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清教
没想到的是,我写的《严介和:站着是山,倒下是碑》被推荐到网络的财经首页后遭到了网友们“狂轰滥炸”般的质疑和批评,在“唾沫的海洋”中,这种冷思考却显得多么“无能为力”。
11月初,应邀参加《中外管理》杂志于北京举办的主题为“管理‘平’天下”的第15届官产学恳谈会。会议期间,不论是成思危的宏观思维,还是龙永图的“贸易愤怒”,无论是叶莺的伊士曼柯达企业转型观和女性商业逻辑,还是夏保罗对中国企业品牌营销伤疤的一针见血,也无论是项兵的“N多感慨”或者“要与不要”,还是艾丰的品牌案例解读,无论是郭凡生咄咄逼人的家族企业商业论,还是国学大师文怀沙的正、清、和国学解读,......我在台下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争论“搞晕”。“搞晕”——是不是众多论坛的一个关键词或者效果,我不知道,但凡听者有意、有思、有筛选倒是一种“乱”中求智慧。一句话感染了,就是巨大收获。
“有一个人是不该出来的”,会前我问组委会的朋友,说他会来,一定会来!果然,处于媒体和公众舆论风口浪尖的严介和还是履约而至,而且仍是激情四射,观点犀利。严介和依旧是按照他自己的思维程式滔滔不绝。按理说在这种“关键时刻”不应再高调发表一些观点了,按理说这种场合应是越说越“糊涂”,按理说他应立即去应付那些大大小小的商业麻烦,按理说......然而都没有道理,这就是严介和的与众不同。严介和还活着!这足以证明了一切!严介和演讲的主题是“企业家思维模式与管理创新”,严介和谈成功是失败之母,成功是不正常的,失败才是正常的。笔者坐在台下思考,不知道严介和是否是在说自己最近经历的诸多“麻烦”。走出异常,超越异常,回归正常,在严介和看来,这才是太平洋建设的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商业逻辑。永远理解别人对你的不理解——可是严介和如此频繁阐述这些在媒体、公众或他的竞争对手看来是一种辩解的辩解,我一时真不知道做出何种合理的评价或劝诫。
那天的“脱口秀”严介和不知道赢得了多少掌声。自信不自负,自足不满足,果断不武断;站着是山,倒下是碑;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可以达到,......果然是“胡润榜”上的“才子+富豪”!在外界看来,严介和是“稻谷熟了,低头”呢,还是继续迎接新的高潮?我们似乎有些看不懂。而之前的“负债门”事件也仅仅是缘起严介和涉及以个人名义为他人担保贷款融资,而被担保方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还清所有贷款,严介和在10月第一次作了被告,且被当地法院启动了“限制风暴”。从“负债门”风波到质疑太平洋的“BT”、“BOT”模式,从批判民营企业家“原罪”到“原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各种舆论蜂拥而至,铺天盖地,各种质疑扑面而来。就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严介和仍以坚定的意志和语气,出来回应——“我没有钱,也不是富豪。民营企业是一个弱势群体,富豪更是一个弱势群体。我们既是最可爱的,更是最可怜的,面对阶段性相对成功,我始终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面临成功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直到目前为止,太平洋建设和他仍在“苦苦煎熬”着,何时走出这个史无前例的企业转型困境、商业旋涡和舆论风眼,我们拭目以待。
但关于严介和们的唇枪舌战还将在各种媒体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今后似乎也不会嘎然而止。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回头看看民营企业或企业家的命运,从前些年沈阳飞龙落地、三株神话破灭、“标王”爱多烟消,到健力宝沉浮、德隆系崩盘、格林柯尔系解体,……我们发现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到处充满着变数,企业尤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营企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面临诸多的诱惑和抉择,使他们难以取舍,终至震荡。从草创阶段如何避免步入“裙带企业怪圈”,到平稳实现由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跨越,进而到成为公众上市公司,一个个曾经困扰着无数中国民营企业的大难题,都在那些领先民营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岁月佐证。
刚刚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10月底中国民营500强营业总收入为20602.3亿元,同比增长35.12%;资产总额为15136.93亿元,同比增长26.06%。其中,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1家、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8家;缴税总额超过5亿元的有20家,超过1亿元的有222家。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员工人数在3万人以上、有78家企业的员工人数在1万人以上。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民营企业在纳税、提供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社会贡献,同时也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国际化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这对国家今后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
当我们心存侥幸嘲笑或者鄙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的时候,当我们准备千万个理由去批评或者伤害处在生存困境中企业的时候,当我们朝那些于旋涡中进行命运挣扎的企业抛掷玻璃碎片或者乱石块的时候,当我们以种种不理解甚至仇视这个社会某些不公或者企业曾经劣迹的时候,我们能否真正以宽容和开放的平和心态来看待严介和们、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否真正以理解和坦诚的胸怀来关注中国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
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育琨在刚出版的《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一书后记中写到: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能够经营一个杂货铺,服务社区,解决一两个人就业,都是功德无量,何况据我观察的这些一流企业家,他们甚至把生命都献给了所钟爱的事业,值得人们尊敬,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也许那些真正做过企业、深入过企业经脉或灵魂的人才能从内心去了解企业的千辛万苦,才做出如此客观公正的评判。
是的,很多人包括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和笔者一样,也是站在企业或者行业的边缘“指指点点”,“貌似清醒冷峻”,但实际上我们离真正进入企业和企业家的灵魂仍有着相当远的距离,我们并不真正清楚折射企业家各种命运的背后曾经有着何等的辛酸或艰难。
人或组织必有错,这是真理。“事实上,我们人类从来就不是精确的器械:创造力、适应性和机动性是我们的优势,而持续的警觉以及行动和记忆的精确却是我们的弱项。”连卫星发射都有失败的时候,连几百万分之一的失事概率都会让飞机坠毁,更何况做企业要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我们极端柔韧,充满精力,富有创造性,从不完整的证据中寻找解释和意义,引导我们取得成就的创造力和精力也会制造灾难。而解释不完整信息的自然趋向会驱使很多人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曲解企业生存的系统行为,这种情况下,误解极难被发现,而且习以为常。”因此,公众对于企业的种种态度或价值判断就很容易衍生出不同程度的曲解或者偏误,所以必须改变我们的态度,停止谴责那些在窘迫中的人们和忍辱负重的企业生存状态,人类或企业的某些错误行为需要预测、容忍和修正。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企业的生存和人的个体的判断标准及价值取向产生了宽容和谅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去客观包容严介和话语背后的真正痛苦和艰难。不论如何,这个备受争议和批评的人物——严介和有其值得社会深刻反思并借鉴的中国企业命运的真实一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中国所有的企业,不论大小,能够真正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核心能力做起,捍卫起真正的企业社会价值,做无愧于民族、社会和自己的灵魂企业、价值企业、受全社会尊敬的企业。
社会给民营企业以宽容,不仅是公众的心态、媒体的舆情、国家的政策,更需要社会从政策上、环境上、法律上、制度上等等诸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更需要我们站到国家未来长久的国力、提高国家持续的竞争力甚至纳入到提升人类福利的层次上,来理性、客观对待中国民营企业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也正如严介和所呼吁,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平时就应该知足、珍惜、感恩。对一时的得失要知足,对改革开放、对社会提供的这个舞台要格外珍惜,讲话、做事要永远抱有一颗感恩的心。真正做到温不显华,寒不改弃,贯四季而不衰,历坎险而益固。
“真正伟大的事业都需要灵魂。”当我们的心灵强大时,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因此,给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以时间、宽容和理解,理应是全社会共同的呐喊! |