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咸平,长江商学院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
本文来源:IT时代周刊
受益于对行业本质的洞察与准确把握,从事“商业楼宇广告联播”业务的分众传媒,通过“分”开受众以及利用电梯前的“无聊”凝聚广告效果,曾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不仅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在美国NASDAQ上融资近2亿美元。而2007年3月以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的分众传媒,却下定决心放弃了早期的“分众”成功经验,悍然进军多元化媒体市场。
这条“不归之路”使分众传媒陷入了致命的危机。现在,“分”开受众的特质已发生转变:分众传媒已不再专注于高端商务人群,而是开始试图吸引所有人,并摇身变为一个大众媒体。同时,分众传媒正在从试图利用人们的“无聊”转变为“创造”人们的“无聊”,并开始徒劳地吸引并不“无聊”的人们。
这使业界不免担心:分众传媒正在“一步步陷入PRN式的危城”。
成立时间早于分众传媒近10年的美国PRN公司,主要业务是在各个卖场和零售商店放置液晶屏并播放广告。包括世界最大的超市连锁集团沃尔玛在内,PRN在超过6000家大型连锁商店拥有自己的广告屏幕,形成了极高的受众覆盖率,并针对不同商店类型投放广告。“分”开并有效地触及目标受众——在“分众”方面,PRN做得相当出色。
虽然拥有极高的广告受众覆盖率,PRN的经营却不成功。PRN于1992年成立,直到2005年尚未独立上市,后被广告公司Thomson收购,却拖累Thomson在收购后股价持续走低。1年后,Thomson的股价更跌至低于收购前股价的60%。显然,对PRN的盈利能力,市场并不看好。
PRN不成功的“经验”被解读为:选择了一个不“无聊”的环境,自己的做法又无法让观众有效收看“无聊”的广告。虽然有着惊人的覆盖率,但PRN依然未能成功。
看起来,现在的分众传媒与PRN很相似:选择了越来越多不“无聊”的环境,自己的做法又无法让观众有效收看“无聊”的广告。这样显然背离了分众传媒当初有效把握行业本质取得迅速增长的“分众”成功经验,危机正在积累。
考察这个产业发展的过程,分众传媒改变“分众战略”也是市场压力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早在2003年,液晶广告作为全新媒体,曾获得了绝大多数受众的青睐。受新鲜和好奇的驱使,当年“受众会主动观看分众传媒的液晶广告”的比例高达93%。而2年后,当年的时髦创意不再新鲜,2005年CTR公司《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效果评估》的调研数字降至64%。到2006年,这个比例仅为44%……显然,认真观看分众传媒广告的受众比例越来越小。
而面对商务楼宇广告发展的停滞,分众传媒不得不转向应用多元化策略以寻求发展。现阶段,分众传媒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生活媒体圈”,把广告放在一个人的生活规律和轨迹的每一步中。其中主要包括户外生活媒体圈(分众过去的对手现在的兄弟聚众曾深耕过的户外媒体业务)、大卖场广告网络以及手机广告等。
以时尚人士联播网为例,分众传媒标榜了诱人的“覆盖5大发达城市的高档餐厅、酒吧、购物中心、美容美发、KTV,把握时尚人士生活步伐”的经营理念。这个愿望能够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广告将严重破坏时尚消费中最重要的元素——气氛。同理也适用于小资人士的休闲场所“星巴克”,以及时尚人士聚会的最主要场所“钱柜KTV”等等。
目前,在商务楼宇广告市场上,分众传媒事实上已进入衰退阶段,并将长期停留于此。在衰退阶段,企业的利润率在达到一定高度后会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而产品的销售量也将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
由于分众传媒的市场垄断地位还为时尚短,无法从现有数据判断其楼宇广告收入是否开始停滞。然而,高盛、UCI维众投资、英国3i集团、CDH鼎辉投资等曾在分众传媒积极注资的国际风投,均在2006年开始部分抛售其持有的分众传媒股票。这个现象极好地佐证了以上观点。
企业的成功发展依赖于对行业本质的把握。然而,分众传媒的多元化策略,放弃了行业本质的发展经验。不再“分众”,亦失去了“无聊”,很难设想,失去了凝聚公众“眼球”关注力的看家本领,分众传媒将进入怎样严重的战略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