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的制裁,对于智能机来说不可或缺的半导体无法从国外进口,华为手机面临着重大的困难。
因此,竹内亮导演采访与手机业务相关的华为员工,从他们的视角,再看华为:面对美国制裁华为员工如何看待?华为的股权在谁的手上?到底谁才是真正控制着华为的人?当拥有创业精神之后,公司的普通员工,思维会有怎样的转变?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跟随竹内亮导演走进华为松山湖研究所基地、青海玉树5G安装现场、潮州陶瓷工厂、UCD实验室以及股权室,探寻“真正控制华为的人是谁?”。
《华为的100张面孔》第三集:究竟是谁掌控着华为?
乐观背后,是华为人对掌控者坚实的信任
这次竹内亮导演来到了位于广东东莞的华为松山湖研究所基地。眼前是被美丽的森林和湖泊环绕的小镇,这里有色彩鲜艳的建筑,可爱的两厢红色火车。站在这里,就像是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
基地非常大,占地超过1000万平方米,需要一辆通勤小火车把各个建筑群连接起来。欧式建筑环绕的办公区,仿佛时刻提醒每个人,华为不止是一家中国公司,华为要做一家全球化公司。
而在到这之前,竹内亮导演从未听说过一个公司在公司内部给员工做专用火车(列车)。
据说在这里工作的员工超过3万人,其中聚集了众多研究通讯设备和最尖端智能手机的工作人员。
对于美国的制裁,他们中有人气愤,也有人遗憾,但能感受到大家的乐观心态,或者说信心。
郭政豪(数字能源产品线):他们也没有否认华为的成长,就是说可能要在某些方面要压制一下。
徐日东(云核心网产品线):我们正常做生意受到这样的打压,这个事情肯定是很气愤的。
战东雨(全球认证检测中心):觉得非常遗憾,但是只能想替代方案,比如说美国不给我们芯片,我们就只能自己想其它办法,包括其他的材料也都一样。
可以看出,尽管华为受到了美国制裁的影响,这里的员工还是展露出了乐观的态度,在这种乐观的背后,是他们对华为掌控者坚实的信任。
相信,华为在今天成为手握5G关键技术最多的公司,跟这种乐观的心态,以及聚焦自己目标上,有很大的关系。
征战世界屋脊,基层干好自己手头的事
“要了解华为的智能手机,首先要了解5G基站”,带着这样的想法,竹内亮来到了青海玉树。
青藏高原,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来到这里并非易事,4000多米的海拔,稀缺的氧气,对每个生活在这里的生物而言,都是一场试炼。但有这样一群人,不畏艰辛,为这片地区安装5G基站,这也是竹内亮来此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华为一直致力于通讯设备的研发,公司成立30多年到现在,通讯设备仍然是华为的核心产品之一。
本次接待竹内亮的是华为青海运营商交付与服务业务部的王宇。2015年加入公司以后,王宇一直在青海工作,一直以来勤奋工作的他最近被公司授予“艰苦地区奋斗奖”。
此时,王宇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正安装5G基站。虽说安装5G基站,但这个基站,能同时处理2G、3G、4G信号,符合当地用户的不同需要。
而安装5G基站的整个过程,都会由西安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直播监督。
华为在全球5G设备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像这样的高空安装作业,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进行着。
根据王宇的介绍,有时他们甚至还要让耗牛背着通讯设备爬上海拔6000多米的山。目前,5G已经用于远程医疗、教育以及矿山开发等领域。
此外,王宇也对为什么选择艰苦地区以及美国说华为5G基站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竹内亮:为什么选择这些艰苦地区呢?
王宇:公司有这方面的导向,政策上会有些倾斜,能给我更多机会。如果我在一个大城市,作为一个新员工,那我的机会相对会少一点,但是来艰苦区域,它会给我更多的职责,更多的机会。
竹内亮:去年美国人说(华为)5G基站里有问题,你怎么看?
王宇:更多的还是从新闻上去了解这些,其实感觉还是离我们比较远。我们作为一个基层的员工,我把自己手头事情干好。
从王宇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制裁对华为基层员工来说影响并不大。
华为手机业务,要打好一场持久战
“要了解华为的智能手机,先要了解5G基站。” 让竹内亮产生这个想法的人,就在上海。
他是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总裁李小龙,在这里,他领导着3000名员工共同协作。
走进旗舰手机产品线,“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这条横幅吸引竹内亮的注意,让他不禁感叹,做手机就是打仗。
李小龙谈及,“其实一开始华为就没想过要做手机,我们卖设备给合作的运营商时,运营商说‘买不到手机,现在3G手机供应量实在是太少了,帮我们解决掉我们手机的(供应)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去买你们的基站,否则买你们的基站也没有用。’没办法了,就成立了一个专门做手机的团队。”
华为为了普及3G基站而开始了手机业务,目前他们的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竹内亮:那美国呢?美国现在怎么样?
李小龙:美国现在我们已经放弃了。美国其实是一个很伤心的故事。我最早负责的市场就是专门做美国市场,包括最后一次在美国跟一个运营商合作的项目,就是我们的Mate10。运营商在我们产品发布会的前一周通知我们不能合作了。(但那时)我们货已经发到美国了,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面对美国的挑战,很多人都关心,华为要如何应对?
不过,如果站在华为的视角,可能更值得问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华为跟美国政府的斡旋会成为常态,那么,华为怎么能打好一场持久战?
李小龙表示,“在华为内部,其实我们可以在45岁的时候申请退休,但是因为制裁,我觉得我得继续干,干到我们重返第一的那一天。(现在)不甘心,我觉得如果通过正常的商业竞争打败了我们,这个我输得心甘情愿。靠这种封锁打击,我认为是打败不了我们的。”
美国制裁长远看是好事,成功不能走捷径
大家每天用手机,但其实大家不知道手机是怎么做出来的。而在广州潮州有一家承接华为智能手机生产的企业,在李小龙总裁的推荐下,竹内亮拜访了一位工业设计部的设计师——消费者BG工业设计部伍国平。
伍国平介绍,每一个手机都是一台一台做出来的,看似简单的一个产品其实很复杂,这里的每个产品也是华为设计师对细节的追求。其中,这款陶瓷背板手机从企划阶段到真正进入市场大约用了五年时间。
看完手机制作过程,竹内亮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觉得华为的手机)不像是那种手机了,就像工艺品一样。说实话我没有买过华为的手机,因为我对华为手机的印象是比较土,现在的话比较好看。”
伍国平介绍,华为其实也经历过很多的转型,最早华为的手机是很男性的,就是很多中年男士用华为的手机。如果再想拓展,我们会思考“当下的年轻人喜欢什么?”。设计团队的话,我们是多元的团队,其实我们有很多的设计中心,有伦敦、法国、日本还有韩国研究所。我们早期会带设计师去全球的设计之旅,去感受当地的文化,还有当地时尚的东西,我们也是去观察每个地域的消费者。
竹内亮:你怎么看美国对华为的制裁?
伍国平:我觉得短期是痛苦的,但长远来看是好事,暴露了我们真正的短板和不足,其实我们还是有差距的,和顶级的,像美国日本和欧洲。我们不要(被)周围的花花世界(所迷惑)影响,去赚快钱,或者去走捷径而成功。
艺术也是一种科学,要像狼一样主动出击
华为的多数员工都是理科出身,像艺术家聚集的部门是很少见的。因此,竹内亮还参观了另一个设计部门——UCD实验室。
UCD中心梁俊介绍,创意很关键,每一代产品必须要有颠覆性的,新内涵的地方。
据梁老师介绍,“如何设计出能被全世界的人都接受的画面”是手机主题设计的最大难题,就跟喝水一样,所有的东方人、西方人都要喝水。但喝茶的话,西方人不喝;喝咖啡的话,东方人不喝;但是开水所有人都会喝,也是我们的一个设计(理念)。未来的科技一定会遇到天花板,再牛的技术他也不需要了,他需要的是颜值、应用性,包括智慧化。所以,最后的竞争会在于颜值的竞争。
竹内亮:你是什么时候进入华为的?
梁俊:我是1997年进华为实习,所以算起来应该有23到24年。
竹内亮:当时1997年的时候华为已经是著名的公司了吗?
梁俊:没有,我其实当时还是看重它的文化。
竹内亮:不是科技公司吗?你不是做艺术的吗?
梁俊:你说的这个问题太好了。我认为,艺术跟科技不能分割,(这是)第一。因为科技是锻炼这个的(左脑),而艺术是锻炼这个的(右脑),左右脑开发对人是最好的,不要只懂艺术,说实话艺术也是一种科学。
竹内亮:作为一个老员工,(你认为)华为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发展到这么大?
梁俊:我觉得每一个都像一匹狼一样,狼的特征是主动出击,公司不告诉你要去做什么,但是你要去创业,就是有一个创业精神。比如说其他公司没有意识到视觉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们是类似于一匹狼一样嗅到这个商业价值,我们去创造了。当每个人都去创业的时候,华为就是万马奔腾的那种感觉。
每一个员工,才是名副其实的华为掌控者
最后,为了探寻“究竟是谁掌控着华为?”,竹内亮导演来到了华为行政总部,华为坂田基地股权室,拜访了存放12万名员工购股信息的档案库。
江西生目前是董事长秘书部的主管,也是这个地方的负责人。江先生1989年到华为,已有30多年。
根据江西生介绍,华为初创时只有21000元,叫做民间科技企业,是一个私人企业。那个时候任总没有这么多钱,就找了些朋友,另外5个人,每个人3500块钱一起来投到这个公司里面。后来,其他的投资人慢慢退出了公司,之后,任总把这个股份慢慢地拿回来了,他就可以更好地去分给其他员工。分给员工以后,更好地实施全部员工持股。
提及为什么当时选择华为,江西生告诉竹内亮,“那时候我有一个学长,他参加展览会的时候就跟华为的展览摊在一起,就拿了一张任总的名片。他说这个企业在深圳,听说还不错。因为那个时候深圳是改革开放刚刚开放不久,我们就对深圳很向往。那个时候华为任总的名片写到是南油A区16栋8到9楼,我站在楼下一看,这个楼怎么样都看不到9楼,没有9楼只有8层,我说这肯定是个皮包公司,骗人的。但是因为我好不容易过来了,就硬着头皮上来了。上来一看,原来8楼的平台上搭了个小玻璃房,那就是9楼。”
到目前为止,华为还没有上市,但一直保持着员工持股制度,只有员工才能认购公司股票。公司每五年举办一次选举,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由持股员工持票决定。每五年一次的投票正代表着公司的最高决策意志,公司的发展方向由此决定。
竹内亮:华为为什么不上市,没有公开在市场卖股票?为什么只有员工持股?
江西生: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华为要保持自己的一个长远发展战略,就是坚持研发投入。因为你一旦上市以后,或者外部股东进来以后,他们会追求短期利益,会受控。如果上市的话,很多股东会(提)要求,赶紧赚钱,你不要投这么多(钱)在研发,要多得利润的。因为研发多了利润就减少了,有一些研发投入是有风险的。
竹内亮:那如果华为是国有企业的话呢?
江西生:如果华为是国有企业,那华为早就垮掉了。因为国有企业有它的优势,但它也有它的劣势。
采访的最后,他们破例让竹内亮看了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持股信息。据江西生介绍,现在华为的总股数是300多亿股,任总的总占股不到1%。由此,“华为的掌控者究竟是谁?”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每一个员工才是名副其实的华为掌控者,他们每一个人主动地考虑着公司的方向和未来,亲自考虑,亲自执行。
来源:心声社区、乔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