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乔诺之声;观点:乔诺咨询ToB营销产品线专家团;主笔:陈汉君
据全球领先的IT研究和咨询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2022》显示,华为云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政企经验,位居中国大数据平台整体市场(私有化部署+公有云服务)第一,而华为在其中的政务云市场中多年来一直领先。
众所周知,华为云的发力和起步在国内众多云厂商中,并不是最早的。但华为云在大客户经营的过程中,能通过对客户和赛道的选择,在细分领域赶超,在市场格局中占得一席之位,并成功牵引公司战略发展和研发实力的提升,却是一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漂亮战役。
本文导读:
1、通过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历史发展介绍,了解华为云业务起步的背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一系列发展的抉择和取舍。
2、通过案例剖析华为云发展过程中,细分市场的选择,解决方案和创新焦点、服务的设计等成功要素,学习其中的精髓。
3、总结华为云案例对于企业大客户经营中的借鉴意义。
01、起步困境:云端竞速下的姗姗来迟
2008年,估值已达100亿美金的阿里巴巴越来越感觉“脑力”不够用了,每天早上,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会飙升到 98%,离宕机就差两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2009年,阿里云腾空出世。
阿里云最艰难的时期,马云公开发话,“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面对嘲笑、质疑和攻击,多年隐忍的“阿里云之父”王坚,也曾在年会上泪洒当场。
这就是阿里云“一飞冲天”的前传故事。
而此时的腾讯,正在QQ空间偷菜、抢车位这些小游戏的带动下如日中天,为了支持游戏运营,一个月内添置了4000台服务器,才勉强扛过全民偷菜的流量高峰。以此为契机,腾讯将云计算业务提上了日程。
百度在云计算上踩过坑,李彦宏曾当着马云的面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但李彦宏纠错的速度也很快,2012年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演讲表示,“对移动互联网近一年来的观察和思考,让我意识到,它的未来必须依靠云计算……”
两个月后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以个人网盘业务(百度网盘)为切入口,百度也正式入局云计算,虽然表现不如阿里、腾讯那么抢眼,但也慢慢熬出头来。
华为发展云计算,可以说得上“后知后觉”,早在2013年已经开展云业务,但直到2017年华为才把华为云BU列为一级部门,正式发力。
此时,云计算市场已经跑出亚马逊AWS这样的巨头,阿里在中国市场也是一枝独秀,加之BAT凭借先发优势,基本上瓜分了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上云需求,留给华为云只有“Others”这样狭窄的市场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华为云的收入约5亿美元,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份额不到1%。
此时,任正非亲自出面稳定“军心”,将云计算业务定位为“华为的根”。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也定下目标:“未来三年,我们要成为中国第三,世界第五。”
至此,未来世界的5朵云,是否有华为的一席之地,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02、突围之路,紧扣客户和市场需求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提到的“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这一点,在前面大客户经营的文章中经常提及,此处华为云的发展亦不例外。
短短几年,华为云用典型的“华为式”打法实现了上位,那么,对于云计算市场的开拓,华为打了那几手好牌呢?
1、深度洞察下细分赛道的选择:政企市场是切入点
2017年,云计算市场正处于1.0时代的末端,算力的大小、弹性能力的强弱是当时主要竞争点,而这些与数据中心的基建数量有直接关联。
华为云此时参与进来,即便不计成本投入,面对前行者的多年沉淀,以及同样高昂的投入,基本胜算渺茫。好在当时“互联网+”的理念出现苗头,让华为云察觉到云计算的发展,未来会偏向实业,这对其场景化能力、安全要求以及硬件适配有了要求。
当断则断,华为云随即便牢牢把握住了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在稳步推进基础的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也将集团之前的ICT能力调用,探究云计算硬件上的升级。
开拓之初,任正非带着当时的华为云高管团队,走访了四川、陕西、山西、广东、浙江和湖北等地,并以技术为底,“互联网+”理念为轴,夹杂着诸多服务保障,拿下了一单又一单有关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大合同,成为了云计算向行业化的先行者。
这一举动,让华为云受益匪浅。
在2019年前后,云计算2.0彻底到来,产业云计算成为市场主旋律,而华为云此时不仅在技术储备上有着大量积累,之前行业化服务案例,也成为当时早人一步的极佳招标案例。
随后,产业云计算的发展愈演愈烈,传统企业、政企上云意愿无比高涨的同时,对风控安全的要求极速提升。华为云则通过客户服务也洞察到了这点。
于是在2020年3月份,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要重过私人对安全性要求,企业要求高可靠。这个是我们的强项,是BAT的弱项。我们要坚持面向大中企业和政府组织,这就是和BAT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杀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2、创新要点:技术统一
华为内部一直存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路线之争,直到2019年时,还有员工在华为社区吐槽,“私有云形态越做越复杂”,认为华为云业务中,公有云和私有云力没往一处使。
不同的服务发展路径,使用的技术形态尽然不同。
但华为却把私有云和公有云统一了技术架构,统一API接口。发挥私有云第一的优势,提供全栈专属服务;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云服务管控平台完全物理隔离的专属云服务;
通过专用芯片实现从芯片到硬件,再到软件和服务的软硬一体化融合,华为云找到了区别于友商的差异化特点,这在提倡一体化概念(业务一体化、数据一体化、流程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等)的当下,具有了更有价值的实际意义。
3、创新要点:可信优先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之一。2015年,为了打造“智慧中燃”,中国燃气启动了以“全面云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数字化转型。
在技术伙伴选择上,中国燃气选择了华为云。目前,中燃慧生活APP、中燃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业务平台,以及会员服务和售后服务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都跑在华为公有云上。
“我们选服务商最看重安全性,不希望我们的用户信息被盗用或作为商品被出售出去,华为是一家纯粹服务企业客户的企业,跟我们不存在潜在竞争关系。且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我们需要能够长期陪伴我们一起转型的伙伴。虽然华为云在大厂中做公有云最晚,但最值得其信任。”中国燃气信息化主管解释说。
需要用到公有云,但是又担心数据安全性的企业远不止中国燃气。远景能源是中国排名前三的风机供应商,同时也针对风机行业提供SaaS服务,远景能源CTO余海峰曾表示,有云计算大厂的一把手直接对其说,不能承诺未来一定不涉足远景能源所立足的SaaS市场。
发展之初,华为云就提出了“三不”,即 “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明确告诉合作伙伴和最终客户自己的业务边界在哪里,这使得中国燃气、美图等公司将核心业务都放心放在了华为云上。
这一可信优先的考量,无不对准的是政企市场的担忧以及需求痛点。
4、创新要点:服务为重
在大客户经营过程中,赢得千万级销售大单也许并不需要在酒桌上拼个你死我活。
“当时我们虽然已经为国内某云计算公司每年贡献千万级别的收入,但遇到问题,看到的只是对方冷冰冰的工单,几乎没见过对方的服务人员,而华为云的销售,每个月都能在公司里见到两三次。我们是一家ToB的公司,华为云驻场式服务客户的方式让我们感到共鸣。”目睹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鲁力谈起对华为云初次心动的契机。
被华为云的销售打动后,2018年目睹直播开始尝试将部分业务切换至华为云上,到了2019年,目睹直播绝大部分业务都切换过来了,成为华为云忠实的合作伙伴。
鲁力表示,华为云充满诚意的服务只是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认为华为云在政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超其他云厂商,双方在To B市场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5、创新要点:合作共赢
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家较早“相中”华为云的SaaS业务公司。据CEO周宇翔介绍,当时该公司考察了市面上各大中外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之后,在2019年底最终选择了华为云。
黑湖主要面向制造业用户提供工业协同SaaS服务,属于工业核心系统,对底层云计算服务系统的稳定性、数据的高并发能力、回传系统的响应能力、弹性扩容能力等要求很高,华为云在稳定性等多种性能测试指标上均表现突出。
技术之外,黑湖也经常与华为的同学探讨管理之道并交流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在产品快速稳定迭代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黑湖同样切身感受到了华为是如何帮助客户成功的。周宇翔表示,华为云员工会给黑湖介绍客户资源,陪他们一起拜访重要客户,跟黑湖自己员工一样努力。
“我们一般要求员工早上8点到客户现场,而有一次在厦门,华为人6点就到了。而且,前一天晚上华为人和我们拜访客户到了很晚。”周宇翔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帮助客户取得成功是初心,也是大客户经营的基石,华为面对政企市场很有说服力。
03、云行深处,见真章
华为云入局虽晚,但却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
中国工商银行采用华为云建设了全行统一的数据湖,在建模层面也实现了湖仓一体新范式,超越传统数仓范式建模效率,加速云数智融合。
交通银行引入华为云,建设完整、统一、清洁的“数据底座”,通过上线全链路实时数据湖,报送效率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2小时。
根据华为云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30多个国家部委、30余家顶级互联网用户、30多家车企、220余家金融客户都选择了华为云,华为云AI项目也超过了600家,同时,根据IDC的统计数据,华为云一直居于中国政务云市场领军者位置。
纵观华为云政企业务发展的历程,华为云的市场探索总体遵循,新业务小步、迭代、快跑的原则。
从市场洞察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到客户的选择、客户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再到客户关系的提升,交付服务的满意度等,无一不是大客户经营的底层逻辑和路径。
正所谓:“云行深处,见真章!”
企业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相对落后并不可怕,只有具有系统和正规军式的大客户经营思维和打法,才能做到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