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川滇地区的强震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举国上下满怀悲痛,大家在不同程度表达自己对震区灾民的拳拳之心。众多企业也纷纷贡献自己一己之力,捐款捐物甚为壮观。仔细观摩众多企业的捐赠款项之后,让我们发现了中国真正的“标王”,以及那些兼济天下的企业新力量。
逝去的标王赈灾新标王
在现今捐赠的企业中(刨除国家和非营利性机构),截至2008年5月18日下午,台塑集团(塑料大王王永庆兄弟创办,台湾)以1亿人民币的金额,夺得现今震区最大的企业捐款,成为了此次震区赈灾捐款的“标王”,在这之前是中国台湾的企业富士通(据悉其在四川有千人的员工)捐款高达6000万人民币。
这足以让众多的企业黯然失色,更让众多有大陆标记的企业自惭形秽。在中央电视台历届的标王中不乏已经凋落的企业如秦池、爱多VCD、熊猫手机,但也不乏众多仍然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知名企业蒙牛、娃哈哈、步步高,甚至是洋品牌宝洁。从95年标王的价格从3100万到07年的4.2亿,翻了12倍,而即使没有因“标”封王的企业每年投放广告金额上亿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他们的集体缺位。
此外,众多的捐赠企业中在中国最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银行企业最早发力,但数目也均有限。这些依靠国家政策和行业垄断的企业在国家面临危难,人民蒙受痛苦的时候,确实没有表现出他们应有的实力和气魄。
国家缺少这样的脊梁企业,缺少这样在危难之际,仍然坚守的企业,缺少那些具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而汶川地震众多企业的义举,无疑告诉人们一个答案,企业新生力量正是那些具有企业公民意识、具有担当意识,兼济天下的企业。
国家危难际企业勇担当
汶川地震众多企业的义举,无疑告诉人们这一答案。作为社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公民,更是应该在这时候体现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取向。“达则兼济天下”应该成为企业新力量的标准,众生危难之时,无论众生贫贱富贵,企业都应当有所担当,这也正是一个企业公民的积极表现。
企业公民认为企业的责任观念应该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等。”因此可以简单的说,企业公民的责任就是企业不仅仅是为股东(Shareholders)创造利润回报,而且更是应当对所有相关利益人(Stakeholders)所表现出来的善意。以汶川为主的震区一震,牵动了全国数亿人民的心情走向,或喜或悲,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于此,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这时候更应该是企业公民展现自己的善意和回报的时候。中国人懂得感恩和报恩,“受人滴水之恩,尚涌泉相报”,何况在此性命攸关之际。若是这些企业能够体现出应有的情怀,全国人民都会报以感激。
寻找新力量敢为天下先
暂且抛开企业公民的角色,不谈道义和责任,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捐赠也是企业在非常时期营销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企业在这个时候,就要有争当赈灾捐赠“标王”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不仅仅是员工、股东、政府、社会都全部关注着赈灾进展。
营销的方式不仅仅是传播产品,品牌的价值不仅仅包含有地位、品位、权力、健康、诚信等字眼,更有社会责任等要素。通过捐赠,向公众和社会传递具有责任、可信赖等企业品牌要素,不仅不会对企业盈利造成影响,更会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会增强企业与相关利益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员工看到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让合作伙伴看到值得信赖的同伴、让政府看到一个具有意识的企业,让社会看到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形象。
无形的产出大于实际的投入。因此,无论从企业的任何角度来看,都会是一种很划算的营销手段。
而此次机会,千载难逢,无论对任何性质的企业、任何消费群的企业通过捐赠都会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台塑集团以1亿的标准,挑战了赈灾捐款的上线,若是有实力的企业、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能够继续挑战此次极限,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品牌形象,更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好感。
挑战赈灾标王,企业们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许即使不能成为标王,也能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中的新力量,他们心怀天下,不以追逐利益为唯一要务,关注相关利益人,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树立新的价值取向和标准。
结束语
一个守法经营的企业,把企业做好,能使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创造就业、依法纳税,即已承担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若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屹立数十年甚至百年而依然蓬勃向上,这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一个好的企业,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可能是对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面影响。赈灾捐款,就是体现企业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向公众和社会传递具有责任、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这就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入世甚于出世,众人将为之而努力。
后记
截至发稿,已经看到有众多的中国大陆企业积极捐助了善款,其中一些都是不为大众所知的名字。这是可喜的,说明我们的企业也在这场灾难中也在不断的思考盈利之外的事情。
作者:何训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