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现在的PC竞争是围绕所谓的微笑曲线展开的,这条曲线其实是一条U型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价值的最低点是简单的OEM装配,左边沿着生产显示器、内存、CPU、以及提供软件等价值逐渐上升,右边沿着本土化配件生产、市场运作、销售渠道建立、电子商务等逐渐上升。英特尔、微软等在左边的价值高端,在PC领域以其独特的价值模式获得了高利润,而戴尔、联想等缺乏核心能力的企业则居于右端,在利润模式的推动下通过拼杀成为PC市场的暂时赢家。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指出,企业软实力支撑价值模式,企业硬实力支撑利润模式;具备软实力的企业,即使在硬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整合天下资源,创造最大价值,获得高额利润回报;而缺乏软实力的企业,即使硬资源相当充沛,但总跳不出纷争的红海,只能靠抢市场多客户,博得维持基本生存的利润回报。当然,在环境生存和基本生存阶段,有的企业也意识到要根据用户需求创造一定的价值,但这只是浅层次的软实力决定的资源整合,因其境界追求的局限性,满足于让顾客满意,最多是高层次的竞争,终究难以超越竞争。比如戴尔的直销价值模式就是这类企业的典型。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所强调的价值理念,是超越竞争的,是着眼于企业软实力最高形态——价值创新而展开的,这种价值创新已超越一般市场竞争中让顾客满意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是目前市场中所没有的新的创意,是引领市场潮流的高智慧价值。
邓正红表示,全球化时代也是技术标准不断提升的时代,这是一个大趋势,是规律,只有系统专注自己软实力的企业,才能摸准时代脉搏,通过持续创新,推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符合趋势预见和环境应变的高价值产品或服务。创新本身软硬兼备,是变与不变相结合的核心生存力。作为软的部分,创新是核心理念,反映了世界变化、变革的客观规律,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基石;作为硬的部分,创新是理念见之于行动的能力,就是创新行动、行为,其结果反映了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就是满足顾客更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的要求,企业软实力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还有核心生存力与非核心生存力之别。这可分三个层次阐述:
一是具备软实力的企业,不一定具备核心生存力,因为这类企业虽有浅层次软实力支撑,但追求的是基本生存或者说利润生存,难以超越竞争,所以无法形成核心生存力。戴尔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二是具备软实力,而且是高层次软实力的企业,因为不善于与时俱进,在整合资源方面停滞不前,这样的企业虽然具备形成核心生存力的理想条件,但无法实现核心生存力的推动作用。多数跨国石油公司属于此类。
三是具备高层次的软实力,并且能使软实力与硬实力持续捏合,核心生存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类企业不仅硬实力水平持续顶尖,始终居于领先地位,而且能自觉不断创新,问鼎蓝海。这类企业虽然居于高处不胜“寒”,因为具有高瞻远瞩的科学预见,加上雄厚先进的硬实力作后盾,其软实力推动硬实力创新,往往能发挥到极致。英特尔就是这类企业的翘楚。
邓正红表示,“顺势而为,超越自我,坚持理念,适应变化,放眼未来”,这是将企业软实力持续转化为顶尖硬实力的根本要求。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关于企业软实力的表现有这么一条,企业以核心技术能力为主导,协同和整合全球资源,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形成的软实力。其背后的原理就是“持续顶尖的硬实力等于企业软实力”。英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微处理器供应厂家,在信息技术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英特尔处于领先地位,其他业内企业不得不追随英特尔开发产品。曾有业内人士戏称:全世界的PC厂商都在为英特尔“打工”。其实,这是英特尔公司软实力创造的最成功的资源协同模式。
英特尔的软实力水平不仅保证其硬实力(如硬件)持续处于顶尖状态,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软硬捏合形成的核心生存力,像一个创新永动机,推动英特尔这艘巨大的旗舰不断超越自我,把握未来趋势,不断向新领域进军。
在最近的大连软交会上,英特尔展出了一款车载导航系统,与普通的导航系统不同,它不仅在屏幕上显示了行车路线,而且还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个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比如红色代表堵车,黄色代表车流缓慢,绿色则表示一路畅通。消费者反映,这个产品非常实用,车上安上这个系统,可以省去不少堵车的烦恼。
英特尔每年都会光顾在大连举行的软件交易会,它并没有将电脑芯片或者最新型号的电脑摆在站台上吸引观众,而是带来了一系列新鲜玩意,除了可以查询实时路况的车载导航系统,能够自动捕捉球赛精彩镜头的视频采集系统,还有深得中国网吧老板青睐的“英保通”平台。
英特尔此次还带来了一枚新的重磅炸弹,即“随芯恢复技术”。这是一种脱离操作系统、存在于主板的数据保护技术,当用户的电脑中了病毒又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重启电脑,在3分钟内将系统恢复到原样。这项技术甚至使得英特尔有望改写软件业的历史。“随芯恢复技术”是英特尔EFI计划的一部分,EFI是英特尔在2004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英特尔方面称,EFI采用结构化C语言编写,在扩展性、兼容性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的BIOS,“BIOS早该进入文物展览室了。”包括海尔、方正科技等本地公司都宣布支持该项技术。
在英特尔眼中,软件基因已成为其芯片业务最重要的助推器。,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伟锭认为,“我们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厂商。软件业务对英特尔来说至关重要,它在整个公司业务中占据很大比例。”“在英特尔全球8万名员工中,有1万人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伴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电脑处理器的性能已经不是消费者最为在意的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使用感受。英特尔秉承“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的功能”的宗旨,开始更多地从软件角度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功能体验,这也是其OEM合作伙伴所需要的。这也说明,英特尔高层次的软实力战略正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软件在整个信息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任何先进硬件设备的功能发挥都要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其实,英特尔对软件业务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英特尔就成立了专门的软件部门SSG,针对自身产品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2005年,英特尔进行结构调整,宣布成立五大平台事业部(分别为数字企业平台事业部、数字家庭平台事业部、移动平台事业部、渠道产品平台事业部和数字医疗平台事业部)以及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SSG)。英特尔内部人员表示,SSG部门和另外五大部门是既合作又独立的关系。SSG的软件产品包括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和平台产品。英特尔在软件研发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和战略伙伴更好地分享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计算平台所带来的高能效创新。
SSG事业部在全球拥有15个重点实验室,而最大的实验室则设立在中国上海,即英特尔中国软件中心。这个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专长包括系统软件和固件开发、编译器技术与工具、嵌入式系统软件、Linux和开放源代码。与此同时,该中心还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机遇开发了新型的应用模式,最知名的就是盛行于中国网吧行业的“英保通”技术。这项技术成为英特尔在原本处于劣势的网吧市场绝地反击的武器,而在网吧市场实现突围之后,英特尔还准备将它向企业级市场复制。
现在软件业务的重要性对于英特尔来说正日益上升。在2007年4月北京举行的英特尔IDF大会上,英特尔CTO贾斯汀指出,微处理器的真正价值不在硬件,而在软件方面,未来的芯片遭遇战,“不是硬件的遭遇战,而是软件的遭遇战。”
2006年,凭借酷睿2、四核处理器等产品的发布,英特尔在同AMD的较量中终于重新占了上风。不过,纵观全年,AMD依然给英特尔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AMD的芯片销售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特尔的芯片收入却下滑了11%。另外一个不利局面是,同英特尔保持单一合作关系的OEM厂商越来越少。
由于单一的处理器产品很难完全打动合作伙伴的芳心,英特尔开始实施全方位的支持政策,包括从加大投资到合建实验室,以及加强软件支持力度。英特尔的逻辑是这样的:在英特尔高达300多亿美元的年收入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微处理器的销售,在保持微处理器价格水平同竞争对手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英特尔高人一筹的软件能力将成为克敌关键。
英特尔在软件业务上的投入不仅从侧翼有力地支持了自身的芯片销售,而且给英特尔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生态环境。英特尔的软件部门研发的很多是嵌入式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没有通过打包零售,而是给相关产业提供的一种工具,它实际上推动了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作者:邓正红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