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过去的金融市场秩序,也给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此消彼长提供了机会。
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受益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地区,是金融市场最发达、信用扩张工具运用最多的市场。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要小得多。尽管金融危机蒸发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账面财富,但全球资金并未干涸,总要在市场上找去处。
资金会流向哪里?从全球来看,这个问题虽然复杂,但资金偏好的几个基本原则是可以确定的:一是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良好的基本面和较快增长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这方面,不少新兴国家市场被看好;二是被低估但相对安全的市场领域,比如石油、矿产等资源类的大宗商品市场;三是货币被低估的市场,存在资产升值的可能。当然,各经济体的市场制度和自由度,也是一个常规性的重要因素。
上述三个因素中,一、三两个因素在中国都有着明显体现,这对国际资本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从最新的资金流入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点。据香港市场的最新数据,自2009年7月以来,流入香港的热钱就接近1000亿港币。为了抑制港币升势,维护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已连续半个月向市场注资共426.25亿港币。这些资金至少有大部分是冲着中国因素来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也有迹象,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缩小,第三季度为389亿美元,但第三季度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410亿美元,这表明近期资本流入已再度转热。
中国股市是反映市场看法的典型窗口。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现在不仅被国内外资金看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有不少著名的外资企业正式将进入A股提上议事日程,而国内A股市场推出国际板也已经紧锣密鼓;过去在中国企业中颇为时髦的海外上市潮,现在被A股上市潮取代;连已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不管是H股还是红筹股,也想回归A股再融一次资。至于海外资金大量涌入中国基金,也是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的证明。
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中国经济的复苏。从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来看,中国经济节节向好,全年实现8%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从中央政府一波强于一波的推动调整结构来看,这也是经济复苏态势确定无疑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政策举措。率先复苏的经济,不仅带给国际资本信心,也带给国内外企业以信心。
宏观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股市,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是拜全球金融危机所赐。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后被看多,这是在享受此轮金融危机带来得“红利”。在我们看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彻底过去、全球经济危机有效痊愈之前,中国将会被继续看多。在这个历史时段中,如果中国能够很好地利用形势,吸引国际资金,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继续改革,在理想状态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而中国股市也可能有一个质的提升——这不是指股指高低,而是指中国股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市场制度完善程度。
问题是,当中国面临历史机遇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基建”工作却没有完全准备好。比如对中国股市而言,中国股市的监管、市场化发行、信息披露、做空机制、多层次市场建设等;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最大的问题则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未实现,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把握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政策层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大胆推动改革,不要放过这次历史机遇。
作者:贺军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