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企业培训网!本站提供优质培训课程和培训服务!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 将本站设为首页 |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客户服务的本质:以人为本的细节

“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彼得・德鲁克

而客户服务,正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核心纽带。可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客服却陷入了 “两难困境”—— 员工怕接投诉电话,面对客户的愤怒只会机械念话术;客户反馈问题后,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 “踢皮球”,最后只能带着不满离开。

更遗憾的是,不少管理者把客服当成 “成本中心”,觉得只要不出错就行,却忘了一次优质的服务能留住老客户,一次妥善的投诉应对甚至能让客户更忠诚。

客服的核心价值

很多人觉得客服就是 “接电话、回消息”,负责解答疑问、处理售后,只要客户不投诉就算完成任务。但其实,客服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 它是企业的 “听诊器”,能最先捕捉到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问题;更是 “转化器”,能把满意的客户变成回头客,把有不满的客户拉回来。

从成本角度看,老客户的复购成本比新客户低 5-25 倍,而客服正是留住老客户的关键。比如客户买了一款家电,使用中遇到小问题,客服不仅快速帮忙解决,还主动告知保养技巧,客户下次换家电时,大概率会优先选这个品牌。反过来,如果客户反馈问题后,客服态度敷衍,哪怕产品再好,客户也可能再也不买。

真正的 “WOW 服务”,不是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超出客户的基本期待。比如客户网购了一本书,客服发货时多放了一张手写的书签,上面写着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启发”;比如客户出差住酒店,前台记得他上次说过喜欢靠窗的房间,主动预留了同款房型。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而这种重视,正是客服最核心的价值。

投诉是机会不是麻烦

提到客户投诉,很多客服和管理者第一反应是 “头疼”,觉得是客户在 “找茬”,甚至会让员工尽量回避。但实际上,投诉不是麻烦,而是企业改进的机会,更是提升客户忠诚度的契机 —— 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里常说的 “服务补救悖论”:成功处理客户投诉后,客户的忠诚度往往比没遇到问题的客户还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客户投诉时,本质上是在 “给企业一次机会”。如果客户遇到问题后连投诉都不想提,直接默默离开,那企业连改进的机会都没有。比如客户在餐厅吃到异物,他选择投诉,说明他还愿意给餐厅一次改正的机会;如果他直接转身走,再也不来,餐厅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卫生问题有多严重。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投诉的客户是 “活的反馈源”。他们会直白地说出企业的问题 —— 可能是产品设计不合理,可能是流程太繁琐,可能是员工态度不好。这些反馈,比企业花钱做市场调研得到的信息更真实、更具体。比如某手机品牌收到客户投诉 “充电口容易坏”,研发团队根据这个反馈改进了接口设计,后续同类投诉减少了 80%,还吸引了更多注重耐用性的客户。

倾听的 3 个要点

处理投诉的第一步,不是急着解释或解决问题,而是学会倾听。很多客服刚听客户说两句,就打断对方说 “我知道了,这是因为……”,结果客户更生气 —— 因为客户此时最需要的是 “被听见”,而不是 “被教育”。做好倾听,关键要抓住三个要点。

首先是不打断、不判断。客户情绪激动时,打断只会激化矛盾。比如客户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你们的客服电话一直打不通”,此时不要急着说 “今天咨询量太大了”,而是先让客户把话说完。哪怕客户说的有偏差,也先听完整,再慢慢沟通。因为客户在情绪上头时,需要的是 “宣泄渠道”,而倾听就是最好的渠道。

其次是捕捉关键信息。客户投诉时,往往会夹杂很多情绪性的表达,比如 “你们这是什么破服务”“我再也不买你们的东西了”,这些是情绪,不是核心诉求。客服要学会从情绪里提炼事实:比如客户反复提到 “昨天申请的退款没到账”“联系了两次都没结果”,这才是关键 —— 核心诉求是 “尽快拿到退款”,情绪是 “因为两次没结果而着急”。

最后是复述确认。听完客户的话后,用自己的话把核心信息复述一遍,确认自己没理解错。比如 “您的意思是,昨天上午 10 点申请了订单退款,到现在还没到账,期间联系了两次客服,都没得到明确回复,对吗?”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客户知道你真的在听,二是避免因为信息误解导致后续处理出错。

共情不是讨好

倾听之后,下一步是共情。很多客服把共情当成 “讨好”,比如客户说 “东西坏了,我很生气”,客服只会说 “别生气,会好的”“抱歉给您带来麻烦了”,这些话太空洞,客户根本不会觉得被理解。真正的共情,是 “理解客户的情绪,并让客户知道你理解”。

要做到共情,首先要区分 “共情” 和 “同情”。同情是 “我为你难过”,共情是 “我懂你的感受”。比如客户说 “我明天就要用这个东西,现在却发现是坏的,耽误了我的事”,同情的说法是 “真倒霉,太可惜了”,共情的说法是 “我特别理解您的着急,明天就要用,现在出问题,换做是我也会慌,毕竟耽误事太麻烦了”。后者没有空洞的安慰,而是直接认可了客户的情绪,让客户觉得 “你懂我”。

其次是共情要具体,不泛泛而谈。不要说 “我们很重视您的反馈”,而是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说 “您为了这个东西等了这么久,现在还出了问题,确实让您受委屈了,我们一定尽快解决,不让您再等”。具体的共情,能让客户感受到 “你关注的是我这个人,不是在走流程”。

还要注意,共情不是 “站队”,不是说 “都是我们的错”,而是 “理解你的感受”。比如客户因为操作不当导致产品出问题,客服不用硬说 “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可以说 “我理解您现在的着急,毕竟花了钱买的东西用不了,肯定不舒服。我们先一起看看怎么操作,说不定很快就能解决”—— 既认可了客户的情绪,又为后续解决问题留了空间。

解决问题的逻辑

共情之后,就到了最核心的 “解决问题” 环节。很多客服处理问题时没有逻辑,要么随便承诺 “我帮你催一下”,要么让客户 “等通知”,结果客户等了半天没消息,反而更不满。解决问题,要遵循 “明确、可落地、有反馈” 的逻辑,核心是让客户 “安心”。

首先是明确责任,不推诿。客户最讨厌的就是 “踢皮球”,比如问 “我的退款什么时候到”,客服说 “这是财务的事,你找财务”,客户再找财务,财务又说 “要客服提交申请”,来回折腾,客户的耐心早就没了。正确的做法是,客服主动承担责任:“退款需要财务那边处理,我现在就帮您提交申请,并且跟财务确认进度,今天下午 6 点前给您反馈具体到账时间”—— 哪怕不是自己的直接责任,也要成为客户的 “对接人”,而不是 “传声筒”。

其次是给出具体方案,不用 “模糊承诺”。比如客户买的商品没货,不要说 “很快就会有货”,而是说 “这款商品现在缺货,我们已经在加急补货,预计 3 天后到仓,到仓后我会第一时间帮您发货,并且给您申请一张 10 元的无门槛优惠券,补偿您的等待时间”。“3 天后到仓”“10 元优惠券” 都是具体的,客户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要等多久,自然会更安心。

还要遵循 “SMART 原则”。具体(Specific):明确告诉客户要做什么,比如 “帮您提交退款申请”;可衡量(Measurable):让客户知道如何判断进度,比如 “下午 6 点前反馈到账时间”;可实现(Achievable):不随便承诺做不到的事,比如不能保证 “今天一定到账”,就说 “今天反馈到账时间,一般 1-3 个工作日到账”;相关(Relevant):方案要聚焦客户的核心诉求,比如客户要的是 “尽快用商品”,就不要只给优惠券,还要帮他找替代方案;时限(Time-bound):给明确的时间节点,不让客户无限期等待。

跟进的闭环思维

很多客服觉得 “问题给出方案就结束了”,其实不然 —— 如果后续不跟进,客户还是会觉得被遗忘。比如客服说 “下午 6 点前反馈退款进度”,结果到了 7 点还没消息,客户肯定会再次投诉。处理投诉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 “跟进闭环”:从方案落地到问题解决,全程让客户知道 “进展如何”。

首先是按时反馈,哪怕没结果。比如客服承诺下午 6 点反馈退款进度,但财务还没回复,此时不能不联系客户,而是要主动说 “非常抱歉,财务那边还在核对您的退款信息,我已经催了,预计晚上 8 点前一定给您答复,期间您有疑问可以随时找我”。主动告知 “没结果”,比让客户追问更显诚意,也能避免客户因为 “没消息” 而焦虑。

其次是问题解决后,确认客户满意度。比如客户的退款到账了,客服可以主动问 “您的退款应该已经到账了,您查收一下?这次处理过程中有没有让您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想改进一下”。这一步不仅能确认问题是否真的解决,还能让客户感受到 “企业在乎我的感受,不是解决完就不管了”。

还要做好 “后续预防”。比如客户因为 “不知道退款需要审核” 而投诉,客服在解决问题后,可以顺便说 “以后您申请退款后,在订单详情里就能看到审核进度,不用再特意联系我们,这样更方便”。通过一次投诉,教会客户如何避免类似问题,既能减少未来的投诉,也能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

团队培训的重点

做好客户服务和投诉应对,不是靠单个客服的 “天赋”,而是靠团队的 “能力”。很多企业的客服培训只教 “话术”,比如 “客户说生气,你就说抱歉”,结果员工遇到没见过的场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正有效的培训,要聚焦 “能力”,而不是 “话术”。

首先是场景模拟培训。与其背话术,不如让员工 “实战演练”。比如设置 “客户因商品破损投诉,要求立刻退款”“客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情绪激动” 等场景,让员工扮演客服,管理者或同事扮演客户,真实还原沟通过程。演练结束后,大家一起复盘:“刚才哪里没做好?比如客户说‘再不退款我就投诉到消协’,你当时说‘那你去投诉吧’,这句话太冲了,应该怎么说更合适?” 通过模拟,员工能更熟练地应对各种情况,比背话术管用得多。

其次是案例复盘分享。每周或每月,收集团队里处理得好的投诉案例和处理得不好的案例,一起分析。比如好的案例:“小王上周处理了一个客户投诉,客户因为物流延迟很生气,小王先共情,再帮客户查物流进度,最后申请了补偿,客户还特意回来表扬”,分析小王做对了什么;不好的案例:“小李处理客户投诉时,打断了客户三次,导致客户更生气”,分析哪里错了,下次该怎么改。案例都是身边发生的,员工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还要培训 “产品和流程知识”。客服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了解,怎么帮客户解决问题?比如卖家电的客服,要知道不同型号的功能差异、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做电商的客服,要知道退款流程、物流时效、售后政策。只有把产品和流程吃透,客服才能在处理投诉时游刃有余,不用每次都去问别人 “这个怎么弄”。

工具辅助效率

除了人的能力,工具也能帮客服提升效率,让客户体验更好。很多企业觉得 “客服靠嘴就行”,忽略了工具的作用,结果员工每天要重复回答很多相同的问题,没时间处理复杂的投诉;客户也要反复跟不同的客服说明情况,体验很差。选对工具,能让客服和客户都 “省事”。

首先是 CRM 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记录客户的所有互动信息:比如客户上次买了什么、投诉过什么问题、喜欢什么类型的产品。比如客户再次投诉时,客服打开 CRM 系统,就能看到 “这位客户上次因为退款问题联系过,当时已经解决”,不用再让客户重复说 “我上次怎么怎么样”。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客户觉得 “你们记得我”。

其次是智能客服辅助工具。对于简单的问题,比如 “怎么查订单”“退款需要多久”,可以让智能客服自动回复,不用人工客服介入。这样人工客服就能把时间花在复杂的投诉上,比如客户的特殊需求、情绪激动的投诉。智能客服还能给人工客服 “提示”,比如客户提到 “充电口坏了”,智能客服会自动弹出 “充电口故障的处理流程”,帮客服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还有工单系统。当投诉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时,比如客户投诉 “产品质量问题,需要退货 + 赔偿”,客服可以在工单系统里创建一个工单,分配给售后部门处理,并且能实时查看工单进度。这样不用客服反复去催各个部门,客户也能通过工单编号查到进度,避免 “不知道谁在处理” 的情况。

危机客服的原则

有些投诉会升级成 “危机”,比如客户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公开投诉,还 @了很多大 V,或者一群客户因为同样的问题集体投诉。这种时候,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品牌口碑,甚至引发公关危机。应对危机客服,关键要遵循 “快速、真诚、透明” 的原则。

首先是 “黄金 4 小时响应”。危机发生后,4 小时内是关键期 —— 如果企业迟迟不回应,负面信息会快速扩散,客户会觉得 “企业不在乎”。比如客户在微博投诉 “买的奶粉有异物,孩子喝了不舒服”,并配了图片,企业要在 4 小时内做两件事:一是在评论区公开道歉,比如 “看到您的反馈非常着急,孩子的健康最重要,我们已经私信您,希望能了解更多细节,比如购买渠道、生产日期,我们会立刻安排检测,并且承担孩子的检查费用”;二是私信客户,快速对接处理,避免客户在公开平台继续吐槽。

其次是真诚不推诿,不找借口。危机面前,客户最反感的是企业 “甩锅”,比如 “这是物流运输过程中损坏的,跟我们没关系”“是客户自己保存不当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先道歉,再解决问题,比如 “不管是什么原因,给您和孩子带来了麻烦,我们非常抱歉。我们会先安排专人跟进,帮您处理退货退款,同时对同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确保其他客户的安全”。真诚的态度能减少客户的敌意,为后续处理争取时间。

还要透明公开进度。比如集体投诉 “某款 APP 突然无法使用”,企业要定期在官方账号发布进度:“目前技术团队正在紧急修复 APP 故障,预计 2 小时内恢复正常,恢复后会给所有用户发放一张 5 元优惠券作为补偿”“已经修复 50% 的用户,剩余用户预计 1 小时内恢复”。透明的进度能让客户知道 “企业在做事”,减少焦虑和不满。

写在最后

客户服务不是 “成本”,而是企业的 “隐形资产”;投诉应对不是 “麻烦”,而是提升客户忠诚度的 “机会”。真正的 “WOW 服务”,不是靠花哨的技巧,而是靠 “以人为本” 的态度 —— 倾听客户的声音,理解客户的情绪,解决客户的问题,跟进客户的反馈。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失去客户,企业便无从谈起。” 做好客户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管理者重视,需要团队能力提升,需要工具辅助,更需要每一个客服都把客户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当企业能把 “让客户满意” 变成 “让客户惊喜”,能把 “处理投诉” 变成 “留住客户”,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积累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而这些客户,终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  发布时间:2025/10/27 21:24:56)
绩效考核暨KPI与BSC实战训练营
版权声明:
1、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2、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企业培训网立场,本网站不对文章的真伪性负责。
3、本网刊发的各类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转载刊发仅为网友免费提供管理知识与资讯,不以赢利为目的。
4、用户如发现本网刊发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权方面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站经核实后将进行相关处理。
企业培训导航
·按培训课题: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生产管理
研发管理
营销销售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职业发展
高层研修
标杆学习
认证培训
专业技能
·按培训时间:
一月课程
二月课程
三月课程
四月课程
五月课程
六月课程
七月课程
八月课程
九月课程
十月课程
十一月课
十二月课
·按培训地点:
北京培训
上海培训
广州培训
深圳培训
苏州培训
杭州培训
成都培训
青岛培训
厦门培训
东莞培训
武汉培训
长沙培训
最新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年卡
企业培训专题
爆品战略
国际贸易
股权激励
领导执行
战略规划
学习华为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产品经理
采购管理
生产计划
供应管理
精益生产
现场管理
车间管理
仓储管理
营销创新
客户服务
谈判技巧
销售技巧
微信营销
电话营销
网络营销
客户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试
劳动法规
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
培训体系
团队建设
内部培训
档案管理
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非财培训
应收账款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产培训
中层经理
商务礼仪
沟通技巧
班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训需求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企业培训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推动企业进步,助力企业腾飞!
客服电话:010-62258232  QQ:25198734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27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