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个真正的企业家,一位是任正非,一位是曹德旺。
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两位的人生高度促使他们打造出中国有名的企业。不仅发展了中国实业,并且在海外为国争光,守住国家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学到很多管理之道,还能够提升自身的高度。
穷人家的孩子
任家一共有7个孩子,任木生(任正非的父亲)微薄的薪水自然不够。作为家中的长子,小小年纪的任正非挨饿是常事,每天饥肠辘辘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惯了苦的任正非在19岁这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后,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在部队期间,经人介绍,结识了“白天鹅”孟军。
孟军的父亲曾担任四川副省长,出身名门的她丝毫不嫌弃任正非的出身,反而很欣赏他的才气,两人很快走入婚姻殿堂。
1982年,国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以副团职转业,结束了14年的军旅生涯。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下,任正非南下深圳,担任南海石油集团下属的电子分公司经理,而妻子则继续在南海石油集团担任高管。
迈入江湖
就在任正非大步踏进商界的同时,另一位穷小子曹德旺也迈入江湖。
1968年,22岁的曹德旺与妻子成婚后不久,觉得卖水果不赚钱的他便告诉母亲:让凤英服侍您,我要去闯天下。
刚嫁入曹家的陈凤英变卖了首饰,又借了不少钱,曹德旺这才有了种白木耳的本钱。
不过,当时福建做白木耳生意的商人实在太多了,曹德旺于是“投机取巧”,带着自己种的10多斤木耳,跑了趟江西,这才略有斩获。
靠着这一手“中间商赚差价”的功夫,曹德旺赚到了第一桶金。
1976年春天,曹德旺约几位朋友一起喝茶。闲聊中,听到水表玻璃的买卖很赚钱,几个人一合计,决定创办一个玻璃厂。
说干就干的曹德旺当即找到高山公社的主任方仁钦,开门见山:这生意赚钱得很,我觉得公社也可以建一个水表玻璃厂。方仁钦顿时就心动了。
在江湖浪迹多年的曹德旺,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大路。
但玻璃厂的运转并不顺利,折腾了一年多,依然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曹德旺主动请缨,前往上海找朋友帮忙,找到了耀华玻璃厂的工程师李维维,到高山后,立马指出了问题,给了详细建议。
曹德旺二话不说,带着一群工人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设备的改造。
自此,玻璃厂才开始正常运转。但不尽如人意的是,玻璃厂的管理一直非常混乱,6年换了6个厂长,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一直亏损。
1983年初,高山公社干部打算让曹德旺接管玻璃厂。上任之初的曹德旺大刀阔斧,不到4个月时间,就给公社交齐了6万元的份额。
后来有一次,曹德旺坐车到武夷山游玩,偶然间从司机口中得知:市场上几乎全部是进口玻璃,成本也就几十块,可能卖到上千元。
看到这些,曹德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我要为中国人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这片玻璃要代表中国人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与外国人竞争。
1985年,曹德旺开始张罗着制造汽车玻璃。曹氏汽车玻璃投放市场之后,曹德旺的产品不仅质量过硬,而且价格不到进口玻璃的一半,4个月就盈利70万,第二年产值已经突破了600万大关。
1987年7月,41岁的曹德旺更进一步,联合了11个股东,成立了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华为从出生到站稳脚跟
突飞猛进的曹德旺剑指中国汽车玻璃第一人,但初入商界的任正非很快被社会毒打一顿。
在担任分公司经理之后,任正非就被一家贸易公司骗了200万,然后被开除。并且不久之后,妻子孟军与任正非离婚。
任正非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照顾女儿孟晚舟和儿子任平,一家5口人挤在不到二十平方的小屋子里,生活捉襟见肘。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决定要创办公司,东山再起,用2万元创立了华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任正非接触到电话交换机,觉得潜力够大的他一番折腾之后,拿下了香港鸿年公司HAX交换机的代理商。
在做了一段时间代理之后,瞅准机会的任正非让搭档郑宝用组织团队,开始全力自主研发交换机。HJD48交换机很快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在上市的当年就为华为带来了超过1亿元的营业额。
任正非的事业这才算正式迈入了正轨。
后来任正非盯上了可用于长途通话的程控交换机。但这个时候,大型程控交换机技术只掌握“七国八制”手里,即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的阿尔法特,日本的NEC和富士通,不仅售价高,态度也特别倨傲。
任正非决定,华为也要马上研发自己的程控交换机。
不过,任正非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普遍反对,大家觉得华为才刚刚起步,安稳赚钱最重要,这种冒险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一亿元的营业额它不香吗?
在风险面前,思前想后的任正非决定先去美国取取经。
一返回深圳,任正非就安排郑宝用搭建团队,对标美国最先进的AT&T五号机,并放出狠话:研发成功,我们就有发展;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1993年,华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JK1000终于研发成功,并顺利获得了邮电部的入网证书。一年之后,任正非又研制出万门机。
就这样,华为在通信领域站稳了脚跟。
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华为掀起了民族企业抗击进口产品的大潮。在步步为营中,靠着质量与性价比,华为接连拿下了国内的重要市场,成为一柄矛枪。
不过,任正非的目标不只在此。
1996年,华为与李嘉诚的和记公司在交换机领域展开合作,正式开启国际化之路。
此后,华为南征北战,熟读《毛选》的任正非秉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高举着狼性文化大旗,相继在俄罗斯、拉美、中东、欧洲等地区攻城拔寨,开始向国际巨头挺进。
五年之后,任正非在内部做了题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讲话,正式宣布向美国进军。
此时,在大洋彼岸等待着华为的,是思科。华为想要拿下美国市场,与思科的决战不可避免。
2002年,亚特兰大电信设备展会,华为率先亮剑,将展台直接布置在思科展台旁边。
游客们惊喜地发现,在性能和技术旗鼓相当的前提下,华为设备的价格要比思科低20%。借助这次展会上的碾压优势,华为在美国的销量上涨超过70%,一夜成名。
不过,思科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炮制出“华为威胁论”在思科被炮制出来,在美国媒体的渲染下,两方剑拔弩张。
在一年之后,思科在德克萨斯正式起诉华为。在长达77页的诉讼状上,思科给华为安上了“21项罪名”。
年近花甲的任正非掷地有声:海尔输了,联想输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输了,我们不能一直输。我们是中国电信产品的代表,如果在美国栽了跟头,后面其他的企业就更没有再战的勇气了。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2003年3月17日,华为和思科的第一次法庭对峙,在思科的公关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美国国民众甚至部分中国媒体,都站在了思科这一边,华为孤立无援。
看着局势岌岌可危,任正非决定剑走偏锋,在同盟和舆论上发力。
他先是邀请最高水准的律师团队来华为参观,体验产品,接着开诚布公,将公司的管理机制、研发流程和审计制度向媒体和民间团体和盘托出。
更要紧的是,华为与思科的另一家竞争对手3COM迅速展开了合作,并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通讯专家亲往华为核对研发流程,最终得出结论:华为和思科的产品重合度不到2%。
在第二次开庭中,3COM合资公司的CEO克拉夫亲自站上法庭,以自己的名誉为华为的产品做担保,形势开始逆转。
很快,法庭驳回了思科要求封杀华为的提议,而在媒体朋友的支持下,美国民众逐渐消除了对华为的偏见。
华为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坚决守住中国企业的尊严
就当任正非在海外开疆拓土时,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也高歌猛进。福耀玻璃与华为的节奏非常一致,靠着优质的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步步推进。
不过,美国的肥肉动不得,曹德旺也遇到了麻烦。
2001年2月,美国PPG公司联合另外两家玻璃公司,联合向美国商务部起诉中国玻璃倾销,曹德旺站到了风口浪尖。
曹德旺深思熟虑之后,朗声拍板:不但要应诉,还要组织最强的团队来保证胜诉。
他告诉高管们:如果我们不去应诉,就等于承认倾销,无疑就相当于放弃了国际市场。我们可以作出放弃的决定,但丢掉的不是"国际市场"四个字,更丢掉了中国企业的尊严。
不过,按照惯例,美国法院会先判定倾销,开出高额罚单,然后再拖几年,一般企业要么完蛋要么也就溜了,无数国外企业就是这样在美国折戟的。
不过,曹德旺有自己的办法,他先是找银行开信用证明来抵交罚金,保住现金流。
接着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反倾销研究所,组织学者们研究国际贸易上的法律和案例,并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扩大声势。
但就在曹德旺稳中有进的时候,与美国PPG的反倾销案还没完,加拿大PPG玻璃公司又向加拿大海关税务总署和国际贸易法庭提交申请,要求对福耀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
四面危局。
曹德旺的律师团队在审查PPG的海关资料时,发现加拿大PPG公司在枫叶国卖的汽车玻璃竟然是由美国生产,然后运到加拿大的。
曹德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漏洞,在辩论时公开质问加拿大法庭:加拿大是主权国家还是美国的一个州?如果加拿大是主权国家,那美国PPG跟中国福耀都是外国人,没有权告我们玻璃倾销。
很快,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终审裁定福耀玻璃倾销不成立。不久,曹德旺在美国也拿下了倾销案的胜利。
58岁的曹德旺赢了,福耀玻璃也在大洋彼岸扎下了根。
争锋并没有停休
在5G赛道上,美国一套流氓拳,把中兴打落云端。在踩掉中兴之后,美国乘胜追击,将同样的招数用在了华为身上,全面围追堵截。
不过,华为既未让步,也没有退出,靠着寸劲,步步周旋。
半年之后,加拿大逮捕孟晚舟。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有人按捺不住躁动了。当前后受敌的时候,任正非依然在坚持: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2019年5月份,美国政府亲自下场,以安全这一莫须有的罪名为由,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公开打击。
但好在,早在2004年,华为就开始了布局,成立海思科技,委派工作狂人何庭波以每年超过年收入10%的研发费,进行芯片的自主设计。
这条路,也许现在仍未看到出路,但华为在走,任正非在坚持。中国需要这样的破冰者。
2016年12月,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厂的消息刷屏网络。70岁的曹德旺第一时间接受采访辟谣:我是中国人,我事业的重心一定在中国。
曹德旺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不仅放弃了早年取得的美国绿卡,更告诉几位子女,如果不取消美国国籍,就不能继承他的遗产。
他一再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福耀,我移民了,中国就没有汽车玻璃了。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曹德旺个人捐款已经超过了1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
来源:守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