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 合伙人 文建波
有位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做了六年管理咨询,与数百家企业高层打交道,为三十几家大中型企业设计管理方案,基于这样的经历,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何看法?答曰:很乐观,因为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很乐观。
朋友又问:为何?答曰:一则从国内外竞争形势看,过去几年,亲眼目睹洗涤、手机、家电等行业的本土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由弱到强、有小到大,迅猛发展。有的已经可以在国内市场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有的则已逐鹿国际市场,还有的小荷已露尖尖脚,光明前程已经隐隐展现。二则从国内外企业管理中国业务的能力看,外国人由于不懂中国民族文化,大多不善于管理中国员工、中国经销商和中国顾客,好比陷入一片沼泽地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所以中国市场终究会是中国企业的市场,一旦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唱主角,依靠其规模和管理能力,就可以与欧美日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同台竞技。
那么,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答曰:在中华文化,其内核是中国的人文哲学,也就是以易经为源头以道法儒为主要分支的管理智慧。
西方企业的竞争力在其发达的科学,包括管理科学。过去两百年,西方国家主要是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称霸世界。然而科学无国界,科学属于有形层面的东西,容易学习。过去一个世纪我们一直很勤奋地学习西方的科学,大大缩小在这方面的差距,可是单靠学习实在难以超英赶美。
西方也有其人文哲学,我们也学习借鉴,但无法象科学那样照搬,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很不相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擅长分析解剖的思考方式,中国则习惯于和合大于分别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别从出生之日起就形成,西方的孩子出生伊始就不与父母亲同睡,与周围的人的联系远没有在中国紧密。中西方的这种差别在成长的环境和过程中,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持续强化,牢不可变。
既然企业组织高层和中层遵循的管理哲学植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难以移植,而基层管物做事的方式遵循没有国界的管理科学,那么一个国家企业管理的特色就不在科学,而在民族文化。也就是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的不同,根源在于各自民族文化的不同。融合管理科学并符合民族特色的管理风格才能在各国经济中取得成功。融合西方管理科学并符合中国国民性的中国式管理才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往往如陷烂泥潭,中国企业则如鱼得水只是现象,民族文化与管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才是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中华文化,也就是中国企业发展出的成熟高效管理模式,必然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文化和管理之外,中国企业其实也很难再独有其他的资源,足以支撑起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维持。因为我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当前整体上处于弱势,今后也难说就有多少优势可言。
不仅如此,中国文化和管理哲学不仅是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克敌制胜的利器,还能成为中国企业角逐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法宝,因为中国文化具有欧美日本文化无可匹敌的包容力。正如兼容技术是IBM和微软在IT业成功的秘密武器一样。何以如此呢?
这要从广受非难的“民族劣根性”说起。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血液里都溶解了易经文化,每个人都从小就学会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善变。这种民族性本身无所谓优劣,从积极面看则表现为善于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从消极面看则表现为爱钻空子不受管,容易陷入内耗。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而不是三条龙,实在是由于管理方法不得当。外国人会钻的空子我们一定会钻,外国人不钻的空子我们也会钻,只要有空子我们就会钻。所以欧美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能管好他们的人,却无法管好中国员工,这也是他们的企业在中国容易陷入混乱的直接原因。爱钻空子和内耗的民族劣根性竟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道天然屏障。
然而中国企业一旦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管理模式,就不仅能够管好中国员工,也能在跨国经营中管好外国员工。因为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体系,既然堵住中国人会钻的空子,就把外国人会钻的空子全堵住了。我们完全可以吸纳西方管理科学方法,也就是有形的管理手段。更可以充分使用攻心为上的无形管理手段。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包容性的直接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屏障之下,中国企业必然能首先发展壮大,在国内市场唱主角,然后凭借在国内市场积累的经验和实力,开拓国际市场并独占鳌头。
日本人也有其管理哲学,但其本源在中国。据曾仕强教授的观察,日本人只学到中国智慧的一部分,已经做得很出色,树立起做东方必胜、世界第一的信心。我们充分开发应用中华文化的精髓,没有理由不能比日本做得更好,没有理由不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