惧变革的气氛。
韦尔奇对此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积极开拓新事业,并开展了制度方面的改革。
2001年,韦尔奇来日本的时候,在东京,以他为中心举办了一个午餐会,参会者为数不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了。
在午餐会上,韦尔奇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我的志向是通过不断地变革,让今日的GE与昨日的GE迥然不同。”
正如韦尔奇所说,只有变革,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企业才能持续成长发展。
这样的情况,不只限于具有历史传统的大企业,每个经营者,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是否被过去老旧的做法束缚,是否失去了向新事物挑战的气概,希望大家再次予以确认。
例如:
有没有在各种形式主义的繁琐手续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快速决策?
有没有忽视年轻人的力量,而使职场失去了活力?
有没有只知明哲保身、只看上司脸色行事的倾向?
有没有只考虑自己的部门、让本位主义蔓延的情况?
上述的倾向哪怕只有一丁点,也必须立即纠正。
我希望大家务必像韦尔奇一样,不害怕变革,描绘出理想,为实现理想亲自站在第一线,积极挑战。
另外,为了向新事业挑战并取得成功,需要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相信人的无限可能性”。
自己持有的能力,不是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把握,从现在开始,经历磨炼,这种能力会无限进步。要相信这一点。
仅仅根据自己现在的能力,判断“能”还是“不能”,就做不成任何新的事情。
从当下看,哪怕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高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也可以实现它。先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了实现它,天天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
就是说,“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在他的著作《下一世纪》中,有一章专门介绍我的事情。
其中,他引用了我下面的这句话: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这句话正体现了京瓷创业以来最宝贵的精神。
创业不久后的京瓷,没有客户愿意给我们订单。最后能够成交的,都是别的公司拒绝的、不能做的产品,或者是技术难度过高,或者是价格上做不下来。
就是这样的东西,说一声“我们能做”,就接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出发,全员共同努力,费尽心血,做出产品,如期交货。
就是这样一天接一天持续地挑战,京瓷成了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不仅确立了精密陶瓷作为工业材料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它发展成为具有几万亿日元规模的产业领域。
在事业的根底下,起了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还有一点,向着谁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新事物发起挑战,如果有勇无谋就会无果而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挑战的进程非常重要。
作为领导者,我按照“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程序,在创造性的领域内推进工作。
从创业时起,我顺应客户的需求,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方面不断思考新的课题。当我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被归纳以后,我就会召集公司的干部,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时候,有的人眼睛闪闪发光,点头称是。但是,也有人不管我讲得如何热情洋溢,他们照样神情冷漠。后者往往是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很聪明的人。
我倾注热情,谆谆相告,期望大家都能点头赞成,但是有的时候,那些态度冷淡的人会突然发言,说我的构想如何缺乏根据、如何脱离实际等。
我只是就隐藏着很大可能性的新商业项目,谈了大体上的构想,并没有仔细地验证推敲,因为他们的否定性意见,让我的热情和现场的气氛迅速冷却。
这样一来,有可能开花结果的新商业的种子,未经发芽就告终了。这样的情形曾发生过几次。
聪明的人,正因为他们知识丰富但又一知半解,在遇到新课题时,总是在现有的常识范围内判断,得出否定性结论。
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在谈论新的构想时就不找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商量,而是把那些愿意拥护我、能燃起热情、爽快率真的人聚集起来讨论商谈。
这种类型的人,对我谈的课题并无深入的理解,却举双手赞成我的设想方案:“那很有意思,我们干吧!”
这样一来,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构想越发拓展,梦想变得更为清晰。
我认为,挑战新事物并要获得成功,首先需要乐观地思考,这一点很重要。
在成就新事业的过程中,可以预料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在构想的阶段,必须抱着梦想和希望,相信事情“能成”,否则就不会产生挑战的勇气。
但是,事情就这么一直乐观下去,必然招致失败。在推敲具体计划的阶段,必须彻底地思考分析所有的条件,采取所谓“悲观”的态度。
为此,就要召集那些头脑聪明、思考冷静周密的人。
我谈了大体的构想以后,他会说“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接二连三地举出各种不利条件。
作为项目领导者,我会让他们列举所有的负面要素,逐条思考解决的方法。
这样来重新拟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并因此提高了实现计划的可能性。
这样,把问题点都摆出来,反复进行模拟推敲,把计划做到完美无缺,然后进入实行阶段,这时再交换乐观派的选手,以他们为主将计划向前推进。
必须有这样一个程序,而统率这一过程的就是企业的领导者。
第四项资质:能够获取集团所有人的信任和尊敬
有关领导者的这种资质,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语》中写道:“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就是说,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是,具备时时深入思考事物本质的厚重的性格。
吕新吾还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是说“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然而在现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只具备吕新吾所说的第三等资质,即聪明才辩的人被选为领导者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错,这样的人才,用好他们的能力,也能够对组织做出贡献。但是,他们却未必能赢得部下和客户的信任和尊敬,未必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有时候,一个组织发生内斗,融洽的关系就会瓦解。集团内部这种不协调的背景,我认为,就是因为起用的领导者只具备第三等资质。
那么,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资质,具体来讲有哪些呢?
首先,像前面所提到的,领导者必须公正。
领导者所处的地位,是要对左右集团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判断。这种情况下,对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公正。而妨碍公正的因素,就是个人利益优先的利己心或叫私心。
只要夹杂哪怕少许的私心,判断就会暧昧,决断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领导者的行为,不仅会极大地降低现场的士气,而且会让整个组织道德堕落。
越是地位高的人越会看重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形。然而,领导者越伟大越应该率先做出自我牺牲。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一边,没有勇气接受让自己吃亏的事情,我认为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做领导者。
其次,作为领导者被要求具备的另一种资质就是勇气。
即使是正确的判断,也未必能让所有的人全都赞同,因这种判断而蒙受损害的人会唱反调。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也必须果断地遵循正确的判断,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坚决地贯彻下去。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真正的勇气。
领导者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样子,部下一眼就能看穿。“原来我们的领导是位没出息的家伙”,在顷刻间领导者就会丧失来自团队的信任和尊敬。
再次,领导者必须谦虚。
特别是有能力、有业绩、优秀的领导者,我更希望他们将谦虚这项资质学到手。
人一旦获得成功,往往就会过分相信自己,认为成功是由于自己能力强,因而傲慢起来,以致忘记了应该感谢周围的人,并放松了努力。
傲慢的领导者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的成功绝不可能长期持续,这一点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曾有多少英雄豪杰争相崛起,而一旦成功,他们就忘乎所以,忘却谦虚,傲慢不逊,因而从顶峰坠落。
鉴于这样的教训,我曾经三次把“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更加努力”作为京瓷的经营口号。
当时,京瓷获得了飞跃性发展,作为经营者,我自己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很高评价。我觉得,这样的大好时机,更不能忘记谦虚,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懈怠努力。
在各种场合中,我反复强调这种观点,而员工也接受了、响应了,因而京瓷后来没有骄傲自大,全体员工共同做出了无止境的努力。我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京瓷今日的成就。
最后,领导者应该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
充满梦想和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团队内营造开朗的气氛,这也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旦从事经营,困难的课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到来。但局面越艰难,越不能失去梦想和希望。
作为领导者,向部下灌输这些正面的思想,做出比过去更大的努力,这很重要。
不管现在处于何种逆境,自己的将来一定充满光明。持有这种心态,不仅是作为领导者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人生成功的铁则,是人们生存的智慧。
第五项资质:抱有关爱之心
我认为,领导者必须发挥出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而在他的心底,又必须持有一颗对别人充满关爱的善良之心。
祈愿部下及其家族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祈愿供应商、客户、地区、社会、自己周围所有的人生活幸福。
抱着这种深沉的爱去工作,去做事业,就能得到周围人的协助,甚至获得天助,事业一定能进展顺利。
我坚信,一颗亲切的关爱之心,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最根本的资质。只有具备这一条,领导者才能引导集团走上永久的幸福之路。
领导者绝不能只考虑自己,充当“利己的独裁者”,什么事情都凭自己的好恶做决定。这种独裁专断的领导方式必然会招致集团内部的恐惧和疑惑、憎恶和反感,最终导致集团的崩溃。
但是,如果领导者一味迁就部下的意见,容忍个人贪图轻松安逸的倾向,那么集团的纪律就会松弛,陷于功能不全的泥沼。
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认真思考“真正的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领导者必须具备使命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具备真正的勇气,对集团进行严格的指导,统率集团向前奋进。
但在另一方面,领导者又不能自以为是,要经常倾听集团成员的意见,汇集众人的智慧,思考不是对于自己而是对于集团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方法,由此做出判断。
这两个方面必须平衡,不能偏向任何一方。
真正要管好一个组织,只强调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或者只强调尊重部下的意见,都是片面的、不可行的。
斗胆用一句话讲,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以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
我祈望大家发挥出真正的领导能力,为不断发展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进一步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