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经销商体系的培育,至少要4-5年的时间,“少于这个时间,根本做不来"。
如此一来,格兰仕空调要想弥补在渠道上的天然的劣势,就只能够救助于现代流通渠道——连锁性大卖场了。格兰仕空调一负责人也对《当代经理人》表示,“格兰仕空调需要在中国的渠道环境的大变革中获取机会。"言下之意,与连锁卖场的强力合作,依靠连锁卖场来导演空调业的翻盘,应该会成为格兰仕2006年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目前中国连锁卖场的空调的总销量仅仅占据着全国总销量的不到20%",“而且卖场盈利的空调企业并不多见,除非你很强势,但格兰仕明显不是",上述空调企业负责人向《当代经理人》表示了自己的质疑。
而中国家电问题研究专家罗清启也表示,目前中国的家电连锁卖场对中国家电企业的成长已经造成损害,“当制造企业没有别的渠道可以依靠而只能依赖连锁渠道形态,与此同时,连锁渠道甩掉产品进销差价的主营业务,而靠衍生的物业与金融业务来谋取暴利的时候,零售业对制造业的深度损伤就已经开始。"
不过,对于格兰仕空调业务的前途,格兰仕集团副总俞尧昌则的看法。他表示,格兰仕当时进入空调行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前的空调行业还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只有行业内的企业能够完全的自负盈亏,能够彻底的按市场规则做事的时候才是"。他认为,正是因为空调行业很多竞争主体不具备完全的市场能力,所以就免了犯一些错误,干出一些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来,象科龙就是。“而这就是格兰仕空调的机会",“格兰仕只要能挺到那一天,就是胜利"。
长期以来,格兰仕一直过分专注于制造领域,过于关注成本,远离市场,导致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调整和变化估计不足,反应能力滞后于市场发展,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韩伟在2006格兰仕微波炉年会上表示。
虽然格兰仕在2005年取得了不凡的战绩,但是韩伟对于格兰仕的整体表现似乎不是太满意,“销售公司的整体运营能力下滑"、“终端掌控能力弱"等等格兰仕在2005年遇到的棘手问题都被韩伟一一提及。
韩伟表示,虽然格兰仕微波炉在去年达到了2000万台的历史性的销量,并夺取了其多年的老对手LG退市遗留下来的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格兰仕产品的销售结构极其不合理,599、699元的特价机严重超标,产品的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慢,销售质量不容乐观。"
在微波炉的销售早已经从“过去整车整车卖的模式过渡过现在的必须单台单台卖的模式"的前提下,格兰仕的传统营销模式也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过去,格兰仕一直信奉的是所谓的“劳动密集型的销售模式",其主要销售对象各级分销商群体。竞争手法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人海战术"和“价格利器",促使各级分销商压货和回款。
而在流通渠道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连锁渠道日益强盛的今天,格兰仕的这一做法显然行不通。一方面,对经销商营销管理职能的不足,使得格兰仕对客户经营的关注和引导不足,“经销商的获利点更多的来源于厂家政策的支持、赠品等等,而非销售产品的毛利所得",而这样一来,就迫使厂家必须依靠更高的毛利来支持整个营销运营体系,格兰仕微波炉销售总经理韩平做如此表示。“而这切切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格兰仕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一业内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过于关注压货和回款,也造成了经销商对格兰仕的极为不满。
在当日的格兰仕微波炉年会上,格兰仕一核心经销商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格兰仕的销售人员的这一做法,“严重的提升了格兰仕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他说,原来批发商有一台电话就够了,反正电话打一打送送货就完事了。现在环境已经产生变化了,什么成本都增加,最大的增加就是资金利息成本。一方面,终端客户占用了代理商的大量资金,而“工厂办事处又要压代理商",“代理商好压,我们压客户难压",导致代理商的资金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
而格兰仕的另一核心经销商也表示,以前其几乎不用欠银行款,然而在越来越恶劣的经营环境下,他于去年也开始了大量的银行借款。
正是在格兰仕的过于粗糙的营销体系之下,2005年格兰仕的客户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韩伟显然也看到了格兰仕传统的营销模式的负面影响,“一边是渠道成本高企不下,另一边则是经销商的越来越普遍的不满"。
除了孩子,一切都要变
虽然问题重重,但是格兰仕却是一直都在“痛,并快乐着",也正如格兰仕一高层所说:“格兰仕并不害怕出现问题,怕的是没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如何看待企业自身的问题,是主动表白并积极解决,还是掖着藏着这一问题上,格兰仕的务实的态度可以说是表露无疑。
而明眼人也可能发现,格兰仕的口号也由之前的“世界品质,全球制造"悄悄改成了“世界领导品牌",格兰仕由单纯的制造领先转向创造领先,由价格型企业转向价值形企业的雏形已经显露无疑。
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表示,“格兰仕今后会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渠道体系,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各自不同的产品和型号,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坚决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也表示,“我感觉到在每一个时期都必须要选择最合适、最具体的战略。"他还以人穿鞋子为例,提出了一个“三双鞋子"的理论;“等于一个人你有一双脚都是要穿一双鞋,脚在每一个时期都在发生变化,发育期不同必须要更换不同的鞋子,路况发生变化也要穿不同的鞋。"“从格兰仕理解的角度,是三双鞋,一开始我们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只能穿草鞋,格兰仕一开始要推进海外市场,只能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起步阶段要全心全意做人家的生产车间,我作为一个CEO,清楚定位是国际品牌的生产车间主任,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一开始我们就是用比较低的成本起家做洋品牌的打工者,必须有一个务实的态度、开放的态度。第一个阶段,我们只能是穿草鞋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