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姜汝祥
当我看到张维迎因为郎咸平对几个企业家的诘难,而断言"中国企业经营的舆论环境是近十年来最差"的时候,我觉得怎么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会不顾?
我们知道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中国的舆论环境,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甚至社会,都大大进步了,而由于经济本身与政府稍远,对经济领域的舆论环境管制是最小的,我们有经济观察报,21世纪,中国经营报等等专业的报纸。
我们不可以说有了报纸就有好的舆论环境,但没有一个开放的舆论环境,就不可能有经济类报刊的繁荣,这不需要证明。
所以,在张维迎这种对事实视而不见的判断,只能说明一个现象,中国经济学家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正在被独立董事这样的利益网所收买
我们现在已经找不到有哪个著名经济学家不是独董了,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据我所知,真正的企业家在西方是不怎么与经济学家打交道的,这从国外经济学院大都很穷,学生也在市场上难找工作可以看出。
相比而言,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却很富,企业家买的是管理学家的帐。经济学家是宏观层次的,与赚钱不是一个逻辑。
但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会这么吃香?国外的企业独董大都是著名企业家担任,而中国的独董却由这么多经济学家担任,为什么?这从TCL最近让项兵当董事看出。
按周其仁的说法,你郎咸平既然这么高调对李嘉诚,那你就不要加入他的长江商学院做什么首席教授呀?这样没有独立性做什么学者?同样,你项兵既然知道郎咸平在攻击TCL,你是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那就应当至少有起码的职业回避,不要让别人认为TCL在利用你呀,
但这位老兄不仅不回避,还出面当TCL的炮弹,坦言,对TCL管理与战略有信心!
中国的经济学家中这批人的职业良知让人害怕!
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这叫两张皮,而在两张皮的背后,是一批手伸得太长的经济学家,不好好研究自己的领地,偏跑出来做多元化,比如张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什么偷不去,带不走,买不来之类的定义,可你倒是告诉我,它到底是什么呀?
在我看来,郎咸平的问题出在不懂得中国式发展的代价论,相比国有资产的浪费而言,张端敏他们所得到的"国有资产流失"实在是中国的好事,或叫代价。就象政府官员如果不腐败,哪有民营经济?环境如果不污染,那有经济发展?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先付代价,后治理,我们觉得不好,但有其它选择吗?回答是没有!所以,我不相信中国企业家中,象张端敏这样的市场政治家群体的形成,除了这条路有什么其它选择?
这就历史,因为我觉得海尔如果从利益或产权上与张端敏有关,好过目前这样与他无关。人都不是神,谁没有利益?你真要他们无关,他们就要做猫腻,比如红塔山的储时健。相比起来,我觉得张端敏的东西不一定经得起逻辑推敲,但中国改革从来都不是逻辑的时代。
所以,郎咸平的错误是明显的,但张维迎之流明显针对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舆论环境大加攻击,却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这背后是一大批经济学家被独董害了,拿人家的手软呀。
学者就是学者,商人就是商人,所以,我对自己今年的主题,就定义为要面对商人与学者的矛盾,我是商人,不是做什么学者,因为我是咨询公司的总经理,这也是我当年决心离开国家计委,离开北大光华的原因,我反感那些拿着权力去换钱的行为,要赚钱,堂堂正正,有什么不好?
但郎咸平提的问题背后,其实更重要的是问题本身,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是如何产生的?我觉得他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即中国真正的企业家群体,是那些从一开始就在市场经济中成长的企业家,他们根本没有李东生这批市场政治家的痛苦,他们很坦然地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只不过他们的名气没李东生他们大而已。
如果我们不是凭名声来衡量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的话,我们发现,李东生,张端敏这代人已经过时了,他们不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真正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不是他们,而是目前这批不出名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长的企业家。
尽管张端敏,李东生他们是开拓者,但他们身上的市场政治家血液注定他们超越不了时代。
所以。郎咸平的问题很吓人,但对中国今天的现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就象企业家们看张维迎他们一样,觉得很热闹,但也就是热闹而已,没人当真,因为对大部分企业家来说,他们讨论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讨论国家资产流失?还是讨论一下国家财富的创造吧!这更有价值,可一旦真的讨论价值创造,你马上发现,张维迎之流也是一批过时了的假货,他们是真的经济学家,但并不是管理学家,遗憾的是他们不愿做经济学家,偏要当管理学家,所以一不留神,就成了假货。
悲剧吗?我觉得这更像赵本山先生的卖拐,一出把人打晕后的喜剧,只不过这个副拐的名字叫独立董事,只不过我们觉得张维迎之类的经济学家与张端敏之类的企业家,在互卖互买。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