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的口号中国喊了很多年,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原因何在?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缺少必要的贸易保护。很多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一定的贸易保护,产业不可能实现升级。
发达国家靠贸易保护实现了产业升级
一些人主张中国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继续优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种观点过于迷信“自由贸易”,忽略了“比较优势”只是暂时的,它有可能会误导中国战略发展。
“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国家要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就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历史上4个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是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下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以死刑禁止丝绸和纺织品的进口;美国在20世纪20—40年代,关税平均为40%,在1932—1933年甚至高达60%。日本战后的迅速复兴,是由于美国的优惠关税政策,美国允许日本的关税率在15%以上,而美国对日本的关税只有5%。旧中国工业发展不起来,除去日本侵略因素,主要就是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把关税降低到5%,从而无法保护民族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难以升级。市场经济不能够自动促进比较优势升级,必须由国家发挥作用。自由贸易论者主张以现存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处于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霸主”的利益,他们有意识地淡化比较优势的动态性。相反,保护主义者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和欲望的,处于赶超发达国家时期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国家力量,以关税或进口配额作为工业化起步的暂时措施。
开发核心技术没外国公司说得那么贵
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低成本高需求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是我们受到静态比较利益理论影响的结果。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类企业已受到重创,需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发展,而这一发展遇到了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
过去的经验证明,以市场换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自主开发能力。针对中国钢铁工业、轿车等7个产业的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我们的技术,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扩张的基础,它们控制世界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工艺技术,不断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提高竞争能力、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最终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中国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
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用了7000万元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是1000万元人民币。长征三号甲火箭开发费用为国外几十分之一。高科技领域研制新产品的费用没有外国公司说得那么高。西方的研发费是多少美元,中国用多少人民币,是西方的1/7。原因何在?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优势。
关键问题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全国市场和民族产业,中央政府如果不能以中央权威打破地方政权的阻碍,允许先进企业跨地区兼并落后企业,那么,“全球化,市场化”的兼并就会发生:外国公司和国内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打垮国内的著名品牌。中国不应该反对国家保护,而应该反对地方保护;不应该反对民族产业,而应促进国家和民族有规模效益企业的形成。
中国应该建立超级产业
目前的“全球化理论”,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的超级大产业。大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保护,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级产业”而进行的。
超级产业是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的来源与体现,它是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常规武器等,不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规模。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发展超级产业。超级产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研究费用极高,风险和收益都高。超级产业的进入门槛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大国规模和其政府的能力,成长初期需要政府保护。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一,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
即使从赚钱的角度考察,发展卫星和飞机,也未必就不如服装和玩具飞机。从外贸对于国民经济拉动的综合经济效益来看,服装只能拉动一般劳动就业,拉动的纺织机械和面料,特别是原料,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而飞机所拉动的是一系列工业和科技部门。即使飞机最终难以完全成功,在试制过程中会全面拉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与简单的来料加工装配,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中国长期的动态比较优势来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
作者:杨帆,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任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来源:价值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