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提:政府和政策越来越理性和开明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在1996年到2005年十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当归结于政策的优化。政策的优化,显然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来推动的——经过十年探索,中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已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这十年,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种种商业行为不断获得纠正;
这十年,全民解放思想,政治回归理性,企业经营有了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所以每一个因改革开放而受益的人,都应对这样的变革,心怀感激。
那么这十年,中国企业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不再以做生意的方式做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多少名噪一时的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便风光不再,销声匿迹了。企业短命的主要原因,便是对策略的崇拜。换言之,即他们热衷于按照做生意的方式做企业,而不是按照企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在战略规划之下理性地做企业。
生意的特征是转手买卖,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是典型的以短期利益为目的的投机行为。企业的表现是:多元化资金分散、同质化恶性竞争、以目标替代战略、以速度掩盖矛盾、以规模扩张替代能力扩张、迷信经验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但不可能做长久。
转手买卖是一种最原始的商业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穷怕了的中国人找到了这种致富的简易方式,追求一夜暴富的冲动身影遍布中国每一个角落,市场混乱不堪,也造就了不少大腕。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样的企业只有三五年的生存期限实属正常。因为很重要一点,他们不能像一个真的企业那样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服务、体验等),然而只有稳定地为顾客创造价值并占据自己的位置,才可能在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这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从做生意转向做企业。而企业的要求是:有长远的规划,追求稳定的增长节奏;长中短线结合,短线中线稳定获利,长线投资储备;规模产出需要大量资金和整合周边资源来实现良性周转;以创新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要有战略眼光,做未来而不仅仅是做当下;企业按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制度保障所有行为的高效并符合企业利益……
中国制造拥有全球
信息的全球同步、资本的国际流动、产业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输出、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加快革新及必然的扩散,都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2001年10月加入WTO之后,中国理所当然地迅速成为“全球工厂”。当宝洁、家乐福等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赚取人民币之时,中国也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鼓励下,争先恐后地涌入全球各地占据国际市场空间。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相互交融,难解难分。
经济的全球化,使中国沿海企业格兰仕(2001/6)从全球拿来生产线,然后向全球供应微波炉;也使位于亚洲大陆中心地带、大漠戈壁深处的新疆美克集团(2002/10),从瑞典买木材,在中国生产,然后卖到美国,成为全球“松木家具之王”;同样是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超一流企业海尔(1996/6)走向全球,也使广东顺德南头镇一个小胡同里的企业,开始每年上亿元地为南美洲等地出口电磁炉,而三年前它仅仅是个“前店后厂式”的手工作坊;经济全球化,不仅使浙江新昌的万丰奥特(2003/3)成为全球汽车配套商,不仅使深圳比亚迪(2003/5)成为电池行业的全球品牌,也使种在新疆土地里的几棵棉花种子,最后成为欧洲人身上的一条牛仔裤;不仅使志高空调(2003/6)将产品销到了一百多个国家,也使非洲需要的某种药材,改变了中国西南地区一生都未到过县城的成千上万农民的命运……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卖产品,以致国内外消费者目瞪口呆:“在美国的商场里想买到不是中国产的商品都难”!温州的打火机畅销全球,温州的皮鞋让欧洲人痛苦……“北京上空一只蝴蝶飞舞时搅动的空气,几天后可能变成纽约的一场倾盆大雨。”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天平上,最重要的一块砝码。
服务让企业具有动人的力量
稍微留心一点,你会发现目前市场正在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许多前沿企业已经用定制化、个性化、实时化的服务代替大众化、固定化的产品。这是真正的顾客导向。这里的一个突出趋势是,生产商、制造商同时也是服务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销售产品变为提供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服务创造更高的利润。
我们报道的影视业香港凤凰卫视(2001/1)、网络安全方面的台湾趋势科技(2001/7)、做建材市场的湖北蓝星(2001/4)、零售业的百安居(2004/12)、做电脑销售的上海威达集团(2005/6)、餐饮业的重庆小天鹅火锅(2002/9)、德庄火锅(2005/7)等即是如此。他们要么服务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虚拟世界,要么直接服务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不但自己卖建材,还给别人提供卖建材的场所,还替消费者装修;他们不但卖电脑,还帮客户进行系统安装和运行维护;他们不但让客人吃,还要让客人吃得视觉、听觉、味觉处处享受。
当多年以前海尔以“海尔五星级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时,服务经济时代在中国就诞生了。华为、东软、远大空调(2000/2)等一批企业卖出产品后,还用电脑网络将产品的监测维护持续终身;联想从2001年起要做“服务的联想”,而现在买房、买车,你可以到银行去获得信贷的服务。过去电话初装费要数千元,现在不需花钱,电信部门只希望你交电话费;买汽车看上去很贵,但汽车的维修保养服务,那才是别人真正赚钱的地方;旅游,那是服务于人的眼球;游戏,那是服务于人的心理……
服务已经铺天盖地。有多少行业,就有多少种服务;有多少企业,就有多少具体的服务行为。此外,服务还有另一层面的含义:为了让消费者产生体验的满足,而在产品中注入服务的因子。
比如,有钱人买名牌服装之时,他们所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名牌所给予的高贵身份的自我暗示和满足,以及由此被人尊重的期待。那么,请在产品中提供促使他们产生这种满足的服务吧;比如,当下流行的女性小饰品,铺天盖地充斥着繁华街市,那是女性对美的天性追求和拥有美的快乐而虚荣的体验。那么,请产品中注入让他们产生这种体验的服务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时,钱就好赚了。服务是你提供的,那么请收费吧!服务是你所享受的,那么,请付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