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有思考框架?
因为从事经验萃取工作的缘故,我平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工作中的专家、高手,优秀的管理者,甚至是企业家。
他们的工作内容也许千差万别,从机器设备的故障维修、解决客户投诉处理,到接管一支业绩不佳的团队,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特质是“思路清晰”。
面对一个挑战,从哪几个维度分析问题,怎样理出解决问题的流程步骤,把握什么关键节点,思路非常清晰明了。
因为他们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应对各类情境挑战的思考框架,在面对典型情境时,可以快速地从大脑中调用出来,因此解决问题迅速又高效。
经验萃取就是把他们隐性的思考过程显性化,形成一套表述清晰、结构良好的思考框架和操作过程的方法论,便于他人学习借鉴。
但是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大脑中是缺少这样思考框架的。表现在新手接受一项新任务时,脑子里是一篇茫然的,没有思路,面对庞杂的信息理不出头绪。想不清楚,做就更难。
比如,某个设备维修厂,专家老李在做一个设备故障检查时,望闻问切四个步骤搞下来就很快弄清楚故障的问题所在,找到故障根源后,解决问题反而是更简单的过程。而新手没有这样的思考框架,他们经常花了一天一夜,也找不出问题的故障根源,导致设备停工浪费。
还比如说,我们做课程开发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组织成一个课程结构,大量的信息、素材无处安放。我给大家提供一些课程框架之后(如图2),各类素材就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课程开发就像做填空题一样简单。
但是很多人的问题是,第一不擅长构建思考框架。在自己的工作完成后,缺少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反思和觉察,从中抽象提炼出自己的思考框架,只能记住一些零散的点状经验,这样导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想到什么做什么,任务完成的质量经常不稳定,时好时坏。
第二是不能有意识地使用思考框架。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解决一个问题,马上陷入很多细节性的工作中,缺少对一件事的整体性思考、分析和具体的路径规划,往往是边做边想,边想边做,发现走不通了就推倒重来,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率。
思考框架是什么?有什么用?
思考框架是人进行某个思维活动时,大脑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路径,有序地组织信息,指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举个例子说,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框架做指引的时候,我们大脑接收信息就无处安放,感觉好像输入了很多信息,但是不知道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类处置。时间长了,这些漂浮的信息无所依附,就无法从短期记忆转成长期记忆,产生了知识的遗忘。
再者,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框架的指引,思考问题就像在走迷宫,没有办法顺利找到问题的出口,不知道解决问题的起点是什么,过程要经历哪些步骤,然后终点是哪里。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人类需要先有心智的创造,再有实体的创造。
心智创造的过程中,思考框架就像是一个导航系统,给与方向和指引,让思考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比如说,给你布置一个小作文,给这个苹果写一段描述,可以适当联想发挥。
一般的写法:这个苹果又大又红,非常新鲜,看起来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味道一定不错。
但是如果你知道用“六感”思考框架来感知苹果,开启想象力,哪怕再文采再普通的人,也可以马上丰富起来。
视觉,你看到了什么
嗅觉,你闻到了什么
味觉,苹果吃起来什么味道
触觉,苹果的手感如何
听觉,你会和谁产生关于苹果的对话
感觉,你的心情如何
比如:
这个苹果周身通红,说明它已经熟透了。它还带着一片新鲜的绿叶,像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视觉)我仿佛闻到了那诱人的苹果香气(嗅觉),它吃起来一定脆甜多汁!(味觉)。看到这个苹果我就想起了我妹妹红彤彤的小脸蛋,我等不及想伸手把它兜回家(触觉)送给妹妹,看着妹妹抱着苹果大口大口吃的可爱样子,听到妹妹跟我说“姐姐我爱你”!(听觉),我感觉开心极了!(感觉)
你看,这么简单的一个思考框架,就可以帮助小朋友写作文的时候,提升她的多维感知力,写出非常有文采的作文。
事实上,“眼耳鼻舌身意”的思考框架,大量用于电商广告文案中,通过文字就可以传达关于商品非常立体的描述,给目标受众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在促进销售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个好的思考框架,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提高思考的效率和质量。
在职场工作中,我们常会面临大量复杂性工作任务,比如怎样策划一个新项目,要给高管做一次很重要的工作汇报,如何解决一个跨部门沟通难题,怎么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如何组织一群陌生人开出有结果产出的会议等等。
如果你积累了一套在各个场景下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框架,那么工作也就像是带着钥匙去开锁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高效简单,并且充满吸引力。
怎么获得思考框架?
那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呢?
第一种,萃取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反思整理,抽象出一个解决某类特定问题的思考框架,并且在大脑中对框架进行验证,观察是否需要调整,同时也可以和同事或同行、其他高手的进行比对,进一步校验自己的框架。
拥有自己的思考框架的优势在于,你可以更清晰地驾驭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这些思考框架为你的输出分享提供了非常有力地支撑。
第二种,取法、借鉴他人的思考框架。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问题,都已经有人总结过相应的方法论,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重复造轮子,关键是要多闻多学。
比如在读书过程中,或者参加课程时,以及和高手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关注某些细节上的经验,而要关注作者、讲师或高手的思考框架,掌握整体性的思考框架,再来统摄局部的细节经验。这样的学习才能够更有效率。
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善于借鉴学习经典的或成熟的思考框架,来帮助自己提升思考的质量和效率。
怎么使用思考框架?
第一,要有使用框架的意识。当你面临一项挑战性任务时,不要急着开始解决问题,切忌一开始就进入细节,先思考是否可以运用一些框架来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暂时没有思考框架,可以去找寻前辈和他人的框架借鉴。当你积累的思考框架多了以后,你就可以像机器猫的口袋,遇到问题可以掏出一个工具,实现随机应变。
其次,要去重视修正和迭代思考框架。没有一个框架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思考框架从来都不是从理论上产生的,而是从实践中萃取提炼出来的。因此具体的情境不一样,框架可能要做一些适当性地调整。
只有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多借鉴、思考才可能积累出更多的思考框架。这样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就能够调用最合适的框架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自从事培训以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于接触到大量优质的思考框架,在大量的阅读、听课和交流中,获得了许多经典的思考框架,从而升级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掌握了大量思考框架的好处在于,第一,不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感觉到迷茫,因为问题没有方法多,这个方法就是我的思考框架;第二,不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思考框架做指引,就可以让思维有序地组织起来,思考过程流畅而高效。
文章来源于培训江湖 ,作者罗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