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庆期间电影票房同样火爆的,是华谊兄弟上市路演的现场。现场排起了上百人的长队,这般热闹的场面在证券业里几乎没有出现过。王忠军形容说,华谊兄弟的路演更像是电影的首映礼。不仅仅是场面上的热闹,华谊兄弟网下申购所募集资金总额也是超乎预期的,总金额已经接近计划的2倍。最终确定的每股28.58元的发行价格也比专家预测的每股15元高出近一倍。
在很多人看来,明星、名导演、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电影作品是华谊兄弟受市场和投资者追捧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去掉明星的光环,把华谊兄弟当作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来观察,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太靓丽。2008年经营收入4.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800万元,2007、2008年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有评论认为:“如果刨去制作成本和营销成本,华谊兄弟其实并没有赚多少钱。2008年,华谊兄弟的营收水准其实还不如一家中等水准的都市报。”
市场与投资者并不缺乏理性,热闹的追捧背后吸引他们的不是华谊兄弟目前的营收与利润规模,而是一家行业中鲜见的努力成为“好公司”的企业,以及它所代表的商业模式与经营模式。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认为,一家公司必须经历三次转变才能称得上成功。第一次转变是“从做项目到做公司”。在做项目上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必须迅速转型到办公司、管理公司上来,解决如何依靠公司的组织连续生产的问题。与影视娱乐业中大多数搭草台班子,靠运作项目赚钱的公司相比,华谊兄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次转型。在以江湖气、个性化著称的娱乐圈里,华谊兄弟在工业化流程生产、财务管理、决策流程、团队考核等方面显得很“先进”。在公司75位原始股东强大的明星阵容背后,是把兄弟、朋友变成股东,以契约关系和股东关系替代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的转型。招股说明书中“对冯小刚个人依赖”的表述,说明华谊兄弟正在谋划着如何量产“冯小刚”的连续生产和增长模式。
第二次转型是“由做现在的公司转变为做未来的公司”。公司不仅能够正常组织生产,还需要连续十年、二十年连续不断增长,这要求公司有着良好的战略和管理能力。在这方面,刚刚完成上市征途成为公众公司的华谊兄弟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与规模的限制也将成为华谊兄弟未来的考验。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估算大约为6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华谊兄弟2009年预估的利润不足1亿元,而万科一年的利润则高达40亿元。
第三次转型是“由对股东有价值的公司转变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创造新的商业文明的企业”。迪斯尼、梦工厂、派拉蒙……好莱坞的娱乐巨头是华谊兄弟的榜样,但他们的成功不仅是经营模式、商业模式、产业链资源整合的成功,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形态的影响,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对商业文明的创造。就这样的角度而言,华谊兄弟上市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演出才刚刚开始。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