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王先琳
中国教育先贤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之道就像射箭之道,射不中靶,不要怪箭靶没有放正,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人说:惟有先知己,方能后知人,知人后知事,然后理自明,也是这个意思。我认为,企业领导人要能“自度度人,”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提升品绩力。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懂得接受的奥妙。所谓接受是承受、采纳的意思,如:接受演说的邀请;接受新思想。
在现实工作中,一般人觉得找到可能性了,就达到目标了,大功告成了。所以,很多企业领导或经理人也就到此止步。我认为事情远没有结束,因为前面的路还长着呢。有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九点连线”,大家可能玩过,要求将一横排三个点、三排九个上用一线贯通而不重复。如果不突破思维框框,是一定不行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九点连线”的游戏来说明接受的道理。九个点是连成了,如果下面还有九个点,那么怎么办?怎样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九个点连起来?还是要靠打破框框和桎梏!试想一下,将另一个“九点”之一点当作过渡点,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这个点,我们把它叫“接受”,是承受、采纳的意思,也就是接受挑战。
“心者道之主宰”。体验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万事,包括物、事的主宰——都是阶段性发展的。就像一个“九点”完了,还有更多的“九点”在后面一样,社会也正是这样分分合合向前迈进。所以,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承受新挑战。
而接受新事物,承受新挑战要靠沟通。沟通讲究效果,而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肢体语言比来自文字的更好更大。同样的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述者所要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沟通讯息的送出与接收在潜意识层面的比在意识层面的效果大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效果由讲述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式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的气氛,并要加入信任的成分。抗拒是对讲话者不够灵活的指正,而彼此缺乏互信也是沟通的一个障碍,虽然不是主要的。
企业领导或经理人在引导员工厘请了现实,清晰了愿景,制订了目标,开始了行动还不够,还要不断地引导员工迁善心态,修正目标,大步向前。更重要的是要和员工分享成就,与时俱进,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成绩,在适当的时期引导员工前进一大步,让员工有更杰出的表现,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就是进化。
要不断地支持全体员工“适者生存”,不断进化,不断提升!正所谓改变旧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会比旧的做法多一分成功的机会。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因为,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从来都是处于不停的改变之中,不肯改变便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保证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理想、和谐的状态。
职场人要懂得接受的奥妙之外,还要从满怀激情、坚守承诺、勇于负责、充分信赖、实现共赢、善于欣赏、全心付出、心灵感召、可能性及接受挑战等十个方面思考自己的信念体系的构成,从而提升能力和技巧,增强品绩力、影响力,增强灵活性和有效性,提升表现。
上述十个方面,我称之为十大品绩力,是我在工作坊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与体验的结晶,就像燃烧的火炬,可以照亮员工视野的盲点,点燃员工的心智,澎湃员工的激情。
企业领导人并不是导师或师傅,只是协助并支持员工找到最适于自己的道路与目标,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强项,活出光彩。以分享形式来使员工有所收获,是体现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合作的常见形式,如自己亲历的一些案例、个人的一些观点及贤哲的智慧等。运用十大品绩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建立企业拓展基础,帮助企业去面对急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提升创意及持续创新能力;吸纳优秀人才,减少职员流失;建立企业语言,推广企业文化,改善沟通方式,提升沟通效率;发掘和发展职员个人的独特才能;增强企业及个人改善计划的效果;凝聚团队力量,实现企业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