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开始,疫情危机迅速演变成各个企业的供应链危机,甚至是业务连续性危机。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应对本轮供应链危机,乔诺分别在3、4两个月,开展了成本五讲,和供应链专题公益直播;两次直播累计超20W+人次观看,用户好评率很高。
为了帮助大家,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我们整理了直播中,客户提及率最高的,与供应链相关的4个问题,并邀请了三位首席供应链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度的解答。
供应链真的需要走出去吗?走出去需要有哪些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供应链需要从后台走向前台、主动承担一线作战队伍的职责。
叶老师:
第一,在危机下,公司竞争,已经变成了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从原来的保供角色,变成了竞争角色。这已经不是供应链体系,或者采购体系自己能选择的事情。
供应链必须要走到前台,因为所做的所有工作,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供应链,在这种危机下,走出来是必然的。
第二,如果要走出来,要有哪些相应的能力。
实际上,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公司内部,存在拖后腿的现象。
比如:现在去追料,追完了以后,公司库房没准备好,有时候根本就进不来,质量标准又很高,好不容易送过来又被迫退掉;
再比如,现在供不上了,希望研发去做替代,而研发一年只能做一次测试,下一次要三个月以后等等。
内部都是以抱怨为主,有受害者思维。但如果现在公司意识到了,把供应链做成前锋,这时候一定要有,走出去的能力;
不光是供应链要自己走出去,还需要带着研发、质量、物流等各部门共同走出去。
走出去,代表着主动的思想。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带着团队能不能往前多走一步,这是一种走出去的表现。
通过采购早期介入,如何与市场协同和链接?如何主动分析客户?比如,把客户前端再挖一层,增加业务人员对市场的理解。
未来的供应链,必然是大量的在一线进行交付的。
与客户采购部一起,与客户实施工程部门一起,只有和他们一起,我们才能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汪老师:从采购的维度,如何向供应商,产业链的维度走出去?
如果走出去,采购人员要具备什么能力,这样才能够洞察到,产业链发生的变化、以及产业链的其他的玩家发生的变化,洞察出这些变化,才能对企业有所帮助。
要具备这种能力,采购就得懂技术,懂所管理的物料品类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公司未来在这个领域,需要什么能力和技术。
知道需求之后,再看产业链的发展,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瞄准、洞察、扫描企业的资源有哪些;
在这个领域,包括跨行业有哪些资源,会有哪些产业链的产能;
有哪些供需之间的产能平衡,哪些产业链的玩家,出现了什么重大状况,会导致供需失衡的状况。
通过思考,针对我们的洞察,给公司带来一些主要的见解。
这些见解实际上,就是对产业链的能力再创造,也是对公司价值创造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Tom老师:物流,怎么走出去?
现在疫情影响,物流部门收到的消息,经常是高速又封闭了、没有货车等。我们会收集大量的信息来验证,物流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但如果走出去看一看,就会发现,有少部分公司,物流运输来去自由。这是为什么?
关键是路条。那我们公司,未搞定路条,有相关的组织或者责任人,洞察过别的企业是如何拿到路条的吗?
标杆做法也是走出去,待在办公室、家里,是无法了解这些信息的。但是走出去看一看,或许就会找到方法。
在疫情背景下,原材料波动很大,能买得到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降本?
先不谈降不降本,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供应商,要在我们这里涨价30%,我们的客户,能不能接受我们涨价30%?
客户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做不到,我们的竞争对手,会帮助客户做到;成本也是这样,客户希望我们降本,我们做不到的,对手会做到。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所谓的悲观者正确,是什么呢?过去我们看到的,那些只要求,今年成本不上涨的企业,无论是OP、JP、HY、YH,无一例外的成本,都没有控制住,不降反升。
下面的人会跟老板说,你看我说过,今年的成本是控制不住的 ,悲观者总是用一个糟糕的结果,来印证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的乐观者成功,是什么呢?
当供应商对我们涨价后,我们的客户,不接受同比例的涨价。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比我们可能做得还更好;
那我们就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做到极致的成本管理,这样最后,反而真成功的做到了极致成本。如华为的232的原则,如MR在去年降本10%,等等案例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汪老师:
第一,我们先定义降本的基准。降本的参照物,是企业的利润。要基于公司利润,在思考如何达成利润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研发,让产品更具相对竞争优势。
比如,在疫情情况下,别人产品卖100块钱,我能够卖95块钱,那我就是有相对竞争优势。别人买产品、买物料的时候是90块钱,我能买到89块钱,就是相对竞争优势。
在降本过程中,一是对准企业的利润中心,另一个,要去看相对竞争优势。
看相对竞争优势的时候,不单单是看企业原材料,如何和竞争对手比;还包括产业链的相关人、相关使用材料,能不能比别人采购得更便宜。
更多的是看对标产品,要以达成利润为中心。
最后,成本不是单向的,分为成本增加和成本降低两个方向。特别是当成本跟竞争力、跟市场上的竞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增加了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我们已经供应不上了,然后别人增加成本去供货,我们还不增加的话,就相当于放弃了竞争。
第二,在实操的时候,可能要注意哪些细节点。
比如,高于日常10倍价格的原材料要买吗?这个就需要看现货市场是什么行情,因为相对竞争优势很重要。
第三,在波动的时候,供应、成本、质量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
原来觉得,囤货好像花了不少钱,但实际上,后来成本反而上升了,这样囤货其实是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采购部门,要有能力跟公司保证,今天因为供应增加了成本,时间长了,会帮公司通过谈判,再降回来,不能过两个月就不管了,导致成本一直很高。
销售需求里,会有销售预测。那怎么针对销售预测的需求,进行预测且做准生产计划呢?
叶老师:
第一,预测是销售做的预测。
供应链作为下一个环节,当预测不准的时候,不要去指责预测,而是要跟销售一起做预测,把供应链后端的业务方法,教会给销售。
在标杆企业,预测也是销售的工作之一,但是预测、需要有清晰的方法逻辑和流程。
第二,预测要允许有偏差。
这些方法逻辑、供应链后端的懂了,销售一线的人员,用同样语言、同样方法做出来,要允许有偏差。千万不要认为,预测后就不能变了。
预测,能做到70~80%的准确率,就是很厉害的销售和预测组织,剩下的20~30%的事情,交给后端供应链。
做好计划,不是一堆数字游戏,而是懂得,它是业务管理行为。
从销售,在前面的市场拓展机会点开始,包含我们年度规划开始的,明年这场仗要做多少亿,转换到供应链设备,要买多少台,产线要几条,全部要换成供应链的业务数字。
从年度计划开始,描述每个月做什么,每个月对准年度目标看偏差,分析风险。如果超出波动范围内的,如何调整,如何通过安全工程赶进度。
最后,生产往下走,相对比较简单,标准的PMC流程运作好,通过一套的生产运作流程,也可以往下走。
最难做的是需求管理。
这是所有企业,供应链运作的主要输入。从理解销售机会点生成开始,懂市场开拓、客户选购等过程,这些都是基本工作。
只有理解了这些需求,我们才有可能去,获取到足够的信息。
在公司内部,协作很难,有没有什么方法,拉通各部门的协同?
叶老师:
任何一件事情,特别在应急的时候,比如现在的疫情期间,是把很多业务快速扁平化的时候,因为很多工作,需要集成作战。
想要把这些集成作战的工作做好,建议大家成立War-Room,因为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单点能够快速应对的。
从采购,到客户的整个链条,涉及到了市场、销售、甚至研发等很多部门。正常情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端到端的流程,是很难快速应对的。
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企业快速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的运作机制。
比如某企业,现在单兵作战的情况的结果是A,如果能够按照专家描述的,或者按照军规,挑出来的3~5条去做,结果可能就会是B。
那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各业务部门的人,集中在一起,成立一个War-Room,大家坐在一起,短平快决策,此时是建立集成作战机制的好时机。
Tom老师:
这件事情,不是一个部门做的,是需要全公司一起合作的。对于公司的经营者、主管团队,在危机处理上,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一定要把后端供应的事情,作为一个公司级的事情;
第二点,授予后端供应链,包括采购部门,能够拉通全公司的权利。
对供应链和采购部门,有两个建议:
第一,一旦公司授予了权利,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去拉通和引导跨部门的团队;
第二,一定要跑现场,比如,追料或者其他事情,要到现场去解决;包括物流要有能力带着制造、品质等团队,到现场去解决问题。
汪老师:
供应链的人员,一定要成为War-Room的leader。参与到War-Room的人,一定要把内部,和外部资源,全部集成起来。
内部的资源是谁负责?研发、甚至面向市场的企划,把这些部门协同起来,包括供应链计划。
整个产业链里面,对外谁来连接?通过采购,把外部的产业链信息、联合在一起,主要也是靠War-Room的核心成员。
这些人员,以满足某个产品能及时供给客户,并提供快速解决方案为目标,建立快速决策的机制;最终使企业的产品,以及某个产品线的产品,能够成功;使企业的销售利润,或者销售收入,能够达标;从而满足今年的目标需求。
特别要对准战略客户、重要VIP客户的需求。如何满足,是企业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总结来说:
第一个,要有协同的组织,要有顶层决策的组织War-Room;
第二个,要有协同决策的机制;
第三个,一定要,走出去。
来源:乔诺之声 供应链采购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