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课程都是结构非常清晰的。讲师通过课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厘清思路,授课时的流畅性也会大大提髙。
课程结构搭建应注意的几个根本的问题:
1、紧扣主题
所有的课程结构都是围绕主题去展开和规划设计。主题的方向和主题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内容框架和设计的复杂程度。课程的主题会决定课程的内容范围,在设计这些不同的课程结构时,不能随意把一些跟主题不直接相干的内容随意堆砌上去。
2、联系培训对象
课程的结构就是课程的内容框架,它包括了学员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在课程结构设计时却有很多人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把认为学员要学习的知识简单罗列出来就完事。不可否认核心知识应该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从听众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设计课程时还应该考虑到学员去运用这些“知识”时所出现的“态度”问题和在实际工作情景中所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等等,才能更让学员学有所得。因此,课程的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内容的排列,需要更多考虑学员的角度,让内容跟学员的联系度更高,特别是知识的应用方面会因学员对象的不同存在差异。
3、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
课程结构的搭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考虑模块和模块之间,内容和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各种逻辑顺序有很多,有些内容的逻辑非常紧密,如:某个操作流程。但有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设计不仅仅是考虑“顺序”问题,还需要考虑前后的“呼应”问题。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是结构设计中非常的细节问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4、结构中要有“对工作的启发”和“应用”
无论讲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希望能给学员带来工作上的指导,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要设法把“知识”跟学员的工作应用联系上。
在课程结构搭建之前关注这四个基本问题后,我们就可以依据它为指引来搭建和调整课程结构了:
一、定标题
标题即课程题目,是所有课程内容的涵括。课题的方向一般是在结构设计前“课题分析”的步骤去完成。为了让课程更加能切合学员的需求,更加鲜明突出,我们有必要对主题进行进一步的界定,最终确定课程的标题。标题确认后会对你的课程框架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
除了“课程时间”的因素对标题的大小范围有约束外,标题在确认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标题应更写实
实指的是实操,我们不关要关注“知识”,还需要关注“应用”。一个好的培训课程,我们要避免仅仅是个知识的普及。例如把《××产品的简介》调整成《××产品的基础知识及操作实务》,在接下来课程框架和内容的设定中,产品的知识也在其中,方向却大有不同。
2、标题要更聚焦
写实是让我们注重操作,但学员对象不同,需要的“操作”差异也很大。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学员的工作情景设定课程标题非常必要。例如把《时间管理》调整成《高效回访管理》,这两个课题内容框架接下来的搭建也会不同。让整个课程围绕学员的关键工作——“回访”做文章,让课程更能聚焦培训对象的业务。
二、建模块
标题确认后,要开始思考课程的层次和逻辑了。这是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工作。设计和调整好课程的整体脉络,对课程讲授过程中讲师的思路和流畅有积极的影响。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关注三个重要的层面:课程模块、知识点标题和知识点的内容,如下图一所示。课程的模块指的是课程的“章节”或称“段落”“部分”,课程的知识点是模块的中包含的核心要点,知识点的内容则是知识点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模块与模块之间存在逻辑顺序的设计和调整,同一个模块下的知识点相互之间也存在逻辑顺序的设计和调整。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是可以具体展开,除概念的具体展开是一段文字外,其他的知识点基本都应有内容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结构图表达的是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因此在搭建课程结构框架时有些内容不能罗列到结构图上去,如:课程的导入,案例、教学方法、素材、过度语等等。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容易犯以下错误:有些课程设计者会把其中整个模块叫“案例分享”,然后在这个模块下列举几个特定的案例。这种结构的表达是有问题的,因为虽然案例中也会包含一些我们想教会学员的做法,但案例中的这些做法我们最终必须把它总结成“通用的规律”,这些“通用的规律”才是我们的“核心知识体系的内容”,案例只是个载体或素材,严格地说它应该是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不是内容框架。
从标题开始,层层往下规划和搭建课程结构。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上下层次的关系
每下一层的内容一定要和上一层的标题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上一层一定是下一层的总结。例如下图《跨部门沟通》课程结构的第一个模块内容与主题不是直接的关系。虽然跨部门沟通是沟通的其中一种方式,毕竟我们不是讲《高效沟通》这样的主题,如果课题是讲《高效沟通》,那第一部分讲沟通的重要性就非常合适了。
2、避免出现内容混乱
同一层的课程模块或知识点应该按同一个逻辑范畴来分类。如图四《谈判技巧》课程,虽然合同的拟订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谈判的一个直接相关的内容,但课程的第三部分并不是只讲合同在谈判中的运用,也就是说这三个模块的划分并不是完全按“谈判合同”这条线去划分的,何况课程的题目也不是叫《合同在谈判中的运用》。
如果按谈判的过程来规划,可以参考调整成(图五)的结构样式,上图中“合同的重要性”和“合同的拟定”的内容应规划在“谈判前的准备”的模块里面来讲授。
3、严格推敲逻辑顺序
课程模块和前后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时候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在打伏笔。因此在规划这些模块和知识点时要考虑他们之间的逻辑顺序。
用以下的三种常用的逻辑结构顺序,先确定模块的逻辑,再确定模块中包含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要素型结构顺序:按照某种维度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将各个模块按照“并列”的方式组合起来。模块之间或内容之间是“平级”的关系,没有先后和包含关系,可以打乱顺序和拆分进行组合。
流程型结构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连接起来。简单地说,流程型结构顺序是按照操作的步骤或时间的进展阶段等来安排内容的。
WHY/WHAT/HOW结构顺序:按照解决问题式的推理过程形成的结构顺序。是一种通用的课程结构顺序。适合大多数课程的结构搭建。一般地说WHY/WHAT/HOW的结构顺序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但在实际的课程结构搭建中,为了避免过于死板,也有一些变异的做法。如:把“WHY”的内容组织成是“困难、障碍、原因、重要性、现状、背景”等;“WHAT”的内容也不仅仅讲“是什么”,还会把“定义、概念、原则、要点、要素、分类、规定”等组织进内容里;在“HOW”的内容中把“方法、步骤、方案、流程、技巧”等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