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边际效益不递减
有人说,唯有技术给人类带来文明的进步。因为技术创新来自人的大脑,因而基本不损耗资源,而技术的运用是对资源的集约和高效利用,其效用是对更多的资源的优化利用,因此,技术的边际效益不会递减,反而会因技术的叠加而增长。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原因,也是许多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原因。
以华为和海信(2000/3、2006/1)为代表的不少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华为的创新努力,使他们的利润率成为中国大企业中最高的;海信在周厚健刚掌权的1992年,就把技术人员的收入提高到普通员工的3~4倍,从而让全集团形成了“技术立企”的共识,并奠定了200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芯片“信芯”的研发成功。
在这个资本、人才都不缺少的时代,“技术就是一切”;在这个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的时代,技术已成为非常普通的商品,技术市场变得竞争激烈。所以明基(2003/7、2005/9)要尽最大努力将德国西门子的手机业务一口吃下,其实是冲着西门子的3G手机专利去的。因为这是全球手机行业的发展方向;而偏居于昆明的滇虹药业(2003/2),将种种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整合到自己的周围,是因为这是技术资源最便利的利用方式。而杭州的阿里巴巴(2003/9)运用互联网技术,做成了许多人做梦都想不出的事。
速度将成为首要经营目标
这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令库存和资金占用率大大降低,此时周转率达到最快,企业效益才能达到最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预言:“总有一天速度将超过成本和品质,成为涵盖企业整体的首要经营目标。”
道理很简单,当两个相互竞争的企业成本和品质都非常健康,并具有同样技术水平的时候,竞争就只能比谁的速度更快。
在这个时代,企业的速度意味着模式的创富能力,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速度。
戴尔(Dell)用网络技术改造价值链,他们抛弃了大规模生产和代理商分销的模式,采取消费者定制的直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在几小时之内为顾客定做电脑,用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建立新的行业标准;阿里巴巴(2003/9)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商人们的交易方式。它的速度是一种加速度,互联网有多宽,他的会员就有可能按几何级数长到多大;严介和,用先修路后付款的方式,让财富一年爆增100多个亿;陈天桥的速度是网络的速度,他能在三四年间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人;李彦宏股票在美国上市,他的速度则是人们投资下注的速度;卫哲领导的百安居(2004/12)所追求的速度,是先进行慢速的积累,达到一个量的临界点之后,因质变而突然爆发出来的高速度。也许这才是企业经营最好的战略安排,它既是一种自我壮大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巧妙的障眼法。海信十多年默默的技术积累之后,在最近两年开始轻松发力,也正是这样的逻辑。
国美、苏宁连锁店的扩张,正应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预言,当这两家企业本身很健康的时候,他们比的就是建店的速度;提高周转率,是追求赚钱的速度。IT卖场南京的宏图三胞,其商品每年周转达50次以上,这种超高速使它在两三年内就成为中国最大的IT卖场;经营的扁平化,是追求管理的速度。因为企业一做大,结构就变得庞杂,层次众多,规模化的资源却发挥不出规模化的效益,于是进行ERP管理,进行扁平化改革。上海威达(2005/6)在这种情况下,对速度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总公司与经销商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盟关系,其一体化的模式体现出一种“无缝隙”的快捷。
速度既带来时间,也带来空间上的距离。对速度的追求,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质,所以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死时速的时代。
市场关系:创造美丽新世界
大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在最近几年渐渐消停下来。这种牺牲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最终大家都没有利润和发展的做法,显然非常恶劣。彩电因此而全行业亏损,VCD行业消弥于无形,保暖内衣再没人提起。这一切皆源于同质化竞争。
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是相互残杀的“红海”,而企业应更多地在差异化的“蓝海”中寻找新的机会。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就不同,他们的观念是超越竞争。如微软以制订行业标准的办法“君临天下”,沃尔玛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信息技术管理物流无人能及,IBM开电脑行业服务之先河。他们讲求个性化,同时注意合作和协同,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不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成熟起来,他们开始明白差异化是摆脱恶性竞争的最佳途径。深圳铜锣湾的陈智(2005/5)从美国引进ShoppingMall式大卖场,在中国首开先河;中国最好的民办高校西安外事学院(2001/2),也以独特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奇正藏药雷菊芳(2001/3)在全国市场是“藏药第一人”,福耀玻璃曹德旺(2005/8)做汽车玻璃,也是做别人即使想得到也做不到的事。
这时候,越是差异化,就越不可替代,你的市场地位将越发巩固。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企业不可能涉足太多的领域,他必须将一部分业务外包。百安居将保洁、企划等外包,而新兴的中国内衣第一品牌朵彩将整个生产环节外包,但同时又每年在全球整合最新材料和技术,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聪明的企业,会一边做减法(外包),一边做加法(整合),减去的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重复性劳动,增加的却是企业新的技术能力、资源和生命力。中国新兴企业的敏捷和变革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企业,已开始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讲究弹性、敏捷、变革和协作能力。蒙牛(2005/3)在崛起的时候,将冤家伊利品牌以第一品牌的身份,写进了自己的营销宣传中,而自己甘居其后;重庆火锅协会聚集了大批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非但不同行相轻,而且还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将重庆火锅连锁事业推向了全国。因为此时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说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将大量出现,老对头可以成为新朋友,朋友又经常是策略性的、阶段性的。在竞争与竞合中,企业将更加专注于自己核心技术的发展,追求组织的弹性和扁平化,尽量整合外部资源而不是将所有的资源都背负在组织内部。
相信中国企业,将在这个正确的方向上,创造出一个更加美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