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起,日本导演竹内亮探索华为深圳总部、走访上海研究所,对话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华为人”,深入挖掘多面华为,拍摄100张华为面孔,共计划拍摄三集。
竹内亮导演:
日本电视台的朋友说:“我想拍华为,但是申请采访后没有回信……”
我以为华为是对媒体不公开的公司。但后来我也想拍华为,跟他们联系申请采访,然后他们居然同意了。
这个拍一百个华为员工的系列纪录片叫“华为的100张面孔”
第一集的主题是“华为还能存活吗?”
以下为视频重点内容:
去年以美国特朗普政权排挤华为产品为开端,在我的祖国日本以及欧美各国卷起了一股对华为的批判热潮,因此,我对华为这间公司产生了兴趣。
人们担心华为产品的隐私问题,还有是否和政府有什么关系?
选择不上市,充满谜团的企业——华为。这一次,我将为大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大家好,我是住在中国的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从去年开始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华为一直处于全世界的舆论中心,可是这究竟是一间怎么样的企业呢?包括我自己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很了解,我向他们提出了拍摄申请,于是就有了这一次采访华为100名员工的企划——《华为的100张面孔》。
第一集:华为还能存活吗?
一、企业沟通部
目前欧美各国正在排挤华为,在这里工作的欧美员工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JF(加拿大人):这个问题从美国开始,我们在这里真的不太清楚为什么美国会这么歧视我们。以前我们有个客户在乡下,然后美国政府做了一个规矩,华为的设备要拿掉,给他们(造成)很大的麻烦。(华为设备的)目的是为了(窃)听他们的军队基地,他们只blablablabla,可是没有标准。如果有清楚的标准,我们会面对的。
WINTER WRIGHT(美国人):我的一个美国人朋友建议我应该离开这间公司去别的地方工作,他们并不是害怕华为,他们只是害怕中国。他们把华为视为中国技术,最先进的公司,他们对战略层面上的竞争感到担忧,但这个跟华为的关系不大。
曾在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住了30年的JF客观地看待了现状。
二、轮值董事长
拍摄首日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除了外国人,我们还提了希望采访高层的请求,我们想拍摄不同层面的人,最基础的员工到高层……当然最想拍任正非。
华为有3名轮值董事长,而我们这次申请采访的是其中的一位,郭平董事长。
1988年于华为成立的第二年加入华为的郭董事长是华为的第五号员工。
竹内亮:当时的状况以及对华为现状的看法?
郭平:我其实是八几年研究生刚毕业,那时候,我和女朋友工作在不同的城市,后来我们想了想,就一起跑到深圳来了,就这么简单。跑到这来以后的话,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所以就先找了一个工作,然后没想到那时候才几个人的公司发展到今天,我也有幸的随着这个公司一起成长。
竹内亮:从去年…前年开始,就是美国欺负华为了,作为一个住在中国的日本人来讲,他们的报道有点不客观,但我也不能完全相信国内的媒体。我想知道到底真实的华为是怎样的?
郭平:今年我作为轮值董事长,在任的时候正好有两个美国的制裁发生了。在我的当值期间,一个是5月15号的叫FDPR,然后8月17号又有一个加强版,这个日子我很记得。那么现在,美国的任何公司卖给了你竹内先生一个扳手,20年前卖给你的,你不能用这个扳手给华为造汽车,现在就是这个规定。
竹内亮:西方国家怀疑的最大的点是,华为的背景有没有中国政府?
郭平:你知道我是1988年就加入华为的,我知道每一个股东的信息,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说,华为到今天为止100%的股份都由华为员工和已经退休的前员工持有。
竹内亮:“这个华为本身的名字已经有了‘为了中华’”,“所以肯定有中国政府背景啊”,我看过很多(这样的报道),他们是从哪里拿到这些信息的?
郭平:我刚才跟您说,我是早期进入华为的人之一,80年代在中国公司取名字,最流行的就是华什么的。我坦率的说,我告诉你我们的创始人很长一段时间不满意这个名字。因为取名的话,用中文发音最后那个字应该是一个开口音,“华大”,“华发”,而不是一个闭口音,“为”是收的。那时我加入的时候,它叫“华为”还是叫什么(都无所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只是想找一个地方落脚,找一份工作,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
竹内亮:现在你们面对着很多困难,比如说芯片的问题,没事吗?
郭平:肯定有事。我们面对这种制裁,我们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能克服。我们期望美国能够回到合作的角度,如果他们有什么担心,基于事实,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一起来解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我相信我们也能活得下去,没有过不去的坎。
竹内亮:因为我接下来要拍九十几个人,所以您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下比较有趣的人?
郭平:我刚才跟您说过我原来在这栋楼工作,我(当时的)一个同事现在在财务,你可以去采访一下财经部张印臣。
三、财经部
去年以来受到美国的制裁的影响,华为的智能手机事业遭受了沉痛打击。现在华为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呢?
竹内亮:(走进财经部,引入眼帘的有一个大屏幕)这是什么?
张印臣:这个是我们的全球结账地图,连接着全球的200多家子公司,因为我们有全球6个共享中心,账务的人员分布在6个共享中心,这里相当于一个指挥中心,跟共享中心的人,随时来联系处理这些问题,确保整个结账能五天内全部都处理完。
竹内亮:处理多少资金呢?金额大概是?
张印臣:如果讲一年的话,大概3000亿以上。
竹内亮:具体地说,你的这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张印臣:刚才你看到的那个大屏幕,我们所有的工作内容就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整个财经部门的能力。20万员工一年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报销单,那这个处理效率(就要求很高了),200多万张。为了使全球规模的账务处理更加效率化,他们还开发了这样的技术。如 12月26日从宝安机场到那个酒店的打车费用137.5元,然后你就可以把整个单拍照上传一下就行了,是一种无纸化的,因为经常去国外出差,也有汇率。
竹内亮:华为还能存活吗?
张印臣: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财务的指标,不论是这些收入、现金流,我们感觉受到的影响不大,像去年我们还引进了什么天才少年等等。
四、人资资源部
去年在受到欧美各国排挤的同时,华为发起了一个新的项目——天才少年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用超高的年薪招募年轻的研究者。
人力资源部姜鹏飞,姜先生是天才少年计划的负责人之一,刚才的财务部长向我们介绍了他。
竹内亮:我想了解这个天才少年的项目,因为我也在新闻上看到过而已,听说他们的工资非常高,是吧?有没有300万,400万的?
姜鹏飞:我见过有接近300万的,第一年,也体现了公司对于人才价值的认可,我们未来是需要越来越多天才少年的。
竹内亮:这个天才少年中有没有有意思的人?因为我们现在在拍100个员工。
姜鹏飞:稍微有个性,我想起来一个,我们招了一个,有一个叫彭志辉的,他应该是一个up主,我还是他的粉丝……
五、上海支部AI研究所(天才少年)
彭先生现在在华为上海支部的AI研究所工作,华为天才少年。彭先生从大学时期开始研究信息与通信系统,曾在不少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优胜奖项。设计、编程、加工组装等全部由自己完成。彭先生出于个人兴趣制作了各种小机器,并制成视频在网站上发布。当然视频的拍摄以及剪辑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然而他的特长不仅仅只有这些,画画、吉他、做饭……几乎全能。
竹内亮:为什么决定进入华为呢?
彭志辉:很多原因吧。年薪有多高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个吸引力,但是最主要的不是看中这个。
因为我来的时候,我们这边总裁跟我说,我们身边可能都是非常牛的人,跟我一样的天才少年,有很多高级别的专家。
而且现在做的也正好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喜欢做这些机器人,我之前是做人工智能的,这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都可以做。
因为其实在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可以说全世界只有华为这一家公司是从最底层的芯片到中间的软件框架,甚至再到一些应用,像终端,我们也做手机、做电脑,就是到终端,整个全栈打通的就华为一家。
所以,华为还是一个很厉害的企业。
来源:心声社区、乔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