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来自帝晶光电,新宙邦和厦门宏发等3家企业的研发、产品线和人力资源核心高管齐聚深圳,参加了乔诺商学院第13期IPD技术竞争力圆桌会,在华为公司最高管理奖“蓝血十杰”奖获得者、某产品线CTO方老师,以及华为公司某产品线SPDT总经理刘老师等专家的带领下,聚焦 “如何管好技术投资,如何构建技术断裂点” 的话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三家企业分别介绍了在创新以及技术竞争力方面的TOP3问题,并在其它参会企业和专家双重启发、引导下找到了问题的根因。辅导专家老师也结合每家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以下是IPD圆桌会现场,学员与专家的互动场景(受篇幅限制,仅作部分展示):
场景1
客户:老板对研发工作不满意,看不到研发的价值在哪里?
老师:研发组织的责任,就是要在公司竞争焦点上做出创新,支撑商业成功,这是商业组织内研发团队的独特价值;在研发技术策略上,研发组织负责人要和公司管理层和老板达成共识,是做技术创新者还是跟随者。
场景2
客户:在企业里,工作要流程化,流程要标准化,标准要细节化,企业规模在10-20亿阶段的组织是职能性组织,若成立各种委员会,可能很多委员会还是来自职能领域各个主管,都是同样的那些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方老师:流程一定来自实践,流程的Owner一定是业务主管,流程的表达是流程部来牵引的,流程的定义一定是业务部门,流程是不是体现了公司最佳实践,我们的流程是不是跟公司的实践一致。
刘老师:各种委员会的职能和重心不同,由职能部门主管构成的团队,主要责任是商业管理和经营管理;若是技术委员会,要坚定地让技术领域的专家占主导地位,职能部门主管不要代替专家意见,确保委员会的功能专业性。这样就不会出现各种委员会都是职能部门主管构成的局面。
场景3
客户:关于国产替代的问题,国产技术在某一两个点形成了突破,可以对外部技术进行替代,但是马上会发现,其它技术点需要继续攻克。例如:芯片设计能力解决了,芯片制造能力还需要攻克。如何在全产业链上不被卡脖子?
老师:整个产业链是全球化的,商业组织可以联合上下游各个环节,来共同解决问题。能够分工协作的,尽量不要通吃,通吃对能力要求极高,也不利于产业生态发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构建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若分工协作不能达成商业目标,或者受外部环境限制(例如全产业链受到供应限制的极端情况),则必须自己逐步找到每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否则无法生存和发展。业界标杆华为公司在这个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实践范例,作为其它商业组织的参考。
圆桌会上,老师们和学员们不断进行观点碰撞,思想火花四溅,圆桌会上金句不断:
1、通过标杆公司降成本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只要商业组织敢于面对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持续通过策略调整保持商业领先。
2、老板事必躬亲,大事小事全部过问,老板本身就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会限制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
3、如何为未来花钱、投资是最难的,也是回报最高的。
4、对未来的竞争力规划是基于假设进行思考,不是靠当前逻辑推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